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明 時耀紅
(上饒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
中國的正式大學英語教育應始自 100多年前京師同文館的設立,其后就不斷普及和逐漸社會化,期間不乏艱難的探索。如今,全球化的影響及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更使中國的英語教育如火如荼。很多招生和用人單位都將候選人的英語過級情況列為重要的參考指標,這直接催生了各類英語等級考試。誠然,這些名目繁多的英語水平等級考試有力地推動了英語在中國的普及,也是英語教育在中國取得一些成功的標志,為中國逐漸融入國際大家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無容置疑,我國的英語教育仍存不足,如英語本位性太強,課堂教學事倍功半,學生學了十年左右的英語仍停留在“聾啞英語”階段等等。因此,需要進行深度剖析和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對策。
如前所述,中國的各類招生、招聘、升職等都以英語水平的高低為標尺之一,這未免就太“一刀切”和“大一統(tǒng)”了。如在招生過程中,一些專業(yè)水平扎實的學生就因英語成績拖了后腿沒被錄取,而一些專業(yè)水平一般的學生卻因英語分數(shù)較高而被錄取,這無疑會扼殺一部分專業(yè)水平突出的人才而同時將寶貴的教育資源投入到培養(yǎng)那些專業(yè)水平一般的學生身上。此問題在招聘和升職等領域同樣存在。
可以說,國家在英語教育的投入上是巨大的,如教學設備上的投資,從最早的錄放機到如今的多媒體和先進的語音室;又比如師資培訓上的投資,很多教師經(jīng)歷了多年的英語教育歷練,甚至留洋或讀到博士后;還有時間上的投資,英語教育可以說是貫穿了一個人的整個教育階段甚至整個職業(yè)生涯??梢?,無論國家、集體還是個人,在資金、精力和時間上的投入是巨大的。而結果呢?大部分擁有各類英語等級證書的國人學而無用或學不能用,他們不能流利地和外籍人士用英語交流,不能流暢地進行英文寫作和閱讀英文報刊和書籍。我曾在一個科威特電臺播出的娛樂節(jié)目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位中國的博士生登臺之后,一個英籍主持人接連問了他幾個問題,他都沒有任何反應。顯然除了怯場,他同時也沒有聽懂主持人的問話,或者說即使聽懂了問話,他也沒有能力用英語大方地交流。這是“聾啞英語”的一個典型案例。
很多學生英語沒學好,漢語應用能力也較差。受到英語的強勢影響,很多學生在使用漢語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休克”,這一點在英漢翻譯時尤顯突出。有的學生甚至連漢語的請假條都寫得不正式,更別提遣詞造句的生硬和詞語誤用、混用和使用錯別字。我們從事了10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每次給學生復習修辭格時都碰到同樣問題,絕大多數(shù)學生連漢語明喻和暗語的區(qū)別都搞不清楚,更別說英語的 simile和metaphor了。
很多學生聽得懂,說不來,讀得出,寫不來;抑或是聽的時候似懂非懂,說的時候語法錯誤低級可笑,讀的時候南腔北調,寫的時候全照漢語的行文習慣。上世紀80年代的英語教育更多的是強調語法,結果是大家的口語都較差。后來90年代開始國家更著重口語,規(guī)定學生從小開始的英語教育偏向口語訓練,可結果很多學生能斗膽說上幾句,但出口即有語法錯誤卻是普遍。筆者從事英漢翻譯工作十幾年,所以很重視語法,看到很多后來參加工作的英語專業(yè)研究生都頻繁犯各種語法錯誤,真是感嘆不已。
設立各類英語水平考試的確有必要,但要有行業(yè)、專業(yè)、地區(qū)等的差別,同時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很多人曾經(jīng)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來通過他們必須通過的英語等級考試,但是直到退休了也沒有什么機會應用曾經(jīng)令他們“頭疼”的英語,唯一的好處就是他們的職別提升了,工資收入增加了。他們抱怨說,如果當初將學英語的時間用來從事專業(yè)研究,那么他們的專業(yè)水平至少能提升一個檔次。再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大學畢業(yè)后要當語文教師的學生,他的英語水平就不一定非得過六級,但現(xiàn)實是,假如該學生英語水平?jīng)]過六級,那么過了六級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就會比他更有優(yōu)勢。所以,我們認為,既然經(jīng)過了中學階段的基礎英語學習,有些今后用不到英語的大學生就可以選擇不學英語,他們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其專業(yè)方面或其感興趣的其它方面。這樣既節(jié)省教育資源,又為學生勻出了寶貴的時間做其想做的事情,豈不是一舉多得?
大學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還是有區(qū)別的,義務教育翻譯成英語是compulsory education,而compulsory有“強制”的意思。大學英語教育大可不必強制,國家可以整合優(yōu)化英語教育資源,根據(jù)社會需要培養(yǎng)人才,讓真正想學和需要學英語的人有更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學英語,這樣,英語教育質量必定會大幅提高,投入產(chǎn)出比例必定穩(wěn)定協(xié)調,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也必定日益改善。
對于真正需要英語知識的學習者,就必須真真切切地讓他們去感受英語的魅力,嚴格要求他們的英語水平達標。同時,優(yōu)化師資隊伍,完善教學設施,更新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對漢語母語的教學不可松懈,任何專業(yè)都必須開設漢語課,漢語課本也不能只是簡單地羅列幾篇范文了事,而是要在中學的基礎上達到一個什么水平。詩人鄭敏說:“漢字每個字都像一張充滿感情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臉”。漢語有其獨特的民族優(yōu)越性,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能夠非常流利地說漢語且對中國文化領悟深刻,那么,作為中國的大學生,豈有不如外國人更了解漢語之理?學好了英語和母語,我們在理解和翻譯英語作品的時候,就能更好地品味和傳達英語作品的神韻,同時又能大大豐富漢語的表達性。
加拿大語言學家Merrill Swain指出:“輸出能激發(fā)學習者從以語義為基礎的認知處理轉向以句法為基礎的認知處理。前者是開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規(guī)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語言的準確表達乃至最終的習得中十分重要。因此,輸出在句法和詞法習得中具有潛在的重要作用。”[1]P128Swain認為,語言輸出有引起注意、假設檢驗、元語言和表達自動化四大功能;輸出不但能提高學習者二語的流利程度,而且能提高其準確性。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就是對學生一味地輸入,客觀上忽視了輸出。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教師要把持好輸入和輸出教學平衡。
1.正確處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學生一開始學英語就面對“填鴨式”的教學,課堂即是老師的“一言堂”,致使學生說的機會很少,造成學了多年英語的大學生“聽得懂,說不出”的后果,從而出現(xiàn)上述博士生面對外籍主持人提問時始終保持沉默的尷尬局面。雖然2004年教育部頒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將大學英語的培養(yǎng)目標確定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P1,但是在實際教學、招生、招聘及各類考試和選拔程序中,還是沒有將輸出能力“說”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
我們認為,目前各級學校仍推行的聽力課應改為聽說課,精讀課上也要給學生說的機會,教師可以順便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和語法錯誤。各類需要考英語聽力的考試必須要有說的環(huán)節(jié),從而讓整個社會都重視說英語的能力。順便提一下,教師在說的方面要引導學生使用在英語國家最新和最流行的表達法,如中國學生在致謝時通常只是說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很少說Thanks,Many Thanks,Thanks A Lot,更不會說Thank You So Much.其實,在英語本族語者的認知詞匯中,so much所涵蓋的感謝程度遠遠大于 very much,且so much更能表達興奮和感激之情。
2.大學英語教學中必須強化修辭教學。前文提到很多學生的漢語修辭能力都很差,更不用說英語修辭的隨意輸出了。美國語言學家Brooks C & Warren R P說過:修辭是有效運用語言的藝術[3]P1。修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的英語修辭素養(yǎng)低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欣賞,妨礙他們對語言的把握和應用。我曾對一個50人的經(jīng)貿班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42%的學生只知道一種英語修辭手法,20%的學生只知道兩種,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修辭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4]。我們的大學生不能只停留在能說上或寫出幾個簡單英語句子的水平上,那樣只能說明我們英語教育的失敗。那么,該如何增強大學生的英語修辭能力呢?我們可以在課文、語法、寫作、閱讀、翻譯等教學中有意識地滲入修辭教學。就拿在寫作教學中結合修辭來說吧,我們在給學生一個“Our Campus”作文題目時,就可以告訴他們可以用到很多修辭手段,如比喻(as beautiful as a garden),夸張(students flood out of the classroom)和反問(isn’t our campus a dazzling pearl in Shangrao City)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認識到修辭的確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英語和漢語一樣,也是具有無限生命力的美麗語言。
3.嚴格作文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寫譯能力。從我們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來看,學生怕寫絲毫不亞于怕說。但教師能動惻隱之心嗎?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知名專家王初明教授認為:寫作迫使學生開動腦筋,挖空心思去組詞造句,表情達意[5]。因此,寫還真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除了教會學生必要的語法知識和作文的格式套用,教師要經(jīng)常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文題目。作文要認真批改,給出評語,還可采取課堂集中講評,學生互相改評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書信、報告、請假條等,鼓勵他們經(jīng)常背誦一些好詞好句、精彩段落和范文。在記憶方面,可以鼓勵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幫助他們總結學習方法,如使用歸納法來對學過的近義、反義詞進行歸納記憶,用聯(lián)想法來對相互有聯(lián)系的詞或短語進行聯(lián)系擴散記憶。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知識儲備和持之以恒的勤學苦練,學生的寫譯水平必大幅提高,到最后他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知識的彼岸是鮮花朵朵、芳草萋萋。
總之,大學英語教育在我國還是比較成功的,國家因此擁有了很多掌握了英語這門獨特交流工具的英語語言人才。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仍存不足。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正確地面對,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加以解決。我們要正確地定位大學英語教育功能,有選擇性地投入這個領域,重視學生的英語輸出能力培養(yǎng),同時,也不能顧此失彼:在加強英語教育的過程中降低了漢語母語的教育和評價水平。只要看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我們的大學英語教育就會更上一個臺階。
[1]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cited in Cook,G.&Seidlhofer,B.1995.Principles&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25-44.1994a
[2]秦秀白等.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總序1.
[3]Brooks C & Warren R P.Modern Rhetoric[M].New York:Harcourt Brace,1972.
[4]王金明等.大學英語教學中英語修辭格的探討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164.
[5]王初明等.以寫促學:一項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試驗[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2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