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常用詞,它往往形容一個人心理上認為自己一定不能輸,必須贏,一旦輸了,則心理上承受不住,甚至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現(xiàn)在常有家長抱怨,“每次和孩子一起游戲,只要我贏了他,他就會很不開心,硬要重來”“我們家孩子不會交朋友,做游戲、參加比賽只能贏,不能輸,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
案例一:
小朋雖然年齡不大,卻是典型的“輸不起”,和爺爺下象棋只能贏不能輸,一輸棋就哭,對誰都不理不睬,爺爺只好哄著他每次都讓他贏??砂职謪s實在著急,這樣下去怎么行,一盤棋都輸不起,長大如何是好?
案例二:
樂樂非常害怕失敗,比如幾個人一起玩飛行棋,如果她領先,就能高高興興地玩下去,一旦她落后了,馬上就嚷著不玩了。雖然媽媽常告訴她,“這是游戲,有贏有輸,輸了也不要緊,我們再來,沒人會笑話你,大人也可能會輸”,可是作用不大。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xiàn)象。無論做什么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以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墒且驗楹⒆幽挲g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們并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不高興。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xiàn),一種是面對挫折和失敗,想辦法逃避困難。比如,媽媽批評小強學鋼琴不認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彈得好,聽到這話,小強索性就不彈了。另外一種是輸了就以大發(fā)脾氣或哭鬧來宣泄。雖說好強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太在意每一次得失,就會影響他們與別人相處。
孩子“輸不起”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在生活中,一些家長往往喜歡將孩子的成功當作自己的“門面”,贏了就夸孩子聰明、能干,輸了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么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么就非贏不可。
引導“輸不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注意保護孩子自尊,不當眾批評孩子。在競賽活動中,善于保護孩子的自尊也能減輕孩子怕輸?shù)男睦頁鷳n??梢哉f,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而言,怕輸是緣于害怕自尊受到傷害,當不斷落敗時,家長與同伴的嘲笑或是沉默都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進而不愿參加類似的活動。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進步,在日?;顒又锌隙ㄋ麄兊拈W光點,維護他們在集體中的積極影響,盡量消除他們對輸?shù)膽峙屡c擔憂。對于好強的孩子,千萬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或缺點,更不應該當眾責備甚至辱罵孩子。
二是孩子遇挫時不要插手。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來自于遭遇挫折的積累。失敗的經(jīng)歷可以讓他更好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發(fā)展他的內(nèi)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學會如何欣賞別人,和同伴友好相處,共同合作;另一方面要在同伴之間的交流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磨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耐挫力。
三是借助游戲來平衡孩子的輸贏心態(tài)。玩游戲時,愛玩又不服輸?shù)暮⒆?,自尊心強且缺乏安全感。大人平時可以和孩子玩輸也有獎勵的游戲,前提是說出輸?shù)脑?。孩子年齡小,也許想不清楚,父母可以循循善誘,通過這種辦法,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tài)。
四是讓孩子學會宣泄情緒。因為消極情緒的長期積累,易使孩子產(chǎn)生消極的心境,它使幼兒在這段時間內(nèi)所看到的一切都帶有憂傷的色彩,包括對整個比賽的看法。因此,應讓孩子學會宣泄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消極的情緒。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并解釋著他們的表情,直接了解他們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再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對于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可以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對于那些自尊易受傷害的孩子,家長可以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眼神、肢體語言、語言等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肯定……
最后,帶著孩子一起對輸?shù)慕Y果歸因。在孩子輸了游戲之后,父母不能單純地只是說些“輸贏無所謂”之類的話,重要的是引導幼兒對輸?shù)慕Y果進行正確歸因。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分析自己的能力、任務的難度、客觀環(huán)境等,這些具體的分析,就是在幫孩子進行“輸”的正確歸因。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