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任文芳
(沈陽工業(yè)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
試論校園心理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李春華,任文芳
(沈陽工業(yè)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
校園心理劇是以心理劇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通過暖身、表演和分享來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能夠幫助學生宣泄負性情緒,建立合理認知,激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心理健康。校園心理劇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指導教師的要求,豐富題材中的健康人格內容,重視演出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
校園心理?。桓咝?;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心理劇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它不僅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感悟,而且利用舞臺效果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真實可信,增強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探討校園心理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和實踐,對于改進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心理劇(Psychodrama)又稱社會劇,是團體心理輔導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之一,起源于維也納精神科醫(yī)生莫雷諾(J. L. Moreno)1921年創(chuàng)辦的“自發(fā)性劇院”。
心理劇是指在團體輔導者的輔導下,來訪者通過扮演現(xiàn)實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來呈現(xiàn)和體驗自己的問題,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情緒、情感,宣泄情緒,進而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有效策略。[1]它以心理劇的理論為基礎,融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心理咨詢技巧,運用小品、短劇等演出形式,促進個體的人格成長。它提供一種寬松的心理氛圍,以多種角度讓個體探索、體驗自己的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人格成長和心理健康。[2]
校園心理劇又叫校園情景劇,是受心理劇的啟發(fā)而在校園里應運而生的。它以心理劇的理論技術為基礎,從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fā),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重現(xiàn)大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典型心理沖突和心理困惑,促使當事人充分認識并有效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幫助觀看者、參與者獲得認知領悟,達到行為改變,促進心理健康。[3]
校園心理劇避免了枯燥的講解式、結論式、灌輸式教育,增強了觀賞性和互動性,使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自覺學習、體會心理健康知識,有效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個有效途徑。
校園心理劇由心理輔導教師(導演)、表演的主角與配角、觀眾、舞臺、劇本等要素組成,具體的組織和實施可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暖身。
暖身是校園心理劇的第一階段,它是激發(fā)成員自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并以此提升團體成員的積極主動性,增加成員間的互動與合作,使之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內心體驗和內心世界,準備、醞釀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心理輔導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他要努力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安全的心理氛圍,向學生介紹劇本故事的情境、具體內容、人物之間的關系,為演出做好準備。
2.表演。
表演是校園心理劇的主要部分。表演過程中,演出者把個人經歷、情感和體會融入到劇情中,宣泄自己壓抑的情緒、情感,揭示心理問題和心理困惑的癥結,通過自己的認知感悟,最終找到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4]觀眾可以在舞臺上看到自己或身邊同學的影子,被不自覺地被帶入劇情中體驗角色,反思、領悟自己的心理與行為,以達到促進人格成長與心理健康的目的。
3.分享。
演出結束后,心理輔導教師組織演員和觀眾進行分享與討論,每個人將自己的情感體驗、演出體會、個人經歷與大家分享,大家可以暢談自己在遇到類似問題時的處理方式以及這種方式的好處與缺陷,通過共同探討、交流找到正確的應對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會促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看待問題,能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感受,學會換位思考。在這一階段,成員分享的是自己的真實經歷與感受,而不去分析、詮釋劇中人物的問題和行為。分享可以使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提供意見,使他們獲得力量。[5]
1.宣泄負性情緒,解除心理沖突。
大學生面臨著諸如學習、人際關系、生活適應、擇業(yè)就業(yè)、考研等壓力,負性情緒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泄,校園心理劇恰恰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在劇中,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劇中人物能夠擺脫心理阻力,自然地表現(xiàn)個人情感和行為,揭示內心深處的癥結,在心理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宣泄不良情緒,促進冷靜地分析問題,解除心理沖突,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
2.激發(fā)潛能,建立自信心。
校園心理劇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嘗試、思考、合作提供了空間,學生在創(chuàng)作和表演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一個心理劇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團體成員克服種種困難,相互之間共同合作、彼此支持,這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也能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建立自信心。
3.建立合理的認知模式,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心理問題常常是在人際互動環(huán)境中產生的,校園心理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人際交往和互動的場合,讓學生能夠嘗試多種、多重角色。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認識自我,在學習他人行為模式的基礎上,重新評價自己觀念和行為的正確性,改變自身的不合理觀念。[3]此外,學生通過對不同角色的轉換、扮演和體會,從一個全面、全新的高度去體驗他人的角色,理解交往中他人的立場以及交往中的沖突,從而改善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際關系模式,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4.健全和完善人格,促進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校園心理劇對減少和緩解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明顯效果。[6]目前,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獲得體驗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校園心理劇可以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個性心理參照體系和積極的行為模式,促進個體的自我覺察,對大學生會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積極心理影響。
1.加強對校園心理劇輔導教師的要求。
校園心理劇的組織、實施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地向學生傳遞心理學知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解決大學生心理沖突與困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校園心理劇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達到滿意的效果,與指導教師的引導、組織具有很大關系。
在校園心理劇創(chuàng)作、組織和表演過程中,心理輔導教師應能準確判斷出各種角色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的癥結,引導劇情向預期的方向進展,因此指導教師應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的基本知識,并且具有豐富的心理咨詢臨床經驗和團體輔導技巧,較強的洞察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此外,指導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宣傳策劃、組織實施的同時,營造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相信學生的能力與潛能,鼓勵學生親自去創(chuàng)造、嘗試和體驗。
2.校園心理劇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具有明確的主題。
校園心理劇的劇本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需要出發(fā),并且具有明確的主題。[7]校園心理劇的創(chuàng)作應來源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大學生關心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情感、擇業(yè)就業(yè)等熱點問題,這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且能夠幫助他們解決自身的心理困惑。
3.豐富劇目中的健康人格內容。
目前,校園心理劇較多的是反映學生的心理困擾與心理問題,反映健康人格的題材還不多,缺乏對健康人格榜樣的塑造。模仿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產生是通過模仿過程而獲得的,即一個人觀察另一個人的行為反應而學習了某種特殊的反應方式。因此,在校園心理劇的創(chuàng)作中,在引導學生應對心理問題的同時,還應在劇目中增加健康人格榜樣的正面塑造,從而使健康人格的典型形象為學生所學習和模仿,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8]
4.重視演出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
校園心理劇的成功與否,創(chuàng)作、表演是基礎,而演出后的分享環(huán)節(jié)是升華。在分享環(huán)節(jié),團體每個成員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分享自己扮演某一角色的感受,啟發(fā)學生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更加客觀、理性、全面地認識自我,并且通過交流、分享,使團體成員對特定的問題有了積極應對的方法與策略。
分享環(huán)節(jié)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讓觀眾參與討論、演員分享自己扮演該角色的感受、觀眾分享自己觀看演出的感受、演員分析自己對心理劇中人物、事件的看法等。在分享過程中,不強調對問題的分析,而是側重于個人情緒、情感的自然流露與表達,使團體成員能夠恰當宣泄自己的情緒,得到一些反省和情感支持。[7]
校園心理劇作為一種新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其生動性、自創(chuàng)性、直觀性和啟發(fā)性的特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并受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青睞,各高校也開始嘗試著運用校園心理劇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心理。然而,我國運用心理劇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還很短,相關理論和實踐還在進一步地探索和嘗試中,還需高校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結合本校實際,不斷積累經驗,提高相關素質,進一步地加以改進和完善。
[1]周琢虹.校園心理劇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102-103.
[2]韓菁.校園心理劇的創(chuàng)作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開封大學學報,2010,24(3):59-61.
[3]孟婷婷,王慧,陳曉倩.校園心理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新西部,2009,18:189-190.
[4]許素梅.校園心理劇——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35):87.
[5]韓菁.校園心理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0):95-97.
[6]秦娟.校園心理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5):9-12.
[7]劉桂芬.高校在運用校園心理劇引導學生心理健康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校園心理,2010,8(5):327-329.
[8]陳小梅.關于開展校園心理劇活動的思考[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17-19.
ClassNo.:G64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FunctionsofCampusPsychodramainthePsychologicalHealthEducationforCollegesStudents
Li Chunhua,Ren Wenf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Liaoning 110870,China)
Campus Psychodrama is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sychodrama. It is a kind of effective education approach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express negative emotion, establish rational cognition, arouse potential and promote psychological health. When we carried out the Campus Psychodrama Education , we should attach more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an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sharing part after finishing the play.
campus Psychodram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李春華,博士,副教授,沈陽工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任文芳,碩士,助教,沈陽工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1672-6758(2013)04-0004-2
G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