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常言說,水火無情,所以古往今來,我國對水患相當重視,防汛治水,成了我國歷朝歷代每到汛期必做的工作。
夏朝以前,我國對治水就非常重視了,大禹就是因為治理黃河水患有功,舜才在自己在位33年后,把天子之位禪讓給他?!队碡暋芬粫敿毜赜涗浟舜笥碇嗡恼麄€過程,“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周朝,我國設(shè)置了司空一職,專門防治水災(zāi)水患;秦漢魏晉時期,也相繼設(shè)置了都水使者、都水臺和都水監(jiān)等水官;隋唐明清之際,由都水尚書、總督河道和河道侍郎專司水政;民國初期,水政不振,二十三年(1934年),才開始設(shè)水利委員長和水利部長等職。
這些水官上任后,大都能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為治水事業(yè)做出了貢獻?!秶Z·魯語》記載說,冥某為夏朝水官,忠于職守,為防汛而殉身水府。西漢時期的召信臣,曾任南陽水官,成績顯著,被人稱為“召父”。宋人沈立,嘗為京西北轉(zhuǎn)運使,都水方興六塔河,立請止修五股河及漳河,分殺水勢后采摭黃河事跡及古今利病而纂成《河防通議》一書,此書為后世多次刊印,以資借鑒。明代的海瑞,防汛中“布袍綬帶,冒雨沖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頌。清乾隆時期的郭大昌,受到水官們重用,“每事取決,依為左右手”,郭大昌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黃河潰口搶險中,一次節(jié)約白銀三十萬兩,既拯國家于水火,又解民眾于倒懸,可喜可賀。
水官的稱職與否,關(guān)系到防汛的成敗,關(guān)系到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所以在水官的任命上,歷朝歷代的政府都是慎之又慎的?!豆茏印ざ鹊仄分姓f,“除五害之說,以水為始……令習水者為吏”。管子主張要選拔通曉水性的人擔任水官。有勇于獻身的好官,也有碌碌無為、不負責任的庸官,明代的潘季馴雖曾四度總督河道,但也曾兩次被罷免;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長何葆華因1931年發(fā)大水時誤工瀆職被記大過,但當時的湖北省水利局長陳克明,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因“防水不力”被治罪,后死于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