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城內(nèi)的小區(qū)房里,我常常懷念起故鄉(xiāng)的大院生活。當(dāng)然所謂的大院,并不是什么豪門大宅,而是一片濃密的翠竹所掩映著的幾排整齊的農(nóng)舍,農(nóng)舍包圍著一個寬敞的院落,農(nóng)家人一天的生活便從這個大院開始。
早晨,大院里的小媳婦們起來得最早,在灶膛里放了一堆硬柴后,一手提著盛滿臟衣服的水桶,一手拿起放著肥皂和洗衣粉的瓷盆走了出來。每家的房前都有一個石砌的洗衣槽,院子的東南角有一口水井,小媳婦們在打水時,總忘不了給院里的阿姨們也提上幾桶,倒進水槽里。阿姨們便夸贊小媳婦們勤勞能干,順便給小媳婦介紹起了婆媳相處之道、相夫教子之方。說這話時,阿姨們的臉上總是流露出自豪的微笑。
院里的阿姨們最熱心,要是哪家媳婦有了身孕,她們便會爭先恐后地傳授起自己的寶貴經(jīng)驗,還送來安胎佛、陳艾葉等。院子里的各家各戶和和睦睦。要是哪家的小夫妻之間或婆媳之間拌嘴,滿院的阿姨們便來相勸。要是誰家有點好吃的,阿姨們準(zhǔn)會給每家的娃娃抓上一份,然后娃娃們的母親便拉扯著說些閑話,話里話外都包含著謝意。
中午時分,院里炊煙四起,鍋碗瓢盆演奏出動聽的音樂,女人們在廚房里忙活,男人們從地里回來,三五幾個聚在一塊,有的揀條長凳坐著,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從兜里掏出香煙,彼此敬上一根,悠然自得地吸上幾口,濃濃的煙草香味在院中彌漫,大家的話也活泛起來。要是哪家有什么困難,比如修房造屋,院里的男人們都會義不容辭,上前相助。要是夏天,遇到狂風(fēng)暴雨,大家又會齊心協(xié)力搶險救災(zāi)。而到秋收農(nóng)忙之際,收完了自己家的莊稼,大家定會不請自到,出現(xiàn)在鄰家的地里。
到了傍晚,大院里最為熱鬧,村里其他住戶也領(lǐng)著孩子,三三兩兩地來到這里,像是聚會,各種信息便在院中傳遞:哪家的妯娌不合,誰家的兒子不孝,哪家的男人在外掙了大錢,誰家的女子又嫁了個不三不四的男人。
當(dāng)然最有趣的還是聽院子里王大爺講評書。王大爺是位退休教師。小孩們最愛聽的是《西游記》,而大人百聽不厭的是《三國演義》。那時,院里沒有電視,甚至連電燈也沒有,為了節(jié)省燈油錢,大家吃了晚飯后便不約而同地來院里聽王大爺講書。只見王大爺正襟危坐,輕咳一聲,故事便開始了。王大爺講得繪聲繪色,對故事極盡渲染,大家聽得如癡如醉,忘了時辰。而王大爺也最喜歡吊人胃口,講到緊要精彩處,便戛然而止,像評書先生一樣說道:“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懷念故鄉(xiāng)的大院,便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現(xiàn)在所居住的城市,在一幢幢鋼筋混泥土所鑄就的冰冷的高樓里,人們的心靈越來越封閉,交往越來越少,彼此關(guān)心越來越少。下班回家,偶爾遇到也只是禮貌性地點點頭,微微一笑,進入屋內(nèi),咣的一聲,關(guān)上厚重的防盜門。而隔壁鄰居數(shù)十年,竟不知對方姓甚名誰。(作者地址:四川省安岳縣西大街天賜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