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海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論兒童詩歌在素質教育實施中的價值
杜春海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兒童詩歌包括兒童詩和兒歌。它們在對嬰幼兒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引導少兒形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情操;二是誘發(fā)豐富的想象力,培養(yǎng)少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三是發(fā)展少兒的審美意識,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力。
兒童詩歌;素質教育;做人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藝術鑒賞力
兒童詩歌包括兒童詩和兒歌,它們之間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其區(qū)別在于:兒歌在詞語運用上將就自然順口,且有“俗味”,而兒童詩遣詞造句在曉暢淺白之中多一些“雅趣”;兒歌講究韻律節(jié)奏,注重語音外在形式上的音樂感,人稱“半格律詩”,而兒童詩可以更自由少拘束,韻美體現(xiàn)在詩意之中,人稱“自由體”;兒歌追求幽默、機警和諧趣,而兒童詩更關注情感的抒發(fā)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兒歌適宜于歌唱游戲,有娛樂和實用的特質,而兒童詩更適合吟誦聽賞,講求精神性的消遣。但這種區(qū)別是相對的,尤其是兒童詩和兒歌的創(chuàng)作之間的界限并不分明,他們都是適合兒童接受的詩歌文體,同時問題之間的滲透和融合在創(chuàng)作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詩化的兒歌或歌化的兒童詩在對嬰幼兒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般來說,兒歌和兒童小詩在人的幼年教育階段發(fā)揮著巨大的而其他文學樣式難以替代的作用。他們在內容上總是闡述初步的道德觀念或講述某些必要的知識,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魯兵的《下巴上的洞洞》就是對幼兒吃飯撒在桌上多而吃到嘴里很少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敘述,告訴孩子們“愛惜糧食”的道理,幼兒讀后就深受影響,逐漸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又如張秋生的兒歌《半半歌》:“有個孩子叫半半,/起床已經七點半,//鞋子穿一半,/臉兒洗一半,早飯吃一半,課本帶一半,上學路上半半跑,光著一只小腳板?!边@首數數歌不僅以形象的詩句解釋了“半數”這一抽象概念而且還栩栩如生的描繪了辦事粗心大意的小“半半”,為這類孩子提供了一面鏡子,對于少兒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行為有幫助作用。還有巴爾托的《謝遼查做功課》這首詩,通過謝遼查在做功課的過程中一會兒跟電燈工人聊天,一會兒出去踢足球當守門員,一會兒去修飛機模型的敘述,委婉地諷喻了少兒身上普遍存在的自我控制力差的弱點,教育孩子要增強自我約束力。這對少兒讀者的健康成長大有好處,這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開端。由于這些道德觀念與知識性教育都是寓于娛樂性與趣味性之中的,因而少兒讀者很容易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
兒歌、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豐富的想象,少兒讀者置身于兒歌、兒童詩豐富多彩的想象世界中也會深受其五彩繽紛的想象所感染,其想象能力在情趣盎然、節(jié)拍明快、富于動感、色彩瑰麗的音樂圖畫中也會得到熏陶與提高。王泉根說:“兒童文學需要色彩美、音樂美,……只有色彩鮮明、畫面生動的形象,才能使孩子獲得具體深刻的印象。只有繪聲繪色、悅耳和諧的的語言,才能使孩子全神貫注,激發(fā)想象?!边@種能激發(fā)兒童想象的色彩美、音樂美語言美在兒童詩中很普遍。如曉莉的《三月》:“東風跳著跑著,︳給三月梳妝起來?!嵫绞嵫剑魲盍鸵粯湟粯涞木G了。‖黃鶯兒吹著口琴,︳把好聽的歌送給三月?!覀兠髅牡难劬φ盏侥膬?,︳哪兒的野花就明媚的盛開?!比娡ㄟ^“東風”為三月梳妝,梳得楊柳垂綠,再加上黃鶯鳴叫的婉轉清脆就共同構成三月萬物復蘇的交響曲,極富想象,詩中流淌著歡快的、明媚的動態(tài)美與音樂美。兒童讀者在欣賞這些動態(tài)美與音樂美的意境中自然而然的想象飛揚,想象能力得到極大的熏染。又如金波的《湖》:“這里的風景最美:︳林中有池圓圓的湖水,︳它亮得像一面鏡子,︳它綠得像塊翡翠。︳微風吹過湖面,︳波紋一圈追著一圈,︳好像一張大唱片,在林中草地上旋轉。‖你聽,這里播放出—多么好聽的音樂:︳蟋蟀彈琴,︳小鳥唱歌,︳啄木鳥敲著木魚,︳嘟嘟嘟,嘟嘟嘟,︳青蛙打著小鼓,咯咯咯,咯咯咯,︳假日里,我們常坐在湖邊,︳手里捧著野果,一面吃著野果,︳一面聽著美妙的音樂?!痹谶@里,詩人金波用如椽的畫筆勾畫出“圓圓的湖水”,“像面鏡子”,“像塊翡翠”的形象鮮明的畫面,這“圓圓的湖水”微風輕拂、波紋微漾,還有蟋蟀的彈琴聲,小鳥的歌唱聲,啄木鳥的“嘟嘟嘟”聲,小青蛙的“咯咯咯”聲,共同演奏完成美妙動聽的音樂。小讀者欣賞這首詩,就完全置身于這種充滿優(yōu)美想象的意境之中,這對于他們的想象能力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熏染,進而對少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兒童詩是具有啟蒙性質的文學,是成人為吸引、提升嬰幼兒、童年及少年文化素質,開啟其智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潛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它具有特殊的藝術追求和獨特的審美價值取向。它的藝術追求是詩的意境美,而它的審美價值取向就在于少兒讀者通過對意境美的欣賞而發(fā)展其審美意識上。
審美意境是抒情性兒童詩最主要的審美特征。審美意境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審美想象空間三種成分形成的一個完整的形象系統(tǒng)。首先是情景交融,它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層特征。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币饩硠?chuàng)造就是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表征為審美對象的外部物象或藝術作品中的筆墨形象和語言構成的可見之象,也就是作品中對物象實體的再現(xiàn)部分。如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全詩描寫了一位兒童在鮮艷的春光里追趕黃蝶而又在黃色菜花中失卻黃蝶蹤跡美妙畫卷,這幅畫有兒童與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組合而成的令人沉醉的畫卷是可見之象,是詩中物象實體的再現(xiàn)部分,情與景相融相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其次是虛實相生,這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結構特征,宋人梅堯臣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睜铍y寫之景如在目前曰象,是較實的形象;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曰象外之象,是較虛的形象,這種象外之象具有一種神韻美。神韻美的特征表現(xiàn)為它有一種感人至深、綿綿不絕的味:看起來畫面疊起,空靈飛動;聽起來感情激蕩,不能自已,品起來余香滿口,滋味無窮;悟起來禪韻悠悠,盡得風流;詠起來淋漓酣暢渾然天成;覓起來似水中月,鏡中花。它具有一種奇特的藝術魅力。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首詩的前兩行狀寫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月夜思鄉(xiāng)的情景,這是實景、實像;而后兩行詩則虛寫那個孤身遠客凝望月光所產生的思鄉(xiāng)情結,一個“思”字蘊含了無數不盡之意于言,更容易讓讀者產生遐想,這需要讀者通過想象來完成。再次是審美想象空間。意境的審美想象空間是由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边@首詩初讀似覺平淡,細讀便覺詩中別有韻味,它的藝術魅力在于在行如流水的自然平易之中讓讀者感受到本詩存在著悠遠深厚的審美想象空間,一句“花落知多少”令作者、讀者感嘆唏噓。
兒童詩除了意境美少兒讀者審美意識、審美能力有明顯發(fā)展和提高外,還有語言美對少兒的影響也很大。首先是詩歌語言的簡潔形象之美能給少兒讀者提供一個學習精美語言表達的難得機會,能對對少兒的語言表達產生示范作用。如圣野的《歡迎小雨點》:“來一點,—不要太少。—來一點,—不要太多?!獊硪稽c,—小菌們撐著小傘等?!獊硪稽c,—荷葉站出水面來等?!∷列α?,—一點一個笑渦?!∫熬招α耍稽c敬一個禮?!比娮匀磺逍隆⒑啙嵣鷦拥恼Z言風格使讀者從語言上獲得了美的熏陶和享受。其次是詩歌語言的音樂美這是少兒感受美的魅力的重要方面。
詩歌語言的音樂美主要是通過外在的押韻和內在的節(jié)奏變化來完成,最容易感受的音樂美是通過押韻來完成的,如陳伯吹的兒歌《小寶寶要睡覺》:“風不吹,浪不高,—小小的船兒輕輕搖,—小寶寶啊要睡覺?!L不吹,樹不搖,—小鳥不飛,也不叫,—小寶寶啊快睡覺?!L不吹,云不飄,—藍色的天空靜悄悄,—小寶寶啊媽媽睡一覺?!比姽餐骸癮o”韻。其次是通過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變化來表現(xiàn),兒童詩的節(jié)奏有兩類:一類是急吟式、快板式的節(jié)奏;另一類是歌吟式、抒情式的慢節(jié)奏。前者如兒歌《孫悟空打妖怪》:“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后面跟著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后面跟著個豬八戒。豬八戒,鼻子長,后面跟著個沙和尚。沙和尚,挑著籮,后面跟著個老妖婆。老妖婆,心最毒,騙過唐僧和老豬。唐僧老豬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當,多虧老孫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舉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滅光?!边@種急吟式、快節(jié)奏兒歌,在朗誦時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和審美愉悅,以致產生精神上的陶醉,這種審美愉悅被稱之為審美快感。而后者一般多帶抒情色彩,它能把孩子帶進一個寧靜而幽遠的夢境中。如黃慶云的《搖籃》:“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蠛J菗u籃,—搖著魚寶寶,—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是搖籃,—搖著花寶寶,—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边@首兒歌節(jié)奏舒緩輕盈,一唱三嘆,歌聲悠揚婉轉,能使孩子感到生活的甜蜜輕緩的音樂、活潑的節(jié)奏、反復的旋律、柔美的音調,能使孩子被其中的韻律美所陶醉。少兒的審美意識與藝術鑒賞力在詩歌的語言美中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與提高。
[1]陳潔,黃明超.兒童文學基礎[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13.
[2]黃明超.兒童文學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杜春海.兒童文學與素質教育[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泉根.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周哲良
G40-012
A
1672-2094(2013)03-0108-02
2013-02-23
該文是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課題《兒童文學“分級閱讀”對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構建影響研究》(編號:09SA0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紹:杜春海(1964-),男,四川射洪人,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文化傳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代文學與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