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國 趙原野
(1.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qū)水產總站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2.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郊區(qū)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
俗話說“養(yǎng)魚先養(yǎng)水”,因為水是水產養(yǎng)殖動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環(huán)境,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養(yǎng)殖水生動物的生存和生長,從而影響水產養(yǎng)殖的安全、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懸浮顆粒的數量和種類的不同而引起的綜合反映,其中浮游藻類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區(qū)和同一地區(qū)相鄰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種類、優(yōu)勢種類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實,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態(tài)系統的“晴雨表”。筆者根據十幾年的生產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特殊水色的變化規(guī)律,僅供參考。
黑水一般由藻類和有機物兩種情況引起,尤以隱藻引起的居多。
1、形成原因:由于隱藻對溫度適應能力強,所以該藻類引起的黑水磷污染比較嚴重,隱藻富含葉綠素a、c、β-胡羅卜素,對光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其水近看顯褐色,遠遠看去顯黑色。
2、危害及影響:對于常年投喂飼料、很少清塘的池塘易形成黑水,這種水質池塘的魚苗、魚種,特別是花白鰱生長速度快。而魚池中發(fā)生此種藻類的水華,一般都說明該魚池水肥、水活,是好水。但高產塘形成黑色溶液狀水華,大水面形成黑色烏云狀水華時,應警惕并加強改良。
3、改良措施:
(1)、加新水,引進新的藻類,能達到穩(wěn)定水質的效果。
(2)、增氧曝氣。
(3)、根據水質肥度,定期追施肥料,以及使用過氧化鈣或微生態(tài)制劑進行藥物改良。
1、形成原因:紅色水有比較嚴重的氮、磷污染和有機污染。有6種情況可引起紅色水:紅蟲、裸甲藻、甲藻、硅藻、鐵離子、倒藻紅水等,這些藻類或原生動物大量繁殖形成優(yōu)勢種群,對紅光吸收效果差,其反射而使水體呈現紅色。
2、危害及影響:紅蟲形成的紅水一般水質清瘦,耗氧快,特別是陰雨天,且有的池塘會有清晨魚類缺氧浮頭及不吃食物的現象。藻類形成的紅色水,水體升溫速度較慢,易形成紅色半邊水,花白鰱生長速度較快,但藻類生命力脆弱,當天氣突變或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后易老化死亡并釋放藻毒素,形成中毒性泛塘,所以該水色是警戒水色,應盡早改良。
3、改良措施
(1)紅蟲形成的紅水,可在黎明前用0.7ppm硫酸銅沿水邊噴灑或0.5ppm敵百蟲+0.2ppm硫酸亞鐵混合化水全池潑灑。用后注意溶解氧變化。
(2)藻類形成的紅水,可用1ppm漂白粉或用(0.5+0.2)ppm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化水遍灑。用后注意加水增氧。
(3)大量換水,保持水體生態(tài)平衡,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1、形成原因
(1)發(fā)生池水渾濁的大多數為泥土塘口。
(2)池塘水位過淺,底層魚放養(yǎng)密度過大,魚類饑餓覓食將池水攪渾。
(3)暴雨過后,地表水流將土壤粘粒大量帶入養(yǎng)魚水體。
(4)增氧機安裝不當攪動底泥,水渾濁加重易波及全池。
(5)內源性渾濁是由水體有機膠狀顆粒、細菌腐殖質顆粒,以及部分硅藻、綠藻、裸藻形成。
2、危害及影響:
(1)透明度差,不利于浮游藻類繁育和光合作用的產生,易發(fā)生魚類缺氧浮頭。
(2)池水懸浮物質過多,影響鰓絲對水中氧氣的交換吸入,鰓絲附著物過多,容易刺激魚類產生應激反應而得爛鰓病。
(3)池水渾濁必然導致水環(huán)境差,影響浮游植物、動物繁殖以及有益微生物繁殖,餌料系數增大,養(yǎng)殖成本增加。同時有機質、氨氮鹽、硫酸鹽等在厭氧條件下容易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硫化物、甲烷等對魚類產生危害。
3、改良措施:
(1)適時確定補水量并保持合理水深,降低放養(yǎng)密度,增大投餌量,科學肥水等方法解除。
(2)補充較肥水質,引入新的藻種或全池潑灑水質、底質改良劑,刺激新生藻類繁殖。
(3)查找引起渾水原因,針對性采取相應措施。比如控制混雨水流入量,改變增氧機或投餌機安裝位置,消除引起混水因素等等。
1、形成原因
(1)浮游動物過多(輪蟲、草履蟲等),密度大,消耗了浮游植物的數量,光合作用減弱,形成清瘦水。
(2)水體絲狀藻類(青泥苔、水綿、水網藻等)過多,水生維管束植物等繁殖過多,水體長期缺肥,營養(yǎng)鹽類匱乏,漂浮藻類繁殖受到抑制,致使水體清瘦。
(3)水體消毒過度或池塘土質酸堿度過重等造成。
2、危害及影響
這種水藻類嚴重缺乏,致使養(yǎng)殖水體清澈見底,透明度80cm以上,天然餌料匱乏,白鰱得不到足夠食物而生長緩慢。如果是浮游動物繁殖過度形成的清瘦水,水體溶氧量嚴重降低,遇到天氣不好,魚類浮頭極易造成死魚現象。水體絲狀藻類繁殖過多,易纏死魚苗而降低成活率,高溫季節(jié)這些絲狀藻類易老化死亡,進而將水質帶壞,形成泛塘,需特別引起重視。
3、改良措施
(1)可以采取加注較肥水質,增加藻類,保持旺盛光合作用,穩(wěn)定水體生態(tài)平衡。
(2)浮游動物過多引起的清瘦水,可用敵百蟲局部殺滅,用后注意觀察水質變化情況。
(3)水體消毒過度形成的清瘦水,可對癥解毒后肥水。池塘土質酸堿度過重可用生石灰等調節(jié)后科學肥水加以解決。
(4)水體絲狀藻類繁殖過多引起的清瘦水,可采用人工清除或藥物(0.5+0.2ppm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局部殺滅,用后需加注老塘水或施用無機肥等肥水方法加以解決。
1、形成原因:在養(yǎng)殖池塘中,銅綠水大多數是由藍藻形成的。
2、危害及影響:藍藻繁殖速度快,易形成水體優(yōu)勢種群。因其不易消化,不能被池塘魚類充分利用而危害大,死亡后會釋放出有毒物質。這種水質營養(yǎng)缺乏。藍藻易浮于水面,影響其他藻類繁殖和利用,因而表層以下水常常是清的,水體的凈水功能較弱,底易臭。
3、改良措施:
(1)施藥:使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0.7ppm全池潑灑。用后注意溶解氧變化,加新水或肥水調解處理。
(2)當藍藻大量繁殖時,可采取大量換注新水辦法引進其它藻類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