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小時候父親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人要老老實實;上學后,老師說得最多的是寫字要認認真真。老老實實也好,認認真真也好,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要做個做事認真的人?,F(xiàn)在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看看老師是怎樣把這個字寫好的。
(師一筆一畫地寫“鬼”字)
師:這個字誰會念?
(生讀)
師:“鬼”字有幾筆?
生:九筆。
生:“鬼”字有九筆。
師:都答對了。但是我更喜歡后一個同學的回答,因為她的話完整。如果查字典的話,應查什么部?
生:查撇。
師:你和賈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起先,我查這個字就查撇,但總也查不到,看來錯了。
生:查“鬼”部。
師:對的。你們見過鬼嗎?
生(不假思索):見過。
師(吃驚):見過?真是“見鬼了”?。ù藭r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生:沒見過。
師:原來,在人們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無法解釋時,誤以為是神在主宰世界一切。人生在世,凡積德從善者,死了就上天堂成仙;凡惡貫滿盈者,死了就下地獄成鬼。據說鬼的形象丑陋恐怖,所以人們都怕鬼。(在“鬼”字前添加“怕”字)有神論者怕鬼,無神論者則認為世上沒有鬼,他們不怕鬼。(在“怕鬼”前添加“不”)有一個人就不怕鬼。誰?是“我”。(在“不怕鬼”前添加“我”)“我”是誰?
生:魯迅。
師:對!魯迅是個舊時的知識分子,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為魯迅先生。你們了解他嗎?
(生紛紛介紹各自對魯迅的了解)
師: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1902年赴日本學醫(yī),后棄醫(yī)從文,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毛主席稱他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36年,55歲的魯迅因病在上海逝世。
初看這段教學導入,似乎平淡無奇,波瀾不驚,只不過分步揭示了課題,介紹了魯迅和故事背景,教學方法也較傳統(tǒng),以談話和講授為主。但只要我們細細體味,慢慢欣賞,就會越品越有味,越看越能發(fā)現(xiàn)其背后蘊藏著的別出機杼、獨樹一幟的匠心,越看越讓你感嘆賈老師課文導入的“鬼斧神工”。
1.教學內涵豐富厚實。在這個導入板塊里,賈老師有機安排了多個育人的“點”和教學的“點”:怎樣做人做事,怎樣寫好“鬼”字,辨識“鬼”字的筆畫構成和部首(因為這是易錯點),了解傳說中鬼的來源、品種、特性,看待鬼的兩種世界觀,了解魯迅,課文的時代背景,對課題的理解,等等。信息量可謂博大,知識點可謂豐富,對學生原有思想和知識體系的沖擊較大,對學生的教化具有多元功能。這樣的教學,“三維”目標得以協(xié)同落實,學生受益頗多,充分體現(xiàn)了賈老師一貫以來所倡導的設計觀:“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糅合多個教育因素?!边@種設計觀切合“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課程”這一課程性質,是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抓手。
2.教學結構渾然天成。那么多的知識點、育人點、訓練點,被賈老師彩線串珠、蜘蛛織網般巧妙地串聯(lián)、編織在這個導入板塊里,設計思路清晰連貫、有條不紊:傳授做人寫字的認真態(tài)度→以這種態(tài)度示范寫課題中的“鬼”字→注意“鬼”字的筆畫和部首→了解“鬼”的來源、品種、特性→人們都怕鬼:怕鬼的是有神論者,但無神論者是不怕鬼的→交代學習內容:今天就來學習一個人不怕鬼的故事?!@個人是“我”,魯迅→了解魯迅→交代課文的寫作背景。細心的人看這個導入板塊,可以發(fā)現(xiàn)賈老師在其中貫穿了兩條線:一條是教師和學生對話(或聊天)的線——由聊做人做事到聊“鬼”字,再到聊“鬼”,再到聊有人怕鬼、有人不怕鬼,再到聊魯迅,最后導入聊課文;另一條是逐步揭示課題的線——“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兩條線上的“點”關聯(lián)并行,前后呼應,協(xié)調推進,形成“面中有線,線上有點”的網狀教學結構,使得教學嚴謹、有序、和諧,富有魔力地吸引著學生,又春風化雨般地歷練著他們的思維和語言。
3.講授用語精練妥帖。在這個片段教學中,賈老師設計了三處講授語:一處是關于做人做事要認真的,一處是對傳說中的鬼的認識,還一處是對魯迅的簡介。這三處講授,從作用來說,都不可或缺:第一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寫字態(tài)度和做人的態(tài)度,第二處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第三處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的主人公及課文旨意。從安排上來說,都隨機自然,不牽強:第一處安排在范寫“鬼”字之前,將寫字和做人相結合,第二處安排在理解“鬼”的詞義和出示“怕鬼”一詞之間,讓解詞變得靈活超脫,讓課題的出示不露痕跡,第三處安排在理解“我”指誰之后,水到渠成,自然過渡。從語言品質上來說,這些講解語極為精練、簡明、概括,邏輯性強,選取的信息合理恰當,深入淺出。這樣的語言既讓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信息,也是學生語言實踐的極佳樣本,讓他們能在耳濡目染中培養(yǎng)語感。可見,在語文新課程中,適當而精練的講解是可行且必要的。(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城關小學)
責任編輯 徐純軍
E-mail:jxjyjxsx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