豐富指數(shù)★★★★★ 深刻指數(shù)★★★★★
文采指數(shù)★★★★★ 創(chuàng)新指數(shù)★★★★★
我很少會在文章中寫自己的父親,在我的記憶里,他似乎是一個從未讓我感受過父愛的父親。
父親從來不會像母親那樣溫柔和藹地說話。小時候,他總是在吃飯前大聲喊我去洗手,并在一旁盯著,生怕我洗不干凈;每次放學回來,又總是用一種高高在上的口氣叫我喝水。那時的我,對這些是極為厭煩和恐懼的,甚至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父親有些許憎恨。(寫出了大多數(shù)讀者的同感。)
去年寒假,父親又以命令的口吻安排我做家務,說什么“你已經(jīng)長大了,不應該只消費而不勞動”。我不耐煩地頂了幾句。父親真的生氣了,沖我大聲嚷嚷道:“不做家務,就不給你自由支配的時間!”
我徑直走回了自己的房間,使勁兒關(guān)上門,那“哐啷”一聲后,我知道接下來會是一場“暴風雨”。果然,父親用力推開門。我已經(jīng)作好了挨打的準備,也許是父親手一偏,那高高舉起的手重重落在我胳膊上。那一瞬間的感覺正如葉兆言的女兒葉子挨打后在日記中所寫的:“也許真的長大了,再不像小時候挨打時那樣憎恨父親,只是覺得很委屈,很沒面子?!?/p>
我仍舊很多天沒有和父親說話,父親為我而養(yǎng)成的習慣卻沒有改變。我的嘴唇經(jīng)常干裂,他就不聲不響地每天準備一個西紅柿。天冷怕涼,他就把西紅柿放在房間電暖器的架子上。當我拿起熱乎乎的西紅柿,咬一口,一股酸酸甜甜的汁液一直流到心里時,眼淚又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父親漸漸老了。就在我漸漸成長的過程中,當我不經(jīng)意間看到那張有些蒼老的臉時,心中會有一種要失去的恐懼感。(考生對父親的理解和擔心,讓人感動。)這個時候,我才理解了父親,品味出了家庭生活中父愛的特殊味道。
感動理由:
“生活”是個很大的概念,考生善于從小處著手,從具體而微的事情中寫出父親給予“我”特殊的愛和“我”對父親由憎恨到愛的過程。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父親似乎偏了一下手臂,落在了“我”的胳膊上;成天大吼大叫,卻還能記著每天給“我”準備一個西紅柿;父親一而再、再而三的逼問,是為了讓“我”更快地懂事和成長……這一切,在父親滄桑的眼神中和長了皺紋的臉上,“我”終于明白了,也開始擔心父親的身體。愛,就是一個圓滿的圈,循環(huán)往復,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