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聽了特級教師徐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法)”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老師巧用“對比”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縱深,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運用策略的必要性,深刻領會了策略的內(nèi)涵,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現(xiàn)擷取幾個教學片段與大家一起分享:
感受策略,在對比中“激發(fā)需求”
出示:梅山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花圃,長8米。在修建校園時,花圃的長增加了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師:這道題和我們學習過的計算長方形面積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生:長增加了,面積增加了。
師:這道題能直接求出原來花圃的面積嗎?光看文字敘述,你感覺怎么樣?
生1:不能直接求出原來花圃的面積。
生2: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辦法。
師:可用什么方法幫助我們更清楚地整理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呢?
生:可以畫圖。
師:是??!畫圖就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請同學們根據(jù)題意先試著畫圖。
……
師:畫圖之后再來解決問題,你愿意看著原來的文字思考還是看著圖形思考?為什么?
生:看圖形思考,比較方便。
師:畫圖后,你發(fā)現(xiàn)哪些條件發(fā)生了變化?哪些沒有發(fā)生變化?
生:兩條長邊都增加了,面積也增加了,寬沒有改變。
師:比較原來花圃和增加部分,這兩個長方形有什么聯(lián)系?
生:增加部分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花圃的寬。
賞析當只有文字描述題目時,對學生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直接看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因此會產(chǎn)生畫圖的需要。在此,徐老師沒有直接讓學生畫圖,而是通過問題,誘發(fā)學生對畫圖策略的心理需求,使學生主動采用畫圖的策略。展示交流學生畫圖和思考的過程,能從學生學習體驗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過程充分呈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的認知。而徐老師很有深意的機警一問:“畫圖之后再來解決問題,你愿意看著原來的文字思考還是看著圖形思考?為什么? ”將“看文字思考”和“看圖思考” 進行對比,巧妙的將數(shù)與形的意義對應起來,學生在對話交流中強烈感受到用“畫圖”解決問題的獨特價值,讓學生的思維由特殊邁向一般,將實際問題化為數(shù)學模型,體驗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方法。
體驗策略,在對比中“引入深刻”
李鎮(zhèn)小學的一塊長方形試驗田。如果這塊試驗田的長增加6米,面積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寬增加4米,面積也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來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
師:這道題長和寬都沒有告訴我們,怎么辦呢?
(生畫圖、討論、合作、交流)
師:經(jīng)過畫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根據(jù)“長增加6米,面積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原長方形的寬,因為長增加時寬沒有變。48÷6=8(米)。
生:根據(jù)“寬增加4米,面積也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可以求出原長方形的長,因為寬增加時長沒有變。48÷4=12(米)。
生:再用長乘寬的算式就可以求出原長方形的面積:8×12=96(平方米)。
師:表面上看,這道題似乎無法求解,但通過畫圖,可以清晰地看出長或?qū)捲黾优c面積增加之間的關系,從而分別求出長和寬并解決問題。
……
師: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你有哪些體會?
生:畫圖能使我們看得更清楚。
生:畫圖能使我們解決問題變得簡單。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能夠在紙上畫出圖形幫助思考,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畫圖的策略。比較高級的畫圖策略是在頭腦里畫圖呢,大家一起來試試,好嗎?
賞析在長和寬都沒有告知的情況下,這道題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2011年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幾何直觀”的描述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預測結(jié)果。徐老師引導學生畫圖、討論、合作、交流,“經(jīng)過畫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只這一句話就輕松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通道,讓學生敢于展示出自己思維的成果,綜合考慮面積增加與長、寬增加之間的對應關系,分別求出長和寬再解決問題。本題是對例題的延伸和發(fā)展,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斷對比感悟畫圖策略在解決有挑戰(zhàn)性問題中的作用。
“通過畫圖來解決問題,你有哪些體會?”這又讓學生很自然地再次體會到畫圖策略的優(yōu)越性,巧妙地借助“幾何直觀”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活用策略,在對比中“拓展辨析”
張莊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50米,寬4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的長和寬各增加了8米。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出示題目時逐步分解進行:
(1)長增加8米,面積增加多少平方米?
師:你能在頭腦中畫出示意圖嗎?(生思考,并用手勢比畫)
師:你能列出算式計算出來嗎?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40×8=320(平方米)
(2)寬增加8米,面積增加多少平方米?
師:你能繼續(xù)在頭腦里畫出示意圖嗎?(生繼續(xù)思考,并用手勢比畫)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50×8=400(平方米)
(3)長和寬各增加8米,變成新的長方形。面積增加多少平方米?
師:大家在頭腦里畫好圖了嗎?你能很快說出面積增加多少嗎?
生:面積增加720平方米,列式是320+400=720(平方米)。
師:這樣的思考與列式對不對呢?我們可以把在頭腦中畫的圖再在紙上畫出來,驗證一下。(生在紙上畫圖驗證)
師:經(jīng)過頭腦里畫圖猜想和在紙上畫圖驗證,大家發(fā)現(xiàn)增加的面積是720平方米嗎?
生:不對!還有那個外面的“角”沒有算進去。
師:他說的那個“角”是什么圖形?面積是多少?
生:是正方形,面積是8×8=64(平方米)。
師:那么增加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生:應該是720+64=784(平方米)。
師:仔細觀察我們畫出的圖,你還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并分別讓其解釋理由)
生1:(50+8)×(40+8)-50×40。
生2:(50+8)×8+40×8。
生3:(40+8)×8+50×8。
……
變式1:長和寬各減少8米,操場的面積減少多少平方米?
(生畫圖、討論,敘說思路,電腦演示)
變式2:長增加8米,寬減少8米,面積改變了嗎?為什么?
(生猜測,畫圖探究,電腦演示)
變式3:長減少8米,寬增加8米呢?為什么?
(生猜測,畫圖探究,電腦演示)
師:由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生答略)
賞析徐老師遵循兒童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運用畫圖策略的過程中探索變化規(guī)律。關注學生所擁有的數(shù)學現(xiàn)實,引導學生在直覺思維的基礎上“步步深入”的是“誘導錯誤”。 他先讓孩子們在腦中畫圖,以文字的“誤導”讓學生輕易地獲得答案,再通過畫圖的策略尋找問題的關鍵,并通過對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畫圖的價值。“變式”題的設計,更是通過不斷對比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推向高潮:由“各增加”到“各減少”的演變,或由長增加(減少)同時寬減少(增加)相同長度而猜想面積變化情況,在對比中凸顯了數(shù)學教學最本真的追求,使學生的思維更加趨于嚴密,步步深入、層層遞進,為學生活用策略提供了理性、清晰的可能。
在本節(jié)課中,畫圖策略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解題,畫圖策略的形成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運用畫圖策略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徐老師秉承讓學生尋求感悟思想方法的理念,經(jīng)歷了一個策略按需要產(chǎn)生、發(fā)展和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畫圖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感受畫圖策略給解決問題帶來的便利,能在解決問題時根據(jù)問題特點主動使用畫圖策略。在對比、反思中升華了對策略的認識,真正讓學生形成了“學策略、用策略”的意識和能力。(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小學)
□責任編輯 孫恭偉
E-mail:jxjyjxs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