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出差,在一對德國夫婦朋友家做客,發(fā)覺他們的兩個女兒特別討人喜愛且懂事,于是特意和他們切磋了一下“教女之道”。
與中國人“一切為了孩子”和“一切以孩子為中心”不同,他們的基本原則是重視但有平常心—孩子是家里重要的成員,但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事并非理所當(dāng)然,而且孩子要以自己的品格和成績“贏得”父母的尊重。
于是,大夏天全家人一起出門購物,兩個女兒手腳麻利地幫父母把兩大購物車日常用品整齊地碼進了汽車后備箱。爸爸為表示獎勵,給兩個孩子買了冰淇淋。孩子們從店員手中拿到冰淇淋后,先微笑著對店員說“謝謝”,然后轉(zhuǎn)過頭對爸爸燦爛一笑,也說了一聲“謝謝”。
這個簡單的細節(jié),讓我感慨不已。買個冰淇淋吃,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啊,如果孩子想要,中國的父母恐怕連冰淇淋店都可以買下來。但我很少在國內(nèi)看見,吃飽喝足、心滿意足的孩子轉(zhuǎn)頭笑著對父母說“謝謝”。
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對父母的“感恩”一環(huán)常常是缺失的,而不懂得感恩父母所賜的孩子,人格也常常是不健全的。最近引起全國關(guān)注的某起案件中,某“富二代”之所以為所欲為,恐怕也是因為父母給的太多,一切來得太容易,從沒有過應(yīng)有的感激和珍惜。
另一點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對于孩子真正的“興趣”而非“興趣班”的重視。
他家的小女兒妮娜今年9歲,從7歲開始對下廚做菜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常常跟在媽媽身后問這問那,在廚房里摸來摸去。于是,父母居然真的買來一堆以圖為主、兒童可以看懂的烹飪書,讓7歲的小朋友系上圍裙下廚房!
我問他們,不擔(dān)心這么小的孩子下廚,會切到手、燙到臉或者煤氣泄漏嗎?朋友笑笑說,擔(dān)心當(dāng)然是有的,但關(guān)鍵在于用正確的方法引導(dǎo),手把手教她如何避免切手、燙傷,如何開關(guān)煤氣,這有助于消除孩子對機器的恐懼感,否則這種無謂的恐懼感會一直阻礙她面對這個“機器社會”。
家庭教育中有關(guān)掌控機器的教育,可能正是德國人在機器制造方面領(lǐng)先世界的重要原因。反觀現(xiàn)在的中國孩子,因為家長擔(dān)心“切到手”以及“學(xué)習(xí)緊張”,不少人甚至在上大學(xué)和工作之后,都沒有做過一頓飯,成為離開父母就沒有實際生活能力的人。
我做客的那天,朋友宣布說,今天的晚飯由妮娜掌勺,聽得我下巴差點掉下來,包括三個大人在內(nèi)五人正餐,由一個9歲的小丫頭一手包辦?朋友笑著點頭說,沒錯,而且她昨晚就把菜譜擬了出來,今天早上媽媽已經(jīng)把需要的原料都采購了回來。
我跟著妮娜進了廚房,看見她熟練地操縱著廚房的各種開關(guān),爐火上煮著開水,臺面上各種原料已經(jīng)備好,一切井然有序。
德國朋友9歲的女兒妮娜一手包辦了包括3個大人在內(nèi)的5人正餐:頭道菜番茄羅勒濃湯,主菜海鮮意面,甜點蘋果紅莓撻。有滋有味,有模有樣,我不由邊吃邊贊。
更值得一贊的是,小丫頭不但是廚師,還兼服務(wù)員,每道菜都親自端到你面前,另外奉送一個甜美的微笑。我提出幫她,她還不讓,說非常享受看到客人喜歡她做的菜。
勞動是一種美好的態(tài)度,我想,這真是中國孩子最值得學(xué)習(xí)的人生課程之一。
另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們對全家人在一起的“質(zhì)量時間”的重視。
德國朋友在企業(yè)工作,太太在保險公司上班,兩個孩子上學(xué),平時也是各忙各的。每年8月,全家人必定會去法國南部或意大利度假兩周,這是一年之中大人和孩子都特別期盼的日子。
他們的度假,并不會特別計算著在幾天之內(nèi)走幾個城市、看多少個景點,而是相反,非?!皼]有計劃”。一般來說,他們會租一間并不太貴的鄉(xiāng)間別墅,全家一起開車去,一路上邊開邊聊。住下之后,每天睡到自然醒,大家一起做早餐,然后出門游泳,騎自行車看風(fēng)景,或集體遠足,晚上舉家去當(dāng)?shù)氐男〔宛^吃“農(nóng)家菜”,每天都是憑興之所至,并沒有特別多的宏大計劃。
朋友告訴我,這是一年之中全家難得的24小時都在一起的“質(zhì)量時間”,看似沒什么計劃,卻恰恰是最放松、全家人都特別珍惜的時光。從去年開始,朋友開始留心為度假中的全家人留影:坐在秋千架上發(fā)呆的大女兒、背著吉它假扮搖滾明星的小女兒、給兩個女兒戴上騎車頭盔的媽媽……每年圣誕前,朋友會白費把這些照片印成一本攝影集,圣誕夜時作為禮物送給兩個女兒。
我在他家里看到了他們?nèi)ツ甑挠凹?,厚厚的一本,翻閱下來,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為人父母者,如此用心,而不是花錢把孩子推給保姆或老人,實在是令人動容。我從此開始不斷反思自己:我是否如此用心地愛過和自己的孩子相處的時光?
除此之外,朋友還告訴我,他特別愿意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家里做客,因為這可以為孩子營造開朗的社交氛圍,和與陌生人交朋友的能力。每當(dāng)家里有外國客人要來,孩子們之前都會興奮地了解關(guān)于那個國家的常識,這比任何地理歷史課都要生動。
我來之前,朋友的兩個女兒通過班上的中國同學(xué)學(xué)會了寫“歡迎”兩個字,并把這兩個字寫在自己畫的卡片上送給我。吃飯的過程之中,喜歡運動的大女兒問我,中國的小朋友業(yè)余時間都玩什么,熱愛烹飪的小女兒則向我討教中國菜與西餐的不同之處。
后來,朋友告訴我,那場飯局之后,兩個孩子都明白了學(xué)好英語的重要性(我們用英語交談,因為她們英語有限,很多問題沒法深人討論),并且有興趣在將來的第二外語課程中選擇學(xué)習(xí)中文。
“一個充滿溫暖和正能量的社交環(huán)境,是我最希望饋贈給女兒的禮物之一?!钡聡笥颜J(rèn)真地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