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和姐姐的假期沒有學習班,也沒有額外的作業(yè)。他們的假期是用來玩的。
先生崇尚童年是用來玩的,不是用來“起跑”的,所以小屁孩和姐姐是自由的。
天南海北地外出旅游,在家游戲自娛自樂……他們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假期都是在玩中打發(fā)。先生說:“會玩就會學?!?/p>
小屁孩三年級,姐姐五年級,他們開始制訂假期計劃。
我問他們:“玩還要訂計劃嗎?”
“當然了,玩也要會玩啊?!蔽也恢浪麄冇X悟了什么,便不打聽,不過問,只作旁觀狀。
他們的計劃是,學點打乒乓球的技法,這樣玩才有意義。
我問:“為什么要有意義呢?”
他們白我一眼,“每學期都有乒乓球比賽的,人家的爸爸媽媽都讓人家練乒乓球了,人家都要多才多藝,哪像咱家的大人,都不管我們?!?/p>
碰一鼻子灰的我,無趣地一邊自己玩去——喜歡什么就玩什么,我喜歡閱讀,從來都是抱本書“玩”。
兩孩子在那邊議論,“勞逸結(jié)合,不能跟媽媽一樣成近視眼——加上‘寫半小時作業(yè),跳繩五分鐘’”。聽他們的安排,我感覺我也應(yīng)該列個計劃,于是,也勞逸結(jié)合——半小時之后,借他們的小繩跳一下……他們看了我哈哈笑,于是把我也列入他們玩的計劃——“玩的時候,叫上媽媽一起跳繩、當裁判”,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姐弟倆從小逗鬧,逗嘴逗手,也逗樂逗趣。一天,看到一教授在書中講:“把語言玩得千山萬水,你很快就能從猴子進化到人了,還有可能是精英?!蔽覍⑿艑⒁伞=淌谟终f,“堂堂五千年中華文明不都建立在‘語文’上嗎?”教授都這么說了,那便隨他們逗嘴吧。模仿小品,創(chuàng)造名劇,編歪名著,愿演就演,愿說就說,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隨便侃,任意聊,結(jié)果兩小家伙有一天杜撰出兩個世界大戰(zhàn)來,一個是人類歷史的,一個是文化道德的。天啊,那個熱鬧,蘇格拉底愣是跟曹操一伙叫板起大流士,大流士還活了一千年,收諸葛亮為弟子,傳授他星相學……聒噪得亂七八糟、五花八門,也真夠五彩繽紛、異彩紛呈的!
有時候,我也糾結(jié)——這么玩樂,什么都不學,會不會誤了孩子?“玩耍里面有很多學問,做人的做事的……”先生總是這樣說。時間久了,我成了徹頭徹尾的懶媽,跟懶爸一樣。懶爸聞聽,他標榜自己:“你是懶媽,我可不是懶爸,我是無為而教——大境界?!边@時我恍悟,每天晚上的名著都是他在導讀、領(lǐng)讀、誦讀;外出旅行的計劃,也是他帶著孩子們一起查路線、搜名勝、看資料……
孩子們沒有參加英語學習班,但舅媽的越洋電話打過來,兩人爭著說“Hello”。掛電話的時候,舅舅說“See you”,一個說“See you later”,一個說“See you soon”。我不知道后面的單詞他們是什么時候?qū)W會加上的。
有一天,我裝模作樣要給孩子們聽單詞,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些詞現(xiàn)在我都不會說了,而孩子們都會,我吃驚不小,問道:“從哪學來的?”姐弟倆很莫名其妙地怪看著我:“玩來的??!”“玩什么?”“喏——原版的點讀童話書、故事書?!蔽铱洫勊麄儙拙洌麄兏Я?,直說“Just so so”!這時,我想起當初買這個點讀器時,我嫌價格高,很不屑;先生更不屑于我:“只要玩到一兩個單詞,這銀子就花得值,沒想讓他們從頭到尾都學會。”
嬉笑玩樂中,他們居然會識譜了,小兒還得意洋洋說他會寫詞,他寫的詞就是——“江南Style的小學生假期版”。女兒居然用她的古箏演繹出來那“Style”的假日感覺。哦,天!他們還會縫衣服了,給芭比設(shè)計“巴黎春”“倫敦秋”各系列的“Model Clothes”!小兒還會木工,給芭比做了專用方凳,高腿的,矮腳的——美其名曰“歐陸古典家具”“日式榻榻米”……
先生這時很想點醒我,“明白了吧,我們看似沒做什么,但其實我們做了很多?!笔前?,即使誰也不追風,風也都會跟著誰呢,而且很有Style!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