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勝
(四川省北川縣安昌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 北川 622700)
白痢是哺乳仔豬常發(fā)的一種疾病,病豬以拉灰白色的粥狀糞便為特征。本病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可影響仔豬的生長發(fā)育。
白痢20日齡內哺乳仔豬常發(fā),以春冬季節(jié)易發(fā)。氣候突變,外邪侵襲,或圈舍污穢,仔豬采食不潔之物,或母豬患病,仔豬吮入病乳等,損及仔豬脾胃時,仔豬因水谷不得運化,內積胃腸而腹瀉。
若濕與食滯相合而生熱,則濕熱下注大腸而致仔豬水樣暴瀉或排白色糞便,其糞惡臭,有時帶血,此類病豬正氣虛弱,日久則體衰而亡。
白痢分為傷乳泄瀉、脾虛泄瀉、濕熱泄瀉三種。
2.1 傷乳型泄瀉治療 此類患豬常瀉下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稀便,糞便中?;煊腥閴K,其腸鳴、腹脹,吃乳減少,神差、少動,有的出現嘔吐,其嘔吐物酸臭,患豬口色微紅,舌苔厚膩。
治則:消食助動,調沖止瀉。
方劑:蒼術60 g、陳皮50 g、厚樸50 g、紫蘇60 g、通花60 g、吳萸6 g、甘草15 g、香附60 g、黃連10g煎后喂母豬,以通過母乳增強仔豬抵抗力。
糞便呈乳白色者加吳萸15g、官桂30g、小茴30g。
糞便呈灰白色者加白芍20g、茯苓30g、夏枯草40g。
2.2 濕熱型泄瀉治療 此類患豬的糞便稀薄如水,色黃、味腥,偶帶血。病豬日瀉多次,口渴喜飲,有時嘔吐,體溫常在40℃以上,其神差,起臥困難,舌燥、口干,口色赤紅,苔黃膩。
治則:清熱解毒、化濕止瀉。
方劑:白頭翁30g、秦皮30g、黃柏40g、滑石60g、甘草15g煎水喂母豬、仔豬。
2.3 脾虛型泄瀉治療 病豬排白痢,日久不愈,其糞便稀薄,有氣泡或混有未消化的飼料及乳塊,患豬吃奶少,消瘦,神差,坐臥不立,口色淡白,苔白或淡黃。
治則:健脾補胃,澀腸止瀉。
方劑:黨參50g、炒白術40g、白茯苓40g、陳皮30g、厚樸50g、蒼術30g、甘草10g、黑姜20g煎水喂母豬、仔豬。
3.1 加強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供給母豬優(yōu)質蛋白質及維生素、礦物質。
3.2 圈舍注意冬季保暖、春季防寒,并加強通風,保持干燥。
3.3 搞好圈舍清潔,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