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芹
開胸術后疼痛可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失常、肺不張等呼吸、循環(huán)和免疫功能的異常改變。疼痛也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復。合理評估術后引起疼痛的因素,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1 一般資料 2010年9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胸外科手術患者134例,其中男84例,女50例。年齡30~72歲。學歷初中以下46例,高中54例,大專及以上34例。134例患者中,食管癌62例,賁門癌35例,肺癌23例,縱隔腫瘤14例,均采取氣管插管麻醉下剖胸探查手術治療。
1.2 方法 選擇1名胸外科專職護士,在術后對患者的疼痛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并通過床邊交流,記錄患者疼痛的原因,有針對性的進行必要的干預。采用馬蓋爾(McGill)疼痛標準[1]將疼痛分為0~5級:0級為無痛;1級為有疼痛感;2級為輕微疼痛,患者不舒適;3級為疼痛,患者痛苦;4級為疼痛較劇,有恐懼感;5級為劇痛。在評估時,應進行全方位評估疼痛,除了觀察患者的表情、活動、睡眠及飲食情況,還應關注患者所述疼痛的部位、強度、性質、持續(xù)時間等引起疼痛的因素。
134例開胸術后患者疼痛和不舒適的原因不同,通過術后交流發(fā)現(xiàn),引起疼痛的因素主要為手術因素103例,包括麻醉因素32例、各組管道的刺激51例、炎癥與感染20例。非手術因素中心理因素26例,生理因素5例。其中主要原因是手術本身的因素。
3.1 手術因素 103例接受開胸術的患者由于手術因素產生疼痛,這種疼痛與手術種類、手術創(chuàng)傷的程度及部位有很大關系。胸部手術中橫切口時,手術切口位于肋間,肋間處神經及其分支分布較廣,在手術切開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傷,又因手術過程中肋間隙的撐開或肋骨被切斷,對胸壁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疼痛比較嚴重,因此,以橫切口為主的疾病術后疼痛比縱切口為主的疾病嚴重。
3.2 各種管道刺激和麻醉因素 開胸術后患者帶有胃管、營養(yǎng)管、尿管、胸腔引流管等多種管道。這些管道給患者帶來不適及痛苦,其中胸腔引流管引起的疼痛出現(xiàn)早,是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2]。術后疼痛發(fā)生的持續(xù)時間和程度與麻醉方法、用藥種類及劑量有關。開胸術多采取全身麻醉,而吸入性全身麻醉術后疼痛出現(xiàn)時間較靜脈麻醉晚。全身麻醉復合其他麻醉,如吸入性全身麻醉復合椎旁阻滯,可以明顯使術后疼痛得到緩解,而且使用鎮(zhèn)痛藥和麻醉藥劑量減少,麻醉后副作用減輕,加快患者蘇醒。
3.4 炎癥和感染 當組織和末梢神經的損傷后,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均可觸發(fā)機體的炎癥反應。炎癥反應時,局部肥大細胞和血小板可以釋放炎癥介質及趨化因子,刺激痛覺神經終端感受器而產生疼痛,又可導致周圍神經的活化和敏感化,即使正常閾值也會產生疼痛。手術后若切口出現(xiàn)紅腫、化膿等炎癥改變時,切口的愈合和疼痛時間均會延遲,甚至加重。術后疼痛亦能激活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tǒng),進而使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增加,造成小動脈收縮,切口血液灌流量減少及組織氧分壓下降。因而炎癥及感染也可以加重術后疼痛。
3.5 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 因個體差異,疼痛的敏感度及耐受度也因人而異。疼痛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響,疼痛的心理反應受個人既往經驗、性別、年齡及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影響。一般認為男性、老年人和性格偏內向型患者對疼痛耐受性強。情緒及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也會影響患者對疼痛的感受[3,4]。此外,開胸手術后咳嗽和胸廓活動也會引起疼痛,患者會限制胸廓活動,若痰液積聚則會導致肺部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而加劇疼痛。
4.1 心理干預 術前護士向患者講解疼痛的知識,并介紹術后可能引起疼痛的原因,讓患者對術后疼痛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說明護士會盡可能幫助解除疼痛,還可以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解除痛苦,鼓勵患者勇敢面對,提高自身耐受能力[5]。開胸術后,患者由于原發(fā)病和術后疼痛,身心受到損傷,并出現(xiàn)自卑、抑郁、焦慮和絕望等情緒,護士要合理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通過護士的言行讓患者感覺到溫暖,并找回自信。耐心傾聽患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痛苦,加強醫(yī)患間的溝通,盡力為患者解除精神、心理障礙,減輕疼痛。
4.2 止痛 切口疼痛時,給予包扎和胸帶固定;咳嗽帶動胸廓疼痛時,幫助采取合適的體位,并鼓勵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促進痰液排出,減輕疼痛。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配合鎮(zhèn)痛藥物使用時要同患者家屬說明藥物的副作用和耐受性[6],并經常巡視,定期評價鎮(zhèn)痛效果。藥物的用量不易過大,尤其是老年人,避免低氧血癥和血壓下降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4.3 一般護理 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引起不適或疼痛時,應妥善固定,術后取半臥位,既有利于引流,又可以減輕切口張力,從而減輕疼痛。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是否出現(xiàn)紅腫或膿性分泌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開胸術后加強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對病情嚴重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幫助定時翻身和變換體位,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或脫落導致肺栓塞。各種護理操作,尤其一些可能引起患者疼痛的治療或護理措施,可以在患者疼痛緩解時集中進行。
術后疼痛可能的原因很多,應準確判斷和評估術后疼痛的因素,并根據原因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才能有效緩解疼痛。因此,在準確認識疼痛原因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緩解疼痛,促進切口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郭燕云,軋春妹,尤偉,等.臨床護理路徑對肝臟穿刺活檢術患者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3):17-19.
[2] 畢 娜,姚梅芳.瓣膜置換術后疼痛及不舒適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39 -141.
[3] 曹衛(wèi)文.舒適護理在膀胱鏡檢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7):606 -607.
[4] 楊雪飛,龐靖林.開胸術后疼痛的相關因素、鎮(zhèn)痛及護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8):131 -132.
[5] 陸紅熒,胡學青.開胸手術后患者鎮(zhèn)痛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藥與護理,2007,5(12):74 -77.
[6] 王君慧,汪 輝,董翠萍.家屬同步宣教對酒依賴患者開胸術后疼痛控制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