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秋天,奉系軍閥張宗昌與北洋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的地盤展開大戰(zhàn),奉系第二軍軍長、前敵總指揮施從濱奉山東督辦張宗昌之命迎頭截擊,在皖北固鎮(zhèn)交鋒兵敗被俘。孫傳芳用鐵絲綁縛施從濱,并將其在蚌埠車站割頭殺害,懸首暴尸3天3夜。當時年僅20歲的施谷蘭(施劍翹)立志為父報仇,她先后把報仇希望寄托在族兄和丈夫身上,不料都落空了,于是與丈夫離異。十年磨礪,數(shù)經(jīng)周折,施劍翹終于探明了孫傳芳的下落。1935年11月13日,在等候到孫傳芳去天津佛教居士林進香時,她用勃朗寧手槍連發(fā)3槍將其擊斃。第二天,天津、北平、上海各報都以頭號字標題刊載了這一消息,全國為之轟動。
施劍翹是個女人,她的最大的心思就是報仇。但是要靠自己簡直是難上加難,搞不好孫傳芳的面還沒有見到,就把自己犧牲了。所以有段時間,她很糾結。最終她也承認了,只有嫁得好才能實現(xiàn)報仇的心愿。
就在施劍翹失望之際,有一位年輕軍官出現(xiàn)了。他叫施靖公,山西太原人,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官職不大,當時正好到濟南出差,借住在施劍翹家中,這樣就看上了施小姐。
這一年,施劍翹23歲了,從老照片上看,年輕的施劍翹旗袍在身,手持團扇,長相端莊,氣質(zhì)委婉,絲毫看不出殺手的潛質(zhì)。按說提親的人也不少的。但她一直單身,為父報仇的事直接屏蔽了終身大事?,F(xiàn)在機會來了。
有資料描述,1928年農(nóng)歷九月十七日是施劍翹之父施從濱遇害3周年的日子,趁著母親外出的時候,施劍翹在院子里大哭一場,正好被施靖公看到了。施靖公上前極力勸慰她,不要太傷心,并說自己也曾得到其父親栽培,有意幫著報仇。施劍翹頓時又看到了希望。就是在1928年,施劍翹與施靖公結婚了,結婚的前提是施靖公要幫助她報仇,為此兩人還曾在施從濱遺像前有過立誓。
要殺一個人才能和一個女人結婚,估計這段愛情也是千古奇緣了。但施劍翹大意了,像許多戀愛中的女孩一樣大意了。兩人結過婚后,施劍翹隨夫回了太原,并生育兩個兒子。按說后代都有了,也沒有必要磨蹭什么了,趕緊動手吧!當施劍翹再與其夫商議為父報仇時,這位月下山盟海誓的軍官已經(jīng)不那么積極了。
當時施靖公意思是說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自己官職也升了,覺得報仇太冒險了,很多東西都放不下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此時,距離施從濱被害已經(jīng)整整10年了。施劍翹在最后一次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到拒絕后,便與他一刀兩斷。走的時候,不辭而別,還帶走了兩個兒子,直接回娘家了,當時兩個孩子一個是7歲,一個是2歲。也就是從這一年,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連同兩個兒子的名字一起更改了。在施劍翹攜子出走后,施靖公也曾主動與其接觸,但都被她毅然回絕了。直到施劍翹行刺孫傳芳成功并入獄后,施靖公得知妻子被關押待審判時,急忙由太原趕到天津多方疏通關系,還親自趕到牢里探望她,但仍被拒絕了。后來一切平息后,他還跑到南京見了施劍翹一面。
直到解放后,施靖公成了俘虜,被集中學習,寫過很多信給施劍翹,意思是想在學習期滿后,與其團聚。在他生病的時候,組織上希望施劍翹能去一趟看看,但是施劍翹堅決不去,施靖公去世后,相關遺物被郵寄到施劍翹處,施劍翹都原封不動地退回去了??赡茉谒闹?,在她離開太原的那一刻起,她與這個人就再也沒有一點關系了。對此,又有一種說法為,施劍翹在成功刺殺孫傳芳后,為了表示自己復仇不計后果的決心,將事先寫成的遺囑分致其母及弟,并附信勸夫再娶。而這,也符合施劍翹為人講究“仁忠孝義”的性情。
(摘自群眾出版社《蔣介石與民國名人》 作者: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