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光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8)
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現(xiàn)狀的反思與展望
時 光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部,黑龍江 大慶 163318)
我國高校的體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到體育教育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開展。針對目前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從高等學校體育場館硬件建設、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以及體育課程的設置幾方面來探討與反思高等學校體育工作,闡釋目前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問題,并對將來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議。
素質教育;體育資源;體育文化;體育習慣
自1979年《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guī)定》頒布至今,我國高校的體育工作已經(jīng)開展將近35個春秋了。該法規(guī)的頒布在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歷史上具有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它揭開了此后的高校體育改革探索的序幕 。
1983年召開的“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會議上,確定了“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要目的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此后,近十年里,體質教育思想占據(jù)著高校體育教育的主導地位[1]。20世紀90年代,為了響應“素質教育”提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口號,高校體育成為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2]。2002年8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性質與課程設置、結構、內(nèi)容、教與學的方法等都給出了較明確的規(guī)定。該《綱要》強調高校體育教學在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體育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多元價值,符合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和終身體育的思想[3]。因此,高校體育指導思想經(jīng)歷了由體質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同時,高校的體育運動理念也正實現(xiàn)由增強學生體質到培養(yǎng)“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轉變。
談到高校體育工作,不得不談到“體育資源”一詞。高校體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于現(xiàn)有的“體育資源”上。一般認為,高校體育資源是高校開展體育教育和體育活動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類條件及要素[4]。從這個層面來說,高校體育資源不僅僅包含實體性的體育設施建設,如體育場館、健身俱樂部、健身房、游泳池等,以及與之配套的體育運動健身器材,還包括師資隊伍結構等潛在的體育因素。因此,高校體育工作現(xiàn)狀將主要從高校體育物質設施建設和體育師資建設這2個方面來談。
1.1高校體育物質設施建設方面
經(jīng)過我國體育工作30多年的探索,大部分高?;菊J識到體育運動設施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義,不斷擴建和補充校內(nèi)的體育運動設施。許多大學校園的體育物質設施建設已經(jīng)相對完善。朱建清和叢湖平在對華東地區(qū)六省一市40所高校的體育部主任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被調查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例如傳統(tǒng)的足球場、籃球場、網(wǎng)球場、排球場和田徑場,以及相應的體育器材設備都基本能滿足教學的需求[5]。因此,絕大多數(shù)高校完善的體育基礎設施以及齊全的體育設備的配置,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課堂體育的學習以及課外體育運動鍛煉都提供了有利條件。
1.2高校體育師資建設方面
國內(nèi)許多體育專業(yè)院校的成立和發(fā)展,保障了高校體育教師師資穩(wěn)定的來源,并且改變了高校成立之初體育教育人才斷層的現(xiàn)象。葛文在西安市區(qū)內(nèi)36所高校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等學校聚集了大量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人才,而且專業(yè)門類齊全。但是,從學歷層次上來看,高校體育教師整體水平不協(xié)調,本科學歷的教職人員占82.97%,而碩士、博士僅占教師總體的13.26%[6]。另一項研究也發(fā)現(xiàn),盡管國內(nèi)高校體育教師中??茖W歷的教職人員已基本被淘汰,但是高校體育教師學歷以學士學位為主體,博士、碩士學位相對比例較小的情況依然比較嚴重[7]。
總的來說,高校體育教師基本實現(xiàn)了專職、專攻、高學歷,但是在高校中,體育教師師資出現(xiàn)以本科學歷為主的結構性失調現(xiàn)象,不利于高校中體育教育教研環(huán)境的形成。
2.1課程設置不合理
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規(guī)定,很多學校都實行比較嚴格和統(tǒng)一的體育教學計劃,即每學期16~18周,每周2課時的課程安排。體育課程的開設也像其他文化課程一樣,實行選課制,大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公共必選課程和選修課程修讀。在課程中,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是體育運動技能的理論講解和動作演示。
不少高校在學生本科學習的前2年設置體育必修課程,后2年就不再開設,或者有限的體育資源優(yōu)先滿足低年級選課要求,導致高年級學生體育課程可選。徐玉娟對大學生在高低年級不同階段時的身體素質狀況調查后發(fā)現(xiàn),體育課程中止后,29.9%的學生感覺與低年級時的身體素質相比略有下降,17.8%的學生是明顯下降,出現(xiàn)了明顯的體育中斷現(xiàn)象[8]。
此外,由于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課時局限性,大學生體育課堂鍛煉時間也受到限制。龔欣雨等人在河南省10所高校開展的一項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高校1周只有1次體育課,除去教師體育技術類講解內(nèi)容,學生實際的鍛煉時間很短[9]。
2.2教學內(nèi)容無法兼顧豐富性和娛樂性
不少高校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主要開設籃球、乒乓球、足球等傳統(tǒng)體育內(nèi)容[10]。許多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例如跆拳道、武術、游泳、體操、瑜伽等課程資源幾乎沒有,因此,許多大學生都反映,目前學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并不是自己的體育運動興趣愛好所在,只好寄希望于校內(nèi)外開設的一些體育俱樂部。也就是說,部分高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缺乏豐富性,沒有根據(jù)時代發(fā)展需要,及時開設新興體育項目和課程。
同時,有些學校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盲目的追求體育項目上的新異性,開設過多的新興時尚體育項目,從而出現(xiàn)體育項目過分休閑娛樂化的傾向[11],新興的體育項目固然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興體育項目都具有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那樣的運動鍛煉價值,對于教師來說,這些體育項目的授課方式和運動價值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挖掘。
2.3教學效果不明顯
目前,人們對高校體育教學效果的質疑的重要方面就是高校學生身體素質并沒有因為校園內(nèi)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形式而有所增強,反而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李英玲對1995~2005 年遼寧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檢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資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肺活量指數(shù)、速度素質、立定跳遠、臂肌力量、耐力等指標上的成績都呈下降趨勢[12]。劉薊生對城鄉(xiāng)男女大學生1985、1995 和2000年3次體質調研資料進行動態(tài)分析發(fā)現(xiàn),1985~2000年這15年間,我國大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指標大都均呈下降趨勢[13]。也就是說,大學生的體質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
高校體育工作似乎陷入一個兩難困境:一方面,高校的體育物質設施越來越完善,運動器材配置越來越齊全;另一方面,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即“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核心理念的推行暫時還沒有取得既定的效果。在北方民族大學的一項體育調查發(fā)現(xiàn),每次參與運動的學生中有16.33% 的學生參與運動的時間不足30min,有47.67%的學生每次參與運動的時間在30~60min,并且2/3以上的學生每周只參加一次或者不參加鍛煉,將近1/3的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14]。這也從側面表明,目前高校的體育工作中依然存在問題,在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體育觀,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理念方面依然顯得很脆弱。
3.1培養(yǎng)科學的體育運動理念是高等學校體育課任務的核心
“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范疇的原動力,這種科學的運動認知只有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大學生的思想中,大學生才有一種強烈的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才能在高校中形成一種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運動氛圍,形成各個高校特有的體育文化氣息。這種人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的良性互動的系統(tǒng),對處于其中的師生的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3.2充分利用和開發(fā)體育資源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點
許多高校校園中的體育運動設施都相對完善,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體育運動設施中蘊含的體育文化因素,開展更加豐富的體育運動項目也是考驗體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時,教師這種潛在的具有無限能量的體育資源的作用也要充分地發(fā)揮,教師可以加強體育課程中隱性課程的滲透,以自己對體育的熱忱來影響學生,鼓勵他們自覺參與體育運動,不僅鍛煉自身的體能,而且從參與的體育運動中不斷的磨礪自我,完善自我。
3.3探索體育俱樂部模式
體育俱樂部模式是目前高校體育建設中的新趨勢。體育俱樂部突破原來體育課堂教學內(nèi)容單一、教學形式枯燥呆板的缺陷,以靈活的形式在大學校園里成長。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學生對體育俱樂部的特殊興趣,鼓勵大學生參加體育俱樂部,形成體育運動小團體,在課外時間多投身于體育運動鍛煉。
[1]吳曉紅.改革開放以來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思想發(fā)展的回顧與思考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24(5):107-109.
[2] 魏明東, 王海春,孫振杰.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30年的回顧 [J].體育科研, 2009, 30(6):79-82.
[3] 閻風雷.不變的主題、不斷拓展的視野和逐漸深化的認識——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的變與不變 [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7, 41(11):70-73.
[4] 朱建清, 陳冀杭.關于高校體育資源問題的研究綜述 [J]. 浙江體育科學,2004,26(4):80-83.
[5] 朱建清, 叢湖平.華東地區(qū)普通高校體育資源結構及其優(yōu)化配置方式的選擇 [J]. 中國體育科技,2006,42(6):104-111.
[6] 葛文.西安市普通高校體育資源配置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 38(6):114-117.
[7] 王智慧, 宋衛(wèi)華.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 [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4, 16(4):86-88.
[8] 徐玉娟. 南京市高校高年級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 2004.
[9] 龔欣雨, 王建珍, 楊利娟. 河南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設置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研究[J].體育教育,2012(16):69-71.
[10] 張正孝, 丁運濤.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其對策分析 [J]. 當代體育科技,2012,21(2):57-58.
[11] 曹永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 ,37(4):62-65.
[12] 李英玲.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內(nèi)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 [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7, 27(2):105-107.
[13] 劉薊生.2000 年我國大學生體質現(xiàn)狀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04,21(1):101-106.
[14] 徐芝芳, 曾錫銀. 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 [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12, 28(5):42-45.
[編輯] 洪云飛
G807.4
A
1673-1409(2013)22-0123-03
2013-03-24
時光(1981-),女,碩士,講師,現(xiàn)主要從事體育訓練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