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數(shù)”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特級教師劉松執(zhí)教此課,根據(jù)教材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始終以游戲為主線,創(chuàng)設易學樂學的場景,引導學生經歷由具體的數(shù)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認識飛躍過程。整堂課洋溢著靈動的教學智慧,迸發(fā)出和諧鮮活的氣息。
猜信封
(請三位同學上臺,每人手里發(fā)個信封,信封里事先分別放好1、3、7支粉筆)
師:請問他們的信封里各有多少支粉筆?
(眾生頓時愣了,但馬上有人舉手)
生1:有2支。
師:你能確定嗎?
生1:(搖頭)不能確定。
師:既然不能確定,我們怎么好說他們的信封里就有2支粉筆呢。這時候,我們該怎樣說呢?
生2:有a支。
師:(故作不懂)什么?麻煩你再說一遍。
生2:有a支。
師:(還是故作不懂)什么?麻煩你再說一遍。
生2:(聲音很大地笑著說)有a支。
(學生們都笑了)
師:你為什么不像剛才那位同學樣說是2支、3支或4支?
生2:我們不知道信封里有多少支粉筆,說幾都不合適。所以我說有a支。(請該生上臺把a大大地寫在黑板上)
師:真聰明!此時此刻,對你們而言,信封里有多少支粉筆是個未知數(shù),黑板上雖然有很多具體的數(shù),但正是因為它們太具體了,所以哪個數(shù)都不好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用到數(shù)學符號,比如用字母來表達。
師:這位同學用字母a來表示,非常好!還可以用別的字母嗎?
(略有遲疑,馬上有人舉手。)
生3:有b支。
師:很好!還有呢?
生4:有c支。
生5:有d支。
……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26個英文字母用哪一個都可以。(面向開始時提問什么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的同學)現(xiàn)在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指著黑板上的a)
師:剛才那位同學把a大大地寫在了黑板上,這個a究竟代表多少呢?
(走到講臺上第一位同學的旁邊,與她對話)
師:請問字母a究竟代表多少?誰說了算?(該生一臉的茫然)
師:你說了算唄。請打開信封,數(shù)數(shù)里面一共有幾支粉筆?
生:1支。(該生從信封里掏出一支粉筆)
師:既然信封里只有1支粉筆,就說明字母a此時此刻表示幾?
生:(異口同聲)1。
師:真不錯!字母a碰到這位同學就代表1。(板書:從a處畫一箭頭,指著1)字母a表示1,可以簡單地說成字母a取1。(走到講臺上第二位同學的旁邊,與他對話)
師:請問字母a究竟代表多少?誰說了算?
生:(略有遲疑)我說了算。
師:對呀!就是你說了算。
(該生從信封里掏出三支粉筆)
師:既然信封里共有3支粉筆,說明字母a此時此刻就表示幾?
眾生:(異口同聲)3。
師:好極了!字母a碰到這位同學就表示3(板書:從a處再畫一箭頭,指著3)
師:請問字母a究竟代表多少?誰說了算?(走到講臺上第三位同學的旁邊,與他對話)
生:(很自信地)我說了算。
(該生從信封里掏出7支粉筆)
師:既然信封里共有7支粉筆,說明字母a此時此刻就表示幾?
眾生:(異口同聲)7。
師:真不錯!字母a碰到這位同學就取7(板書:從a處再畫一箭頭,指著7)(請三位同學回到座位,指著板書)
師:字母a可以代表1、3、7,如果我還有信封和粉筆,字母a還可能代表8嗎?還可能代表9嗎?還可能代表100嗎?還可能代表0.5嗎?……
眾生:能。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自然地在1、3、7、8、9后面點上省略號)
師:(面向開始時提問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數(shù)的同學)現(xiàn)在明白了嗎?
生: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sh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知識的教學滲透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中,學生就會感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本節(jié)課伊始,劉老師創(chuàng)設猜測信封中的粉筆數(shù)量的游戲,讓學生在猜測中產生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迫切需要,進而體會到用什么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shù),尤其是對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shù)有了一定的了解,經歷了認識上的一次轉折。
寫數(shù)賽
師:請拿出筆和紙。從0開始,按照0、1、2、3……的順序往后寫,10秒鐘之內,看誰寫得多。各就各位!預備!開始!
(師擊掌10下計時,學生飛快地書寫)
師:老師來采訪一下,你們都寫了多少?
生1:我寫到了15。
生2:我寫到了18。
生3:我寫到了21。
師:很好!有沒有寫到30多的?
(無人舉手)
師:沒有一個人寫到30多。也就是說,10秒鐘之內,按0、1、2、3……的順序寫數(shù),最多也只能寫到20多。游戲沒這么簡單,請在1秒鐘之內把所有這樣的數(shù)(自然數(shù))統(tǒng)統(tǒng)寫完,你們能辦到嗎?
眾生:能。
師:吹牛吧!怎么可能?剛才10秒鐘你們最多的人才寫到20多,現(xiàn)在1秒鐘之內要把所有的自然數(shù)都寫完,怎么可能?
眾生:(笑著說)可以。
師:(故作疑惑)真的?!請寫出來。
(師“啪”拍一下手,立刻說時間到,學生也立刻停了筆,紛紛笑嘻嘻地看著老師)
師:你們還真寫出來了。請問寫的是什么?
生1:字母a。
生2:字母b。
生3:字母n。
……
師:同學們真聰明!自然數(shù)有無窮多,要在1秒鐘之內全寫完,如果按0、1、2、3……的順序寫出每一個具體的數(shù),是不可能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字母來幫忙,一個字母就可以代表所有的自然數(shù)。這是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第二個緣由。
對小學生來說,從具體事物的個數(shù)抽象出數(shù)是認識上的一個轉折。對于由具體的、確定的數(shù)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shù),更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學生可能會遇到認知上的障礙,此時老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特點與學情預設,創(chuàng)設恰當有效的方式進行突破尤為重要。為此,劉老師創(chuàng)設寫數(shù)賽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會字母除了可以表示具體的數(shù)量,還可以表示未知數(shù)。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層層深入的引導,使學生在感受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數(shù),什么情形下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基礎上,對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sh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逐步感悟、適應字母代數(shù)的特點,形成有序的知識結構。
套信封
師:同學們對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數(shù)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悟,其實,字母不僅可以單獨表示數(shù),如果它們與具體的數(shù)一起加減乘除等運算,同樣還可以表示數(shù)。我們再做個游戲,一起來感受一下,好嗎?
眾生:好!
師:這回我要請一位重量級的同學來做我的助手,誰愿意上來?(請了一位體型比較胖的同學上臺,給他一個大大的空信封。同時,老師數(shù)出5支粉筆,當著全體同學的面,放進信封里)
師:信封里現(xiàn)在有幾支粉筆?
生:5支。
(師另外拿起1支粉筆,當著全體同學的面,慢慢放進大信封里)
師:現(xiàn)在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
生:6支。
師:怎樣列式?
生:5+1
(師板書5+1,強調5+1表示加了粉筆后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
(師再從大信封里取出剛剛放進去的1支粉筆)
師:現(xiàn)在大信封里還是幾支粉筆?
生:5支。
(師另外拿起事先裝有粉筆的小信封,當著全體同學的面,再慢慢放進大信封里)
師:現(xiàn)在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
生:(異口同聲)5+a支。
(師對著5+1,板書5+a,說明5+a這樣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就可以表示現(xiàn)在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
師:如果a取1,5+a就對應哪個式子?
生:5+1
師:很好!如果a取1,5+a就對應5+1,也就是說大信封里有6支粉筆。
師:如果a取10,5+a就對應哪個式子?表示多少?
生:如果a取10,5+a表示5+10,也就是15。
師:同學們真聰明!誰能說說5+a和5+1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1:5+1是已知的,5+a不知道究竟等于多少。
生2:5+1的結果是確定的,5+a的結果不能確定。
生3:5+1是具體的一種情況,5+a不是具體的,包括好多種可能。
……
師:同學們真能干!說得都很好!5+1和5+a雖然都表示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但是它們涵蓋的情況卻大不同。5+1只表示具體的一種情況,而5+a卻包括了所有的可能。
(指著板書的5+1和5+a追問)
師:5+1和5+a都表示現(xiàn)在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支粉筆,除此之外,看著這些式子,和原來的5相比,能看出比原來多了幾支嗎?
生1:能。5+1和5比,就說明現(xiàn)在比原來增加了1支。
生2:(搶著說)5+a和5比,就說明現(xiàn)在比原來增加了a支。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fā)現(xiàn)了這些小小的算式中如此多的秘密。是的,像5+a這樣含有字母的式子和5+1一樣,不僅可以表示現(xiàn)有多少支粉筆這樣的數(shù)量,還能表示出現(xiàn)在與原來數(shù)量間的關系。
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教學意味著將學生從數(shù)的領域領入代數(shù)式的世界,使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結構和數(shù)學觀念、方法產生一次質的飛躍。劉老師執(zhí)教此課以游戲為主線,讓學生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游戲活動,認識、理解字母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數(shù),也可以表示一個在一定范圍內的數(shù),還可以表示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這樣的巧妙設計,源于教師對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教材的認知高度所奠定的設計思路。整堂課上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及嫻熟的教學技藝,充分體現(xiàn)出劉松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靈動的教學智慧。走進這樣的課堂,無不讓人感到趣味濃厚,情智共長。(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劍聲中學小學部)
□ 責任編輯 湯金娥
E-mail:jxjyjxs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