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葉 強,張景周,梁 濤,劉 珅
在社會生活中,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比較常見,其特點是傷情重,且病情復雜,發(fā)展變化快,易危及生命。我科2001年12月~2011年11月共收治59例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患者,現(xiàn)對其診治資料回顧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9例患者,男48例,女11例;年齡9~72歲,平均年齡37歲。車禍傷23例,高處墜落傷16例,刀刺傷7例,擠壓傷3例,其他傷10例。閉合傷52例,開放傷7例,。肋骨骨折23例(單側16例,雙側7例),血氣胸12例,肺挫裂傷8例,連枷胸5例,外傷性膈疝4例,心臟及大血管損傷3例,胸骨骨折2例,食管破裂1例,支氣管斷裂1例。合并腹腔臟器損傷28例,腎挫裂傷7例,后腹膜血腫5例,合并顱腦外傷27例,四肢骨折19例,鎖骨或肩胛骨骨折16例,胸腰椎骨折7例,骨盆骨折5例,伴尿道損傷3例。
1.2 傷情評估 采用損傷嚴重程度評分(AIS-ISS評分)標準:輕度(AIS-ISS評分≤15分)28例,占47.46%;重度(AISISS評分16~24分)17例,占 28.81%;嚴重(MS.ISS評分 25~39分)8例,占13.56%;危重(MS~ISS評分≥40分)6例,占 10.17%。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即行緊急簡略體檢,同時立即建立兩路以上有效的靜脈通路,給予積極吸氧、補液、止血,抗休克治療,并積極給予奧美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地塞米松及血管活性藥物、抗感染藥物等綜合應用;盡快行診斷性胸、腹腔穿刺,留置導尿管并觀察尿量及顏色變化;對連枷胸,反常呼吸以及有呼吸困難者立即行胸帶固定,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正確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氣胸者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對有顱腦傷者行降顱內(nèi)壓治療;對有腰椎,骨盆,四肢骨折者,行合理固定。初步處理后,病情許可行B超、X線、CT檢查進一步明確受傷部位及傷情,同時積極進行術前準備。在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的治療中,手術重點是先解決出血性損傷,如心臟大血管損傷、肺挫裂傷,肝脾腎破裂、顱內(nèi)血腫及四肢大出血。緊急手術控制出血是最有效的救治措施,若病情允許可同時進行確定性手術。
本組 59例患者,治愈 55例(93.22%),死亡 4例(6.78%),其中死于嚴重胸腹部創(chuàng)傷性休克1例,MODS 1例,重度顱腦損傷、ARDS各1例。
3.1 急診科的早期同步診治 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患者傷情重,病情復雜,診治比較困難。我們主張“先救命,再治病”。急救與早期處理胸腹多發(fā)傷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因此必需爭分奪秒,遵循先復蘇、后診斷,邊搶救,邊診斷的原則[1]。嚴重傷優(yōu)先處理,不必因診斷不明確而延誤有效的治療。保持呼吸道通暢、早期抗體克是救治胸部損傷伴多發(fā)傷的關鍵[2]。本組患者大部分伴有呼吸困難和休克癥狀,故接診后立即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建立兩條以上有效的靜脈通道、補充足夠血容量,留置導尿,做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等搶救準備,迅速胸腹穿刺是明確診斷的簡便可靠手段,初步判斷患者受傷部位、嚴重程度及是否需行急診手術,如判定為血氣胸應果斷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如有致命活動性大出血,應緊急行剖胸、剖腹探查術,這樣既能挽救患者生命,又能早期明確診斷。對一時難以判斷傷情者可以邊搶救、邊檢查、邊診斷,選擇必須檢查項目并合理安排檢查順序 ,避免在休克或即將發(fā)生休克狀態(tài)下行相關輔助檢查,以防患者死亡。胸部創(chuàng)傷造成的肺挫傷導致肺組織出血、水腫和肺含水量增加,早期循環(huán)支持用高滲鹽/甘露醇復合液(HSM)能提高血漿滲透壓,使血液黏度下降,滅活羥自由基作用,能補充適量液體而不增加肺含水量[3]。
3.2 手術時機的選擇 損傷控制性治療對于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的診斷和治療尤為重要,嚴重多發(fā)傷患者大多需急診行損傷控制性手術或盡早行手術修復損傷。1983年Stone等[4]回顧總結了31例嚴重創(chuàng)傷并發(fā)凝血障礙患者的救治經(jīng)驗,他們發(fā)現(xiàn)在創(chuàng)傷早期若施行簡單的手術控制損傷,可以挽救原來認為不可挽救的危重患者。過早行復雜、費時、創(chuàng)傷性大的確定性手術往往會增加手術死亡率和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組3例因只顧行確定性手術造成術中死亡,說明正確選擇手術時機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損傷控制性手術(DCO)旨在避免由于嚴重創(chuàng)傷病人生理潛在機能的耗竭,避免“死亡三聯(lián)征(體溫不升、酸中毒和凝血障礙)”的出現(xiàn)。通過簡單有效的外科操作控制致命性的活動性大出血和創(chuàng)傷污染,避免嚴重感染的發(fā)生,進一步通過ICU復蘇,恢復患者創(chuàng)傷應激儲備,提高再手術的耐受力。對多臟器同時存在急診手術指征者應按照胸、腹、腦、骨的基本順序行多??坡?lián)合性一期手術,手術原則以控制出血為目的,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腔鏡外科的發(fā)展對于胸、腹部手術指征把握有困難者的診斷和治療尤為有效,行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減少了開胸或開腹的盲目性,避免了加重對患者的二次損傷。對合并鎖骨、骨盆及四肢長骨骨折和不影響呼吸的肋骨骨折應盡量先簡便固定,待病情平穩(wěn)后擇期手術復位固定;對明確診斷的臟器鈍挫傷、包膜下血腫者可保守治療觀察,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同時積極預防和治療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防止ARDS、MODS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3.3 重視并發(fā)癥的處理,以避免引起和加重全身損傷 (1)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存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心肺挫傷,患者疼痛難以咳痰,容易并發(fā)感染且程度較嚴重,且傷者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機體抵抗力都較差,而傷口大多是開放性,有些傷口污染特別嚴重,因而極其容易繼發(fā)感染,積極抗感染治療非常必要。(2)以胸部創(chuàng)傷為主的多發(fā)傷易并發(fā)ARDS及MODS,原因除原發(fā)傷外,往往與救治過程中多次重復打擊所造成的損傷有關。因此,在處理此類多發(fā)傷時,不僅要注意原發(fā)傷的救治,還要注意防治繼發(fā)性損傷[5];抗休克治療時既要盡快補充血容量,又要在休克糾正后控制補液,可多輸膠體液,晶體、低滲液及鹽水應少輸,盡量使用高滲液抗休克,早期利尿脫水,同時給予大劑量地塞米松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保護劑等治療。這樣既可減輕原發(fā)傷和重復打擊所致的損傷,又可以減輕全身炎性反應綜合癥,防止ARDS及MODS的發(fā)生。(3)如若出現(xiàn)ARDS藥物治療無效者,應盡早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在呼吸機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預防呼吸機相關損傷,在維持足夠治療的情況下,可應用較低的PEEP,潮氣量不宜過大[6],以求平穩(wěn)度過ARDS危險期。(4)及時防治應激性潰瘍。本組出現(xiàn)應激性潰瘍患者5例,經(jīng)禁食及應用奧美拉唑后治愈。(5)在較重的肺挫傷治療中,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可應用氨溴索、布地奈德、呋塞米、沙丁胺醇等以減輕滲出及肺水腫、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療。(6)對于心臟挫傷及心功能不全血壓偏低者應及時應用極化液,強心,升壓,利尿,確保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血流灌注,以防因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繼發(fā)性損傷。(7)慎用肝腎毒性藥物,堿化尿液以減少嚴重創(chuàng)傷后管型形成和對腎臟的進一步損害。
[1]張鳳琴,郭勇敢,盧 偉,等.嚴重多發(fā)傷的救治體會[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02,4(3):154.
[2]王會洪.52例胸部損傷伴多發(fā)傷患者的創(chuàng)傷評分及治療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0,50(5):92-93.
[3]陳 琉,陳 翔.以胸內(nèi)臟器傷為主的多發(fā)傷早期處理和治療[J].中華現(xiàn)代外科學雜志,2005,2(21):1982.
[4]Stone HH,Strom PR,Mullins RJ.Management of the major coagulopathy with onset during laparotomy[J].Ann Surg,1983,197(5):532-535.
[5]梁宏文,席 啟,姚偉杰,等.胸外傷伴嚴重多發(fā)傷329例早期診治體會[J].華北國防醫(yī)藥,2010,22(5):444-445.
[6]Hirvela ER.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retective ventilation[J].Arch Surg,2000,13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