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籃球做為一項體育運動的項目,它不僅有著很強的觀賞性和鍛煉性,而且受到很多體育愛好者的廣泛喜愛,如何讓更多愛好者參與其中,如何讓籃球更好地得到普及,那么就必須在教學中對籃球技術的傳授要有章法。本文的重點就是探討教學中籃球轉身變向的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
籃球轉身變向技術是以腳為圓心做圓規(guī)轉身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我們可以根據(jù)物理中的圓周運動分析出:在技術運用中,減少支撐腳的運動周長就能有效使轉身的速度得到提高。運用轉身變向突破對方防守的時候,要迅速的把支撐腳轉向自己要移動的方向,從而才能快速的完成移動腳與支撐腳的配合,有效做出快速的變向移動,迅速突破對方防守。其次,在運用轉身變向突破的時候,運用者要注意髖部的力量,力量過輕移動速度會降低,過猛容易重心失衡,要把握好力度,從力學公式t=2πR/W,W=V/R這一公式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點。根據(jù)這個公式我們同時也可以了解到,當轉身動作完成后,在進行變向動作運用時,最為關鍵的一步是第一步的移動,第一步的移動不僅要步幅大,而且要速度快,同時只有第一步的移動幅度大,才能在加速上產(chǎn)生提升,從而才能有效擺脫防守。
無論任何一種籃球進攻技術的運用,都無法完全避免犯規(guī)的發(fā)生,這是因為在運動的同時,攻防雙方的身體處于對抗狀態(tài),無論是哪一方的失利都可能造成犯規(guī)。運用轉身變向技術進攻的人員在與防守隊員對抗中,進攻人員會由于移動腳力量過大,或者是支撐腳力量過小造成身體前沖,從而引發(fā)帶球撞人的犯規(guī)動作。再者進攻人員有時在轉身用力過度的時候,重心無法控制好,重心不穩(wěn)容易撞到防守人員,并不是進攻人員的技術不夠成熟,而是在對抗中攻防雙方的相互作用力太大都會引發(fā)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還有對抗中防守隊員的防守嚴密,會導致進攻方的進攻空間過小,沒有足夠的進攻空間,卻要強迫性運用轉身變向技術,更容易引發(fā)犯規(guī)。
運用轉身變向的籃球技術,在突破防守隊員的防守有很好的效果。一般的正面變向技術,由于是面對面地面對防守隊員,經(jīng)驗豐富的防守隊員在進攻隊員突然變向的時候有良好的預判,因此很容易造成運球被截斷。利用轉身變向的籃球技術,在進攻推進的時候能很好地保護球不被防守隊員觸碰,如果防守隊員過于靠前搶斷,那么防守人員的重心發(fā)生移動,在此瞬間就可做成輕易的突破,因此,轉身變向的籃球技術有很好的突破作用。
由于轉身變向籃球技術運用的時候。轉身會背對防守人員,利用背部的遮掩能很好的阻礙防守人員的視線,防守人員在防守的同時不能全部看清球的運動軌跡,因此在迅速轉身的產(chǎn)生巨大位置差的同時,防守隊員可能因為預判失誤從而給進攻隊員營造出良好的投籃機會,以至于進攻隊員靠此技術的運用迅速得分。
在進攻的過程中,突然轉身突破的時候,由于球在運球過程中能達到比較長時間的空中停留,那么在此過程中,手腕與手指都能有足夠的時間做出進攻假動作,也可以通過變向轉身、或者假轉身來有效贏取進攻空間。如果防守隊員無法識破假動作后的真正進攻方向,那么就能實現(xiàn)迅速突破。既是防守隊員能做出很好的預判動作,進攻隊員也能夠獲得足夠的空間來改變自己的進攻意圖。
籃球轉身變向的技術發(fā)力是靠環(huán)境的外部作用以及人體自身的發(fā)力,很多籃球技術的運用是靠人體借助場地的反作用力、人體肌肉收縮生力而成,是需要通過外部力量與自身力量的良好結合來完成技術動作指標。因此在轉身變向技術的應用時首先注意人體自身的平衡,再者要注意人體自身發(fā)力的位置和角度,充分保證技術動作的完成。
變身轉向技術發(fā)力的位置與角度尤為重要,位置不對容易被防守隊員搶斷,角度不好容易造成帶球撞人犯規(guī)。因此相關教學者在教這門技術的運用的時候,要要求進攻的人員在進攻的時候左手要做到良好的掩護作用,向限制區(qū)運球的時候做出誘使防守人員中重心向左的移動,一旦發(fā)現(xiàn)防守人員重心偏移,進攻人員向左腳向左后迅速做出撤步,重心要放在右腳支撐,然后以左腳內(nèi)側為圓心,迅速做出轉身移動動作。移動完成之后再根據(jù)防守隊員的反應情況做出投籃、上籃或是傳球的判斷。
在向學習者教學轉身變向技術的時候,教師要擁有規(guī)范的理論知識、以及演示動作。在演示動作時,可以通過分解動作來向學習者充分講解。比如在進攻前,進攻人員站在場地什么位置最適合運用變向轉身,在轉身變向技術運用后未取得有效突破應如何保護好球權,都要仔細講解。在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可以把轉身變向技術分解成腳下轉身和手上控球兩個動作來進行演示,針對腳下轉身或是手上控球其中一個動作再進行分解演示。通過細化分解動作讓學習者更直接、簡單地理解整個動作的流程。
在學習者對分解動作都有充分了解和練習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習者把所有的分解動作再結合起來練習。分解動作的應用是為了提高學習者對動作的掌握能力,但是對于一個動作分解細化之后,學習者再連貫起來運用,可能動作會不流暢、過于僵化。所以教師在轉身變向籃球教學時,要加強學員們對動作的結合練習。
轉身投籃技術的應用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球或是得分,因此為了達成這個效果,在運用這種技術的前后都要對場上的情況有良好的判斷。教學者在進行情況判斷的教學上,同樣也要注重實際演示效果,畢竟籃球是一種具體操作性很強的運動,再準確的講解與描述都很難達到人為演示效果。在情況判斷的演示中,教師應先對于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布置,比如防守方向左方聯(lián)防的時候,進攻方要如何運用轉身變向技術,其目的是為了吸引防守,還是得分上籃的具體細節(jié)要進行仔細演示。
利用多媒體的平臺可以直觀地給學員演示轉身變向動作,在播放相關資料的時候可以播放球星的動作演示或是某場比賽中轉身變向的動作演示,要結合轉身變向技術應用的背景和場面,通過轉身變向技術應用的代表型人物動作展示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同時也能提高學員練習轉身變向的興趣,能給學員在枯燥練習中鋪墊一種引導的動力。
轉身變向地有效運用離不開籃球意識,一個有良好意識的籃球運動員,在轉身變向的技術運用上能擁有更好的得分能力。很多籃球教學者認為一個球員的技術可以培養(yǎng),但是意識不強往往很難改變。筆者認為意識只是從智力的一種分析反應,而技術則是人體的運動肌能的表現(xiàn),這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但是在籃球場上,一切意識的形成都是以籃球技術為基礎的,意識再好,沒有過硬的技術做支持,也很難有好的表現(xiàn)。相反,技術熟練、意識不夠的運動員,他也能有自己的得分能力。因此在意識的教學之前,要進行不斷地技術訓練提高技術能力。教學者要總結前人的教學經(jīng)驗,加上自己的分析去教導學員的籃球意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1)要培養(yǎng)學員的意識,首先要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在轉向變身的時候,視野要開闊,視野不能僅局限于貼面防守人員,也應注意其他防守人員的動向,以免協(xié)防人員補位搶斷。再者在轉身的同時要保護好球權,轉身變向之前要注意隊友的移動動向,既是轉身變向技術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也可以傳給隊友,通過觀察預先傳出隊友能移動到的位置,給傳球造成突然性,從而提高場上得分。
2)戰(zhàn)術意識。運動場上信息千變?nèi)f化,運用轉身變向技術的同時要學會合理分析場上的變化,運用轉身變向要達到迷惑對手的目的,不僅要給自己創(chuàng)作出更大的移動空間,也要圍繞著戰(zhàn)術的開展來模糊我方的進攻意圖,通過轉身變向的位移讓對方無法知曉具體進攻得分位置,從而使對手防御分散,露出破綻。
3)要提高學員的籃球意識,就要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做為籃球這項體育競技運動,這是最起碼應具有的意識。競爭意識并不等于在場上對比分的競爭,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競爭,是一種無論勝負都付出全力比賽的體育精神。從變向轉身的運用上講,學員有可能因為場地中諸多因素的影響,運用轉身變向而丟失了球權,無論運用的成敗,都應時刻保持競爭意識。
總的來說,轉身變向籃球技術是一種為了迷惑防守的動作,它的運用是為了給隊友制造更多得分機會、或者是自身進行突破得分的方式,廣大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對這門動作進行規(guī)范性的教學講解和演示,也要多培養(yǎng)學員的運動意識,從而運用轉身變向技術發(fā)揮更高的體育能量。
[1] 楊振中.青少年籃球進攻假動作技術[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1).
[2] 鄒 星.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突破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
[3] 吳興川.城市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籃球活動調查-以焦作市馬村區(qū)山后村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1.
[4] 張萬永,張令軍.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09,29(3).
[5] 張廣宇.吉林省體育院?;@球專項學生體質狀況及訓練效果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6] 丁 進.體前變向換手運球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09(31).
[7] 李 松.籃球《體變向換手運》說課設計[J].體育師友,2010,33(1).
[8] 劉文迪.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在陣地進攻中攻擊性移動方式的對比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