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帶被告人到庭!”我的話音剛落,一位少年被告人被帶進法庭,進入法庭的一剎那,他的眼睛快速地掠過法定代理人席,又瞥了一下旁聽區(qū)域。
審理查明:這位剛滿16周歲的少年小孫在3個月內,先后7次對未成年學生實施搶劫,搶劫物品包括現(xiàn)金、手機、電子詞典、自行車等,贓物鑒定價值共計人民幣3000余元。
公開宣判定在三天以后。休庭時,我告訴小孫:“我盡力找了你的父母,但很遺憾!”他回答我:“算了吧,他們都不要我了!”
小孫的話令我一陣揪心,我不忍心告訴他實情。當我費盡周折知道他父親手機號碼時,曾經為小孫感到高興!然而,我多次電話聯(lián)系得到的卻是失望的答復:這孩子就交給你們政府了!后來,小孫父親的手機干脆就停機了。
在看守所,從小孫擠牙膏似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成長經歷:小學六年級時,他的父母離異,他隨父親生活,母親凈身出戶。沒多久,父親有了新女友,賣掉房子,改租一室戶民房。因為小孫的存在,新家發(fā)生了很多矛盾,小孫被迫離家出走。不滿16周歲的他在同學父母開的水果店的閣樓上住了下來,而他的父親卻在此時搬了家。至案發(fā)被逮捕,小孫再也沒見過父親。
小孫父親斷然拒絕出庭,我又千方百計找到他母親的住所,然而數次上門總是大門緊閉。抱著一絲僥幸,我把一張紙條塞進門縫,希望她在宣判時能來見見兒子。
宣判當天,奇跡沒有發(fā)生,小孫父母依然沒有到庭。最終,小孫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并處罰金3000元,后來被送往江蘇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
一直掛念著這個孩子,后來又曾找過他母親,但始終未見。直到有一天,她突然出現(xiàn)在我辦公室,說孩子的事她早就知道,但她父母和姐姐都竭力反對自己再管兒子的事,因為當初放棄了全部財產,絕不能再和前夫家扯上任何關系。
每年去看望那些服刑的孩子們時,小孫的眼神總是黯淡無光的,唯獨有一次他在告訴我“母親曾去看過他兩次”的時候,我見到了他眼神里閃現(xiàn)出的那一絲光芒!
案件分析:
一是父母未正確履行監(jiān)護職責?!段闯赡耆吮Wo法》明確規(guī)定,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創(chuàng)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本案中,小孫被離異的父母視作累贅,父親對他的冷眼相待在再婚后達到了頂點;而孫母離異后對兒子不管不問。就這樣,小孫成為失敗婚姻的犧牲品,他不再享有父母的關愛,他自卑、內向、孤獨、冷漠!
二是放任孩子離家出走并單獨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jiān)護單獨居住。本案中,孫父在孩子離家出走后非但沒有及時找回孩子,相反卻另擇新居,致使孩子單獨在外居住,最終因生活所迫鋌而走險。本案中,還值得一提的是孫某同學的父母,他們出于憐憫之心收留了孫某,卻違反了不可隨意收留夜不歸宿之未成年人的規(guī)定,致使孫某脫離了法定監(jiān)護人的應有監(jiān)護。
三是拋棄失足孩子。在孫某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需要得到慰藉和幫助的時候,他被父母再次拋棄。孫父經司法機關多次通知仍拒絕到場,也從未去服刑場所看望兒子。而孫母知道兒子被羈押卻故意回避,之后也僅是在兒子服刑初期,探監(jiān)兩次,但其出發(fā)點是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不想兒子在出獄后再給她帶來負擔。
法官建議:
1、父母應當嚴格履行監(jiān)護職責。從物質上、經濟上對未成年子女進行養(yǎng)育和照料,使其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基本的監(jiān)護職責,父母切不可因婚姻失敗而遷怒于孩子,對其隨意訓斥打罵,甚至迫使其離家出走。父母在離婚后仍應繼續(xù)關愛、教育未成年子女,努力降低婚姻破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2、妥善處理再婚配偶和親子的關系。再婚者在重組家庭后,可能會把較多的注意力和愛投注在新配偶身上,這就極易使孩子產生自己不再重要的感覺和敵視新爸爸(媽媽)的心理。這時,不僅要經常用語言向孩子表達愛,而且可以采用多擁抱孩子、耐心聆聽孩子心聲、安排新家庭成員一同游戲或旅游等方式,增進新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和信任,逐漸使再婚配偶和孩子之間真正認同彼此,并接納對方。
3、以寬容之心對待犯錯的孩子。當孩子有小過失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查找原因并加以改正;當孩子染上嚴重不良行為時,父母應和學校、社區(qū)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矯治;當孩子誤入歧途時,更需要父母伸出溫暖的雙手,給予其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回歸正道。
(作者系蘇州市平江區(qū)法院少年庭庭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