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麗,安 珍
(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江蘇淮安223002)
動靜脈內(nèi)瘺是通過手術吻合患者的外周動脈和淺表靜脈,使靜脈動脈化,達到血液透析的血流量要求,便于血管穿刺,從而建立血液透析體外循環(huán)[1]。動靜脈內(nèi)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臨床一些疑難病例向我們提出了挑戰(zhàn),血管自身條件帶來的手術難度增加,護理穿刺技術的難度增加,我院血液透析室對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特別是對肥胖患者、糖尿病腎衰竭、高血壓腎衰竭患者做內(nèi)瘺術前定位和穿刺前作標記,觀察其血流量、血管管徑、有無狹窄及血栓形成,指導臨床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動靜脈內(nèi)瘺手術和穿刺的成功率,其做法如下。
患者8例,男3例,女5例,所選患者為淺靜脈充盈差及造瘺后觸診不能找到粗細,搏動明顯的血管,有3例患者曾行2次以上造瘺術,3例初次做瘺,2例為深靜脈置管后導管功能不良,重新考慮做瘺,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1歲,體重50~80kg,平均體重72kg,其中有2例肥胖,原發(fā)病為4例高血壓腎衰竭,3例糖尿病腎衰竭,1例多囊腎。
2.1 內(nèi)瘺通路術前定位:手術前,外科醫(yī)生伴隨患者到B超室,B超醫(yī)生尋找適合做內(nèi)瘺的動靜脈和最適合的手術部位并在體表作標記,要求動脈直徑≥2.0mm,靜脈直徑≥2.5 mm[1],這樣可以減少術中血管暴露的時間,縮短手術的進程,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2.2 內(nèi)瘺穿刺前定位:內(nèi)瘺成熟一般需4~8周的時間[2],對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血管位置較深,血管硬化,從外觀上很難找到理想的穿刺部位,通過手的觸摸也很難感受到血管的深淺、彈性、走向、管徑,不能做到一針見血。穿刺當天,血液透析護士帶上穿刺包跟隨患者到B超室,B超室醫(yī)生檢查內(nèi)瘺是否通暢、有否狹窄、硬化、血流量、血管管徑、血管走向,表皮與血管的厚度等情況,標準的內(nèi)瘺血流量應為300~700mL/min,平均為500mL/min。在B超引導下選擇好穿刺點,作好標記,進行穿刺,穿刺后還可查看穿刺針是否在血管腔內(nèi),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3.1 8例患者手術前做動靜脈定位,手術成功率100%。
3.2 8例患者其中2例肥胖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穿刺前選擇好穿刺點,作好標記,穿刺成功率100%。
4.1 利用多普勒超聲檢查動靜脈血管對做好內(nèi)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深入的了解動靜脈血管是否通暢,血流量、血管管徑、走向、全長,局部有無狹窄、硬化、鈣化等。對于下列情況具有特別的意義:①肥胖和高度水腫患者從外觀上很難找到理想的靜脈,通過超聲檢查能找到合適的靜脈。②多次內(nèi)瘺手術失敗的患者在超聲檢查的幫助下,能探究手術失敗的原因,重新尋找適合做內(nèi)瘺的動靜脈血管。③對糖尿病腎衰竭、高血壓腎衰竭、肥胖腎衰竭患者,在術前定位,選擇合適的手術部位,減少術中血管暴露的時間,縮短了手術的進程,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4.2 對于血管條件不好的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第1次內(nèi)瘺穿刺時做超聲檢查,明確血管的深度、走向、管徑的粗細,選擇合適的穿刺段,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
4.3 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簡便、可反復檢查的突出優(yōu)勢,對提高內(nèi)瘺手術的成功率和穿刺的成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1]陳香美.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guī)程[M].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35-36.
[2]王笑云,陳靖.血液凈化關鍵技術[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