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華,李鵬飛,董常生
(1.偏關(guān)縣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山西 偏關(guān)036400;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3.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山西 太谷030801)
2002年5月,首次從澳大利亞引入羊駝后規(guī)模化養(yǎng)殖。目前,羊駝養(yǎng)殖場的規(guī)模已居亞洲之首。羊駝采食量小、耐粗飼、不啃咬草根和樹皮、定點排泄、不易感染疾病,是我國畜牧業(yè)養(yǎng)殖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的理想動物物種。羊駝肉營養(yǎng)豐富[1],色澤較紅,風味純正,口感細膩,遠離污染源。通過對羊駝肉的營養(yǎng)成分等的分析,為合理開發(fā)利用羊駝資源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填補了這方面的研究空白。
樣品采集于山西省晉中市中華羊駝養(yǎng)殖基地用于科研解剖的18~36月齡羊駝9頭,每頭在頸、背、腹、臀部各取新鮮肌肉100g,裝入潔凈保鮮膜中待測。
1.2.1 測定樣品分組方法
將每一組羊駝頸、背、腹、臀部新鮮肉樣各取20g混合,作為一組試驗樣品。
1.2.2 各組分測定方法
水分、干物質(zhì)的測定用直接干燥法。蛋白質(zhì)的測定用凱氏定氮法。脂肪的測定用索氏抽提法?;曳值臏y定用灼燒重量法。礦物質(zhì)的測定根據(jù)國家 標 準 GB/T13885-2003、GB/T13883-1992,用ICPV-1000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測定。氨基酸分析根據(jù)國家標準GB/T18246-2000,樣品鹽酸水解后,用835型氨基酸分析儀(日本島津)測定。維生素用HPLC進行測定。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常量成分測定結(jié)果用3次重復試驗平均值±標準誤表示,礦物元素、氨基酸、維生素的測定結(jié)果采用3次重復試驗的平均值表示。
由表1可見,羊駝肉干物質(zhì)含量為29.1%,僅次于雞肉、鴿肉、駱駝肉和瘦豬肉;蛋白質(zhì)含量為25.6%,明顯高于其他肉類;脂肪含量較其他肉最低,為1.3%,是羊駝肉熱量(4360kJ·kg-1)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碳水化合物含量僅高于瘦馬肉、瘦羊肉、雞肉、鵪鶉肉,為0.3%;羊駝肉中灰分含量非常高,為1.9%,反映出羊駝肉中礦物質(zhì)含量豐富。水分是各種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不同組織水分含量差異很大,羊駝肌肉含水70.9%,皮膚含水60%,骨骼含水12%~15%,脂肪組織含水甚少。肉品中的水分含量及其持水性能直接影響到肉及肉制品的組織狀態(tài)、品質(zhì),甚至風味。
羊駝肉中礦物質(zhì)含量見表2。由表2可見,Ca、P含量較高,分別為0.07%和0.2%;Cu、Fe、Zn含量分別為3.2mg·kg-1、102mg·kg-1和116mg·kg-1;硒含量為0.35mg·kg-1,較其他肉類高。
羊駝肉中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非常接近,含有17種氨基酸,并有人體必需的7種氨基酸。羊駝肉中氨基酸種類和含量見表3。
從表3羊駝肉中氨基酸含量可以看出,羊駝肉中所含17種氨基酸,占肌肉總量的84.32%(干樣),其中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占肌肉(干樣)總量的31.64%。4種鮮味氨基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占肌肉(干樣)總量的31.61%,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3.12%,谷氨酸可增加肉的鮮味和香味。這些結(jié)果均表明羊駝肉味美肉鮮,有較高的食用與營養(yǎng)價值。
羊駝肉中維生素種類及含量如表4。由表4可見,羊駝肉中的維生素主要有VA、VD、VE、VC和VB6,此外羊駝內(nèi)臟器官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如肝臟是眾所周知的VA補品。
羊駝肉比其他家畜禽肉更富有營養(yǎng),其風味與羊肉類似。成年羊駝體重75kg左右,屠宰率為55%~60%。每只成年羊駝可產(chǎn)凈肉35~40kg,18月齡以下的羊駝肉味道最鮮美,性成熟以后的羊駝肉有較強的膻味。羊駝肉中常量成分含量的特點與其終年放牧,肌肉活動強烈,氣溫嚴寒,能量消耗多有關(guān)。羊駝肌肉中蛋白質(zhì)占25.6%,分為3類:肌原纖維蛋白,約占總蛋白的40%~60%;肌漿蛋白,約占20%~30%;結(jié)締組織蛋白,約占10%[6]。這些蛋白質(zhì)的含量因解剖部位不同而有一定差異。
脂肪是胴體中僅次于肌肉的另一個重要組織,對肉的食用品質(zhì)影響甚大,肌肉中脂肪的多少直接影響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脂肪酸的組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肉的風味。羊駝主要用于絨毛生產(chǎn),加之其采食和生長特性導致其肉中脂肪沉積少,脂肪含量很低,因此飼喂方式與肉用家畜差別很大。羊駝的脂肪組織中90%為中性脂肪,7%~8%為水分,蛋白質(zhì)占2%~3%,還有少量的磷脂和固醇脂。另外,品種、解剖部位以及年齡等對脂肪的含量也有影響。肌肉中的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呈負相關(guān),脂肪越多,水分越少,反之亦然。
羊駝肉的化學組成隨著年齡的增加會發(fā)生變化,一般除水分下降外,其他成分會有所增加,特別是脂肪。幼年羊駝肌肉水分含量高,一些風味物質(zhì)尚未有足夠的沉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會逐漸變得粗硬,另外其異味也隨著年齡增大而加劇。一般營養(yǎng)狀況好的個體,其體成分中脂肪比例較高,水分較少。脂肪除沉積在皮下以外,還會沉積在肌肉內(nèi),使肉的橫切面呈現(xiàn)大理石花紋狀,此性狀是影響肉的食用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之一。性別對動物體組成有一定影響,因受性激素影響,18月齡以下的羊駝肉味道最鮮美,性成熟以后的羊駝肉有較強的膻味。
肌肉的分布部位也會影響羊駝肉的食用品質(zhì)。差異比較大的是肌肉脂肪、結(jié)締組織以及肌紅蛋白、礦物質(zhì)和一些氨基酸如羥脯氨酸等的含量。羊駝肌肉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zhì),尤以鉀、磷和鈉含量最多,在腌肉中由于加入鹽,使鈉占主導地位。同時,羊駝肉經(jīng)烹調(diào)后礦物質(zhì)含量上升,這主要是由于水分損失和調(diào)味料中礦物質(zhì)添加所致。腎和肝中的鐵、銅和鋅的含量遠高于肌肉組織[7]。
羊駝肉中干物質(zhì)、蛋白質(zhì)、礦物質(zhì)含量明顯高于其他肉類;維生素中尤以VC含量最高,脂溶性VE含量也較高;羊駝肉中含有17種氨基酸,包含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和4種鮮味氨基酸,缺乏色氨酸。綜合評定,羊駝肉是優(yōu)質(zhì)肉類資源,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利用價值,應合理推廣和開發(fā)。
[1]Cristofanelli S,Antonini M,Torres D,et al.Meat and carcass quality from Peruvian llama(Lama glama)and alpaca(Lama pacos)[J].Meat Science,2004,66:589-593.
[2]蔣霞敏,錢云霞,王春琳.三種蝦蛄肌肉營養(yǎng)成分分析及評價[J].營養(yǎng)學報,2003,25(2):175-177.
[3]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60-67.
[4]劉密新,羅國安.儀器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340-370.
[5]中國疾控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中國食物成分表2012年修正版[EB/OL].(2012-11-07)[2013-01-20].http://wenku.baidu.com/view/6c304124482fb4daa58d4b77.html.
[6]Morin D E,Rowan L L,Braselton W E,et al.Composition of Milk from Llama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5,78(8):1713-1720.
[7]李永波,劉曉輝.肉及肉制品的微量元素和B族維生素[J].肉類研究,2007,93(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