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一家四口來我們家吃飯,晚飯后,兒子壯壯鬧著要去超市,于是,我們一行七人開車去逛大潤發(fā),順便買些日用品。
超市大廳的左面是一排排購物的推車,我們拉出推車起身向前走,我習慣性地回頭一招手:“寶貝……”咦?兒子呢?不過一眨眼的功夫,這小人呢?大家面面相覷。
一下子,我慌亂起來,焦急地四下張望,平時在網上、電視上、路邊的電線桿上經??吹降氖虑椋趺磿l(fā)生在我身上?這時我恨不得有孫悟空的本領,變出無數個我來尋找兒子。我叮囑小姑看好自己的寶寶在原地等,以防壯壯回來找我們,我和老公則兵分兩路去尋找。假期超市里的人特別多,我順著人流往里找,耳邊依稀聽到一個孩子的叫聲,像極了兒子,我以為是他,邊走邊喊著他的名字。可是我的聲音很快淹沒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中。
左沖右撞,我費盡力氣追到了二樓,發(fā)現那個大叫的孩子不是壯壯,我的心立即開始懸了起來,就算兒子順著人流走,也不至于走得這么快吧?我東張西望,怎么也看不見兒子的身影,難道小家伙根本就沒上來?我趕緊打電話給老公,問他那邊的情況,老公也很焦急地說還沒找到。小家伙會不會折回去找我們了?如此想來,我又趕緊返回,可惜小姑身邊并沒有小人的身影,我的心涼了半截。
跑到超市門外,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整理購物車,我慌忙問:“請問有看到一個穿火紅色外套的小孩嗎?”工作人員回答說:“沒看到過?!蔽遗e目張望,百米之外一片黑暗,根本看不到人影。
我心里更加緊張了,因為兒子離開的時間越久就越不安全,而我此刻竟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尋找。這時我反倒冷靜下來,開始分析會發(fā)生的幾種情況,我肯定,這么短的時間,孩子一定不會離開大潤發(fā)。我決定和老公守住出口,孩子要出去,必然要從出口走。想到這里,我立刻打電話給老公,要他馬上到東出口,我則到西出口,另外我讓小姑到服務臺請求幫助。
在我這里,歡快的氣氛好像一下子停滯了,我看著來來往往購物的人群,百感交集,眼前浮過一幕幕尋找失蹤孩子父母那憔悴的臉龐。就在這時,我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我神經般地嚇一跳,趕緊接通,里面?zhèn)鱽硪粋€溫柔的聲音:“你好,我們這里是服務臺,你的兒子在我們這里。”
我喜出望外,趕緊追問:“哪里的服務臺?”
“三樓超市入口的服務臺?!?/p>
“哦,好的,我馬上過來,謝謝你!”
掛斷電話,我立即打電話給老公說:“沒想到這小子跑得這么快,都到三樓超市入口了?!闭f完,我飛快地朝三樓跑去,邊跑邊想:“這下好了,終于找到了?!鞭D念一想:“小家伙,看我不好好教訓你?!蓖瑫r心里也暗自慶幸,還好平時讓他背熟了我們的號碼。
快到服務臺的時候,我漸漸放慢了腳步,事情已經發(fā)生,訓斥有什么用,想想這20分鐘的分離,已經讓他嘗到走丟的教訓和痛苦,我可不想讓這件事情在他小小的心里留下陰影。我鎮(zhèn)定地向服務臺走去,遠遠地看到兒子坐在服務臺邊的小凳子上東張西望,這時他也發(fā)現了我,一下子飛奔過來:“媽媽,我想死你啦。”因這一句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把他摟進懷中淚流滿面:“寶貝,沒事?!蔽疫B聲對服務臺工作人員說謝謝,工作人員則對我說:“不是我找到的,是一位阿姨聽到廣播的通知把他送過來的,來的時候在哭,沒想到一會兒就跟我們玩起來了。”
我把兒子擁在懷里,幫他擦掉臉上的淚痕,輕聲問:“你剛剛去哪里了?媽媽都找不到你了?!?/p>
兒子說:“我以為你們都到前面了,就一直走一直走,后來沒發(fā)現你們,我就哭了?!?/p>
看兒子說這些的時候,情緒很平靜,我又追問:“然后呢?”
“然后一個阿姨就把我?guī)У椒张_了。”
“然后呢?”
“服務臺阿姨問我媽媽的號碼,我就告訴她了。”
“哦!那找不到媽媽了你害怕嗎?”
“害怕!哦,不對,我有一點點害怕。”
“那下次出門要怎么做?”
“要牽著媽媽的手?!?/p>
對話到這里,老公和小姑一家也上來了,走丟的插曲暫告一段落,但我并沒有就此放過這個教育契機,邊逛超市邊跟兒子聊天:“寶貝,萬一今天真的走丟了你要怎么辦?”
“找服務員阿姨幫忙?!?/p>
“嗯?!?/p>
“還有呢?”
“找保安叔叔幫忙?!?/p>
“萬一找不到服務員和保安叔叔呢?”
“那我也不知道了?!?/p>
“我覺得你可以找賣東西的阿姨幫忙,借她們的手機給媽媽打個電話,對不對?”
“嗯!”
“還有,我覺得你首先應該先找找媽媽,沿著來路找,找不到了再想辦法向別人求助,而不是哭鼻子,對吧?”
“嗯!”
“還有,不能隨便跟別人走,萬一是壞人怎么辦!最好是想辦法借別人的手機給我們打電話?!崩瞎苍谂赃叾?。
給兒子上完課支完招,我又讓兒子重復了一遍,不知道6歲的他能消化多少,但趁熱打鐵應該會比平時的說教更加深刻和真實。雖然走丟的過程很緊張,但是仔細分析起來,這次的走丟事件,也讓我們有不小的收獲:
首先,讓我很好地檢驗了平時走丟游戲的效果:兒子對于我的手機號碼記得很清楚,即使在走丟后慌亂的情況下,仍然能清晰地說出來。
其次,也讓我看到了走丟教育中的不足:走丟后,兒子并沒有馬上想到求助,而是無助地哭泣,這也許是孩子慌亂時的本能反應,但也會給壞人可趁之機,所以還需要加強兒子的應變能力和求助的真實體驗,讓孩子有勇氣邁出求助的步伐。
第三,通過這次走丟事件,讓兒子深刻體會到了我們平時苦口婆心的叮囑的重要性。我們也把握這次走丟的機會,跟兒子就走丟事件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和交流。這些都是兒子成長路上的財富,也是防止再次走丟的重要保證。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