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策劃:
執(zhí)行:
一把雙刃劍——流行動漫和影視劇既使孩子們的童年五彩斑斕,又可能對他們的成長造成消極影響。
一種矛盾心情——父母既希望孩子能從影視劇中汲取營養(yǎng),又擔心其負面內(nèi)容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
一股社會合力——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腳踏實地地成長。
新聞事件:
穿越時空:2012年3月1日,因為一點小事,福建漳浦縣的兩名小學女生小美和小華相約跳塘自殺……她們的班主任徐榮東告訴記者,小美和小華在校成績中等偏上,在家也算乖巧懂事,事發(fā)前也未受到過任何批評;同學反映,小美和小華平時比較愛看《步步驚心》《宮》等“穿越劇”,小美在遺書里甚至盼望“可以穿越時空,回到清朝去跟皇帝拍電影”——當下流行的穿越劇或成為兩個孩子自殺的一個誘因。(《海峽導報》)
奧特曼變身:2012年9月22日,5歲的雙胞胎兄妹王小輝和王小靜在家里玩,保姆阿姨在廚房里忙活著。兩兄妹打打鬧鬧到了6樓的陽臺上,玩了一會兒準備回房間時發(fā)現(xiàn)陽臺門被關(guān)住了。兩兄妹在陽臺上呼喊一陣子,沒人反應(yīng)。哥哥王小輝想起身上有個“奧特曼變身器”,便一拍胸脯說:“你看,我有變身器,我跳到樓下,再爬上來給你開門?!痹拕傉f完,小輝縱身一躍,從6樓陽臺上跳了下去,不幸身亡。(《義烏商報》)
煉制仙丹:2012年8月,安徽合肥孫先生4歲的兒子,模仿神話劇與歷史劇里常見的丹爐煉藥情節(jié),將一些過期的感冒膠囊、消炎藥片研碎后,撒上鹽、白糖等作料,混合制成“長生不老”之“仙丹”,并偷偷吞服,幸好發(fā)現(xiàn)及時,送醫(yī)院催吐才脫離危險。(《合肥晚報》)
上吊游戲:2011年11月20日下午,7歲的小海芳在某工廠外墻模仿新版《還珠格格》里面的小燕子玩“上吊游戲”,不幸被繩索絞住脖子動彈不得,雖經(jīng)搶救卻回天乏術(shù)。(《南方日報》)
……
悲劇的發(fā)生凸顯生命教育的缺失,但另一方面,我們是否注意到,動漫、影視作品對孩子的消極影響??ㄍㄈ碎L有金剛之身,被車軋、被火燒而不死;超人有特異功能,可上天可入地;現(xiàn)代人可隨時穿越到古代……這些在大人眼里只不過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情節(jié),卻讓孩子深信不疑,沉迷、模仿,以致傷害到自己?!岸际请娨暼堑牡湣?!這個觀點或許有些武斷,但也有著一定的道理。讓我們聽聽家長、老師、校長如何看待影視作品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徐賀 9歲男孩的母親
沉迷動漫,傷不起
和絕大部分男孩一樣,9歲的兒子浩浩喜歡戰(zhàn)爭、打斗的動畫片,尤其鐘愛片中主角的實體玩具。班主任老師說浩浩每天上學第一件事就是跟伙伴湊在一起,談?wù)搫赢嬈锏奈淦餮b備,課間10分鐘都要拿出來炫耀一番。如今很多動畫片在播放過程中,都會隨著劇情發(fā)展不斷推出新的玩偶和裝備,浩浩常常一回家就在網(wǎng)頁上搜索新出的裝備圖片,一旦看好了就纏著我們?nèi)ベI,對此我很無奈。
拿著這些裝備,浩浩和伙伴們“廝殺”,一副勇往直前的樣子,有時遇到高臺還往下跳,一點兒不怕危險,他說動畫片里的灰太狼、湯姆貓都這樣,他們又摔不死,即使飛很遠,也一點事都沒有。
清明節(jié),我們帶浩浩給太爺爺掃墓,浩浩竟然指著墓碑問我:“媽,你說太爺爺能不能像《果寶特攻》里的橙留香一樣死而復生,而且一次比一次強大呢?”瞧著兒子一臉認真的模樣,我一下陷入沉思。
從前總認為“死亡”是個哀傷的話題,跟未經(jīng)世事的孩子談?wù)撐疵鈿埲?,現(xiàn)在看來,我不給他講,他卻從動畫片中獲得了錯誤的認知。動畫片里的俊男靚女上天入地、墜崖撞車都毫發(fā)不損,甚至起死回生,這容易使孩子對生命產(chǎn)生誤解,即“死只是一個動作,一種形式,總有辦法死而復生,恢復原狀”。
希望動畫片在好看之余關(guān)注一下生命教育,多點兒愛心的培育,多點兒責任的引導,多點兒像花開花落、草長鶯飛一樣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情節(jié),以教會孩子從中體味到正義的力量、關(guān)愛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寶貴;輕輕松松地玩,踏踏實實地長。
雷晶晶 山東省肥城市孫伯中學教師
情感轉(zhuǎn)移,成長添動力
曾經(jīng)以為只有幼兒園孩子才癡迷卡通片,可自我2004年進入中學當老師才發(fā)現(xiàn),中學生們癡迷起卡通片來比幼兒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甚至到了瘋狂的地步。
一次自習課上我偶然看見,班上有一名女生卷起的衣袖下隱約露出彎曲的傷口,擼起來,竟是“小丸子”三個字!原來,這個女生特別愛看動畫片《櫻桃小丸子》,心中一直盼望可以跟個子小小、臉蛋圓圓的小丸子一樣,俏皮幽默討人喜歡,所以才用鉛筆刀把偶像的名字刻在手臂上!很難想象這名女生當初是如何忍受刺膚之痛的!
《櫻桃小丸子》被譽為全球知名度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動漫作品之一,通篇以作者的童年生活為藍本,圍繞小丸子的生活和學習淋漓盡致地展開——這部充滿了童真與智慧的優(yōu)秀作品,會讓一名嬌弱女生“愛”至極端,可能是作者始料未及的。
如果能將這種“愛”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完全可能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
曾讀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名女生,自初中起癡迷于《灌籃高手》里的櫻木花道,她傾心于他“追愛”的執(zhí)著,暗自發(fā)誓要去日本找他,嫁給他。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她學習更加努力。年齡漸長,當她終于知道櫻木花道的現(xiàn)實版原型是美國男籃職業(yè)聯(lián)賽NBA中的“籃板王”羅德曼時,“日本之夢”轉(zhuǎn)移了,她發(fā)憤圖強,終于考取美國芝加哥大學。此時的她已是有著成熟思想的大學生,她把對偶像的崇拜轉(zhuǎn)化成向上的動力。新一輪夢想降臨,她決心做好學業(yè),做好自己,日后沖擊諾貝爾獎。
從這兩個故事我們不難受到啟發(fā),中學生心智尚未成型,需要適時適當?shù)囊龑В瑏韼椭鷮W生理智地看待劇中人物,如一起分析他的故事經(jīng)歷,把握他的性格品質(zhì),了解他的理想等,找到與自身所處階段最接近的目標,把虛幻的內(nèi)容具體化,才能避免極端癡迷帶來的傷害,并能以這份情感為動力來充實提高自己,積極向上地成長。
胡志衍 江蘇省無錫市藕塘中學校長
影視作品忙跟風,防范引導很重要
早些年我國的兒童影視作品,比較凸顯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意義,比如家喻戶曉的電影《閃閃的紅星》,比如86版的電視劇《西游記》等等,可謂經(jīng)典。這些作品似乎沒有嚴格的年齡界限,很巧妙地集大眾化與民族化于一身,集童趣與真理為一體,可謂‘雅俗共賞,老少皆宜’。大家不只愛看,也的確能從里面收獲到真、善、美的信仰導向。
近些年影視作品盲目跟風日本、歐美,故事情節(jié)過于迎合成人的“重口味”,有些情節(jié)甚至傳遞出類似暴力、色情、惡意、欺詐、悖論和陰謀等信息。這些影視作品已改變了卡通片本身的特點和意義,且因其直接的視覺沖擊力而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看似輕松搞笑背后,勇敢正義不見了,調(diào)皮淘氣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與童真背道而馳的廝殺打斗、勾心斗角之類,“暴力狂”“惡搞王”“害人精”反倒成了青少年心目中時尚身份的標榜。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多數(shù)歐美影視公司對自己出產(chǎn)的影視作品有明確的受眾定位,若是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動畫片,將嚴格確保其中沒有不健康的道具、動作以及畫面等;不適合青少年看的內(nèi)容都是放在午夜時段播出,可惜國內(nèi)目前還沒有出臺這么詳細的規(guī)定。我國影視界及社會有識之士,尤其是家長教師,已意識到影視分級、分時段播放的重要性,構(gòu)建防范屏障,指日可待。
與防范相比,引導的作用更積極更有效。60年代有部動畫片叫《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原型龍梅和玉榮的事跡曾經(jīng)帶給我們那代人激情與震撼,然而新一代青少年對它的理解卻不盡相同。2009年龍梅和玉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當時我們學校正積極挖掘各種社會資源,著手編撰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為生命護航》。借此契機,我們曾和學生一起重溫這部片子。有的學生問“為什么她們要拼死拼活保護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她們應(yīng)該見義勇為還是見義智為?”……我們引導學生回歸當年特定的時代背景,逐一去探討解讀這些問題,從而提升了孩子們對生命意義以及生命價值的認知度和理解力,使同學們對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影視作品的意義在于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所以我們一方面呼喚更加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新鮮出爐,一方面必須與時俱進地去關(guān)注青少年的“視界”和心靈,只有這樣,才能防范影視作品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真正為下一代的成長保駕護航。
夏光山 山東省肥城市教育局學前教育科主任
親子同樂,抵御不良卡通
如今,國內(nèi)一些影視作品丟棄了賞心悅目的溫馨和光影世界的舒緩,一味追求打斗動作,畫面閃屏快,亮晶晶地跳個不停,這些不斷閃爍的電視光點不僅對孩子的生理發(fā)育帶來影響,還可能會導致心理不健康。盡管電視劇開頭總有提示“本片純屬虛構(gòu),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請勿模仿”,但這些對少年兒童顯然起不到應(yīng)有的警示作用。一方面由于他們年齡較小,分辨能力較低,對相關(guān)概念的理解比較模糊,從而對卡通片中打架斗毆、報復沖突、萎靡自殺等不良現(xiàn)象往往囫圇吞棗般全盤接受,自身的攻擊與冒險行為也隨之增多;另一方面,從科學角度分析,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幼兒心智較弱,假如長期只對電視節(jié)目感興趣而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guān)心,大腦左側(cè)皮質(zhì)就會呈現(xiàn)紊亂狀態(tài),右側(cè)皮質(zhì)就會喪失信息抑制力,當左右腦皮質(zhì)之間的通路減少時,便會出現(xiàn)一種缺乏活力的大腦活動模式。這種模式發(fā)展到一定程度,腦構(gòu)造就會被破壞。一些孩子要么旁若無人,孤獨狹隘,要么舉止荒誕,乖張暴戾,他們將不會跟人溝通,不愿與人交流,甚至排斥自己的父母;這種反常的心理狀態(tài)得不到重視和控制,也是造成自閉癥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議父母、老師要多了解孩子、關(guān)愛孩子、陪伴孩子,盡量采用“親子同樂”的方式為孩子構(gòu)建安全感、幸福感,從心理根源上遠離那些不合時宜的影視作品。
曹專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職研究員
認識生命,童年不“托管”
每個生命都有謀求快樂和幸福的欲望,這種欲望是他一切行為的基本原因。孩子為什么沉迷于動漫等影視???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沉浸其中時是快樂的,即“樂在其中”。如果這種快樂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不會妨害孩子的生命成長,我們對此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應(yīng)該提倡和鼓勵,很多天才和杰出人物都是因為持續(xù)癡迷于一件事情而造就的——癡迷于影視而成為導演,癡迷于某個卡通人物而成為此領(lǐng)域人才……
問題是,如果這種沉迷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生命成長,甚至扼殺了孩子的生命,我們就應(yīng)該尋求問題的根源,及時預防,尋求解決的辦法。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一是部分影視作品質(zhì)量太低,不僅沒有基本的人文關(guān)懷和生命溫情,甚至還充滿了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的因素;二是孩子沉迷于其中的時間太長?,F(xiàn)在很多家長太忙,把幼小的孩子“托管”給良莠不齊的影視劇,使孩子養(yǎng)成了依賴習慣,甚至成癮。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可以做的是:首先,引導孩子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其實很多影視作品都具有生命教育的意義,如《一九四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其次,要用一些更有意義且能帶來快樂的事情,替代孩子沉迷影視的行為。生硬的禁止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因為你剝奪了他(她)快樂的源頭。只有用更有意義更快樂的事情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才是可行的做法。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生命教育,幫助孩子認識生命。每個人對生命都有自己的體驗和認識,對生命的認識和態(tài)度,會影響到人的整個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家長可以引領(lǐng)孩子一起認識生命的基本特性:
一、每個生命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這句話有兩層涵義:一是每個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來;二是每個生命都只有一個,不可重復。我們既要重視生命的珍貴性,珍愛每一個生命,不糟蹋、浪費和摧殘生命;也要重視生命的差異性,欣賞每一個生命,不厭惡、歧視和虐待生命。
二、每個正常的人都是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統(tǒng)一體。“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說的是人的自然生命;“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說的是人的社會生命;“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你的思想就是你”,說的是人的精神生命。我們要重視生命的完整成長,重視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平常講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如果某個方面長期被忽視、冷落甚至是被剝奪,那么,人的成長就是殘缺的,甚至是畸形的。
三、每個生命都是一段旅程,生命成長是不可逆的過程。生命不能快進、倒退、暫停、回放,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價值和樂趣,沒有哪個階段擁有犧牲另一個階段的權(quán)利和借口;每個階段的空白都是終生的空白,每個階段的遺憾都是終生的遺憾。我們要珍視生命的每個階段,享受生命的過程,自然成長的生命才是最健康最美麗的生命,催長劑、膨大劑可能讓生命迅速成熟,但也會使生命中毒或夭折。
當然,生命的本性遠遠不止這些,對生命的認識也會因人而異。正如黎巴嫩著名詩人、作家卡里·紀伯倫所說:每一個人都獨自站在上帝的知識世界,每個人對上帝和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也彼此獨立。對于生命本性的追問和反思,會讓我們覺察到生命的問題和障礙,進而借助教育的力量,使生命達到更為理想的境界。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