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予劼
(四川省國防醫(yī)院,四川 成都610041)
近年來,筆者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方法治療消化性潰瘍52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52例均為門診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7歲,平均47.8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9年,平均2.5年。
診斷標準為以上腹部疼痛為主,可為飽脹痛、燒灼痛、刺痛或鈍疼。胃潰瘍常在劍突下或偏左,多在餐后0.5~1h發(fā)作,其規(guī)律是進食-疼痛-緩解;十二指腸潰瘍多在劍突下偏右,在餐后2~4h發(fā)作,規(guī)律是進食-緩解-疼痛。約有15%~35%的消化性潰瘍可無癥狀,需作X線鋇餐檢查或胃鏡檢查確診。
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藥物奧美拉唑膠囊40mg、鉍劑藥物膠體果膠鉍膠囊100mg和二聯(lián)抗生素克拉霉素膠囊500mg、甲硝唑800mg,每日分2次空腹口服。7天為一療程,服2個療程觀察療效。
另用柴胡10g,烏藥10g,白芍30g,丹參15g,蒲公英30g,白及10g,川楝子10g,三七6g,延胡索15g,烏賊骨30g,炙甘草10g。氣滯型加郁金10g,香附10g,郁熱型加川黃連6g,龍膽草6g;陰虛型加玉竹15g,石斛15g;虛寒型加干姜10g,高良姜10g;瘀血型加蒲黃10g,五靈脂10g。加水1000mL浸泡后煎,取汁400mL,分2次早晚空腹口服,每日1劑,7天為一療程,服2個療程觀察療效。
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剌激之品,忌煙酒、濃茶及咖啡,按時進食,飲食量適度,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治愈:癥狀與體征恢復后,X線鋇餐或纖維胃鏡檢查證實炎癥和潰瘍面消失或僅留疤痕。顯效:炎癥和潰瘍面縮小1/2。有效:炎癥和潰瘍面積縮小1/3。無效:炎癥和潰瘍面無改變。
治愈45例,占86.5%;顯效5例,占9.6%;有效2例,占3.9%;總有效率100%。
患者,男,56歲,2007年3月20日就診。3年來,上腹部發(fā)作性疼痛,伴脹痛、泛酸、上腹灼熱感,多在飯后1h左右發(fā)作,進食及服藥后緩解。胃鏡檢查診斷為胃潰瘍。用中西藥治療1個療程后即可正常飲食,疼痛、吐酸及嘔吐等癥狀消失,第2個療程后面色紅潤,體重增加,能正常參加各種勞動。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
慢性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其形成主因[1]。Hp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胃酸分泌遠高于Hp陰性的健康志愿者。筆者認為,在根除Hp的同時如何有效解決胃酸過多的問題成了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關鍵。
奧美拉唑、果膠鉍、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可根除Hp,并可抑制胃酸分泌。中藥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斂瘡生肌。中西藥合用,有抑酸、抗Hp感染和增強黏膜防御機能等作用,故療效明顯。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