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深
(河池學院 圖書館,廣西 宜州 546300)
高等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源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保障,學科專業(yè)設置及發(fā)展規(guī)劃是制定文獻資源建設策略的主要參考,按照重點學科、支撐學科、相關學科劃分學科重要度確定文獻資源總體建設及經(jīng)費分配方案,通過對學科分布的全局洞察可以在大原則下保障學科文獻資源的共性需求,卻難以滿足日益旺盛的學科資源個性化需求。面向學科的文獻資源需求深度挖掘可提升學科資源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學科實際需求與現(xiàn)有館藏進行對照分析,以學科保障分析作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評估的主要方法,將有助于圖書館建立合理實用的學科資源保障體系。
學科建設評估過程中通常以文獻總量與人均藏書量等硬性指標來評價館藏的優(yōu)劣,對文獻質量保障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夠。傳統(tǒng)的訪談調查、讀者反饋、借閱統(tǒng)計等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能夠幫助決策者大致了解學科資源的利用情況,對學科資源的質量評價起到一定作用。然后,卻難以反映出學科的細化需求以及館藏資源對學科建設的具體支持力度??茖W研究是學科建設的重要龍頭,以學科研究產(chǎn)出的學術研究成果為對象,將產(chǎn)生成果的引用文獻作為學科的實際文獻需求,采用引文分析法來考察文獻資源對學科的保障狀況,更能體現(xiàn)學科保障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以學科為主題,在CNKI數(shù)據(jù)庫中采集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逐一抽取其引用參考文獻形成引文需求資源分析來源庫,并進行去噪、修正、填充等數(shù)據(jù)清洗處理,按照文獻資源類型從中析出圖書、期刊、專利等出版物信息,匯聚成學科需求文獻資源庫。一方面,從數(shù)據(jù)挖掘的視角對獲取的引文出版物的引用頻次、資源類型、語種結構、年代分布等情況進行深度分析,以掌握學科文獻資源的需求特征和需求傾向。另一方面,將引文出版物信息與圖書館館藏紙質與電子資源進行比對分析,計算不同的館藏資源對學科的保障程度,進而對館藏資源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以指導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學科文獻資源需求挖掘與保障分析流程
筆者以河池學院圖書館館藏資源保障本校應用化學學科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河池學院應用化學學科為廣西高校重點學科,該學科以“桂西北特色資源研究與開發(fā)實驗室”、“生物技術研究所”及“化學生物基礎實驗中心”做支撐,以桂西北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農(nóng)業(yè)、中草藥、礦產(chǎn)資源為切入點,以化學與生物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開發(fā)方面的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為宗旨??梢?,該學科的文獻需求與保障情況分析應涵蓋化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制藥工程等相關專業(yè)領域。[1]
由于河池學院應用化學與生物學科緊密關聯(lián),因此,構建該學科引文信息庫方法:首先,通過在CNKI學術資源庫中,以作者單位為“河池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為檢索控制條件,對該系學者所有年份(截止2013年5月)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信息進行檢索,命中302條記錄,將檢索結果全文下載導出形成河池學院應用化學學科研究論文集。通過查閱每篇文章內容獲取引用文獻信息,根據(jù)引文格式在ACCESS數(shù)據(jù)庫中創(chuàng)建引文信息表,將引文信息文獻逐條導入其中,至此,河池學院應用化學學科引文信息庫建立完成。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引文信息表中文獻類型的字段標識,通過SQL語句查詢,抽取引用圖書、期刊、專利、標準、報紙、網(wǎng)絡資源等信息,分別存儲為相應數(shù)據(jù)表,構建該學科需求文獻資源庫,以此作為該學科需求挖掘和保障分析的數(shù)據(jù)源。
在上述應用化學學科需求挖掘和保障分析數(shù)據(jù)源中,應用引文分析軟件Bibexcel進行詞頻統(tǒng)計和關聯(lián)分析,從文獻的數(shù)量、類型、語種、年代等挖掘該學科的隱性需求特征,為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提供決策參考。
1.引文總體規(guī)模分析
引文數(shù)量反映出論文作者對文獻資料收集、消化和利用的能力,它是衡量論文作者對已有成果和文獻信息吸收容量及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反映學科文獻需求動向的基本線索。[2]本實例中302篇應用化學學科論文成果中,有效引文總量為3036條,單篇最高引文量73條,最低引文量2條,平均引文量為10.05條,介于國內科技論文的平均引文量8.47條[3]114與國外科技期刊論文平均引文量15條[4]之間??梢?,作為廣西重點學科,應用化學學科開展研究過程中繼承前人成果的總體力度尚可,但與廣西大學生物技術學科平均引文12條[5]以及國內研究型院校重點學科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這與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狀況不無關系,高質量的學科資源以及高效的獲取方式在一定程度能夠改善學科的研究氛圍,提高科研工作者吸收信息的能力。
2.引文文獻類型和語種分析
表1 引文文獻類型和語種分布
從引文文獻類型和語種分布(見表1)來看,本例中學科引文語種除中文和英語以外,未見其它語種文獻。外文資料是科技論文重要參考來源,本例中學科外文引文與中文引文比例不到1:3,遠遠低于國內科技論文中的外文與中文3:2的引文比例[5],表明該學科研究人員對外文資料依賴性不強,利用外文文獻的能力有待加強。在中文引文文獻中,引文的類型相當豐富,基本涵蓋了科技論文參考常用的期刊、圖書、學位論文、專利、標準、網(wǎng)絡資源等類型文獻,但從引用的比例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圖書,占所有類型的98%。1934條中文學術論文引文來自732種期刊雜志,學科論文的引用刊源比較分散。319條中文圖書引文主要集中在163種圖書中,每種圖書平均引用接近2次。英文引文中期刊類型占到95.93%,表明該學科對外文參考資料的類型比較單一。由此可見,中英文期刊和中文圖書對該學科研究貢獻價值大,為該學科的重點需求文獻。
3.引文時效分析
表2將該學科重點引用的中文期刊、英文期刊、中文圖書的引文頻次按其出版時間劃分為三個區(qū)間。其中中文期刊的被引頻次依出版時段先后成幾何指數(shù)上升,2000年以后的文章占所有期刊引文的76%,1990年以前的文章僅占有6%,表明應用化學學科所需中文期刊文獻老化快,時效強,近十余年的中文期刊即可滿足該學科的大部分需求。中文圖書和英文期刊被引頻次在各年代區(qū)間的分布大體相當,引用的中文圖書出版時間最早的是1959年,在1887年期刊上發(fā)表的英文論文被該學科研究引用達11次,由此可知,圖書和外文期刊對該學科的研究不存在時效性的問題,年代久遠的經(jīng)典文獻其學術價值依然被該學科研究者肯定。
表2 不同類型文獻被引頻次年代分布
1.總體保障狀況分析
對學科文獻資源保障分析須從傳統(tǒng)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兩方面進行考察。本文實體館藏指圖書館有實物收藏的紙質圖書、期刊等資料,虛擬館藏指存儲于圖書館數(shù)據(jù)服務器上以及購買遠程包庫使用權限的各種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實體館藏保障率=實體館藏收錄引文/引文總量;虛擬館藏保障率=虛擬館藏收錄引文(各數(shù)據(jù)庫交叉收錄合并去重后)/引文總量;總保障率=館藏收錄總和(實體與虛擬館藏交叉收錄合并去重后)/引文總量。鑒于本例中除圖書、期刊外的其它引文資料很少,故將其它引文資料的保障情況歸并為特種文獻考慮。表3為不同類型文獻的館藏保障情況。
表3 不同類型文獻的館藏保障情況
表3顯示,該實例中引用的1355種文獻資料,在河池學院圖書館實體館藏中收藏367種,保障率為26.93%;虛擬館藏收錄1101種,保障率為81.25%;二者合并收錄1110種,總保障率為81.92%。顯然,圖書館實體館藏對該學科保障率低,虛擬館藏保障作用優(yōu)勢顯著,但虛擬與實體保障重復嚴重、互補性不強,反映出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存在一定盲目性。然而,其總保障率與重慶交通大學圖書館重點學科平均保障率70.56%[2]相比要高出十個百分點,主要原因為本例中學科引文資料主要為中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對中文期刊的保障率非常高,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其整體保障率。進一步分析表3,可知對不同類型引文的保障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外文資源保障率尤其低,對英文圖書的保障率僅有10%,加之該學科研究本身引用外文圖書相當稀少,勢必對該學科利用外文資料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學科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對特種文獻的保障主要依靠虛擬館藏,電子資源在特定文獻的保障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各類數(shù)據(jù)庫對學科文獻保障分析
由于虛擬館藏對學科文獻保障的特殊作用,故進一步分析不同種類的數(shù)據(jù)庫對學科文獻保障的貢獻情況。表4為河池學院圖書館現(xiàn)有的數(shù)據(jù)庫對應用化學學科引文保障情況。本表中數(shù)據(jù)庫收錄均指可獲取文章全文(包括通過該數(shù)據(jù)庫自身平臺文獻傳遞獲得)。
表4 不同數(shù)據(jù)庫對學科文獻的保障情況
由表4可知,河池學院圖書館購置的學術類數(shù)據(jù)庫雖然僅有6種,但對于應用化學學科文獻需求保障的貢獻卻相當大,它們對引文文獻的保障各有側重,除CNKI數(shù)據(jù)庫和維普數(shù)據(jù)庫重復期刊較多外,其它數(shù)據(jù)庫已形成一定的互補。CNKI作為國內最大的學術期刊數(shù)據(jù)庫商在中文期刊保障發(fā)揮了重要作要,但價格較貴。維普數(shù)據(jù)庫對本校應用化學學科保障與CNKI數(shù)據(jù)庫相當,但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在科技文獻保障方面,維普數(shù)據(jù)庫性價比較高。萬方數(shù)據(jù)庫購置資源門類多,價格不高,除保障期刊文獻外,還對特種文獻保障效果突出。讀秀知識庫是國內電子圖書主要出版商,旗下超星電子圖書涉及各科圖書。讀秀知識庫對本校應用化學學科圖書的保障率達到80.98%,此外,通過文獻傳遞,讀秀還對中文期刊和特種文獻有很大的保障力度。Springerlink和EBSCOHost均通過集團方式采購,對Springerlink僅購置部分期刊使用權,因此對圖書的保障作用沒有發(fā)揮,這2種僅有的外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對本校應用化學學科外文引文文獻保障較為理想,但若要進一步提高其保障水平,還需引進化學類的??菩詳?shù)據(jù)庫。
3.高頻引文資源保障分析
高頻引文資源指被不同學者共同參考引用達到一定頻次的資料,研究其保障情況以驗證文獻資源建設重點方向與需求重點是否同步。根據(jù)布拉德福文獻集中與分散定律[6]97-131,選取頻次為10次以上的30種中文期刊、頻次為4次以上的31種英文期刊、頻次為5次以上的15種中文圖書作為高頻引文資源,分別計算其保障率并與每類出版物平均保障率進行對比,得到表5。表中顯示,中文期刊的高頻引文保障率較平均保障率明顯提升,表明圖書館中文期刊建設較好地保障了學科重點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然而,對于英文期刊和中文圖書,其高頻引文保障率比平均保障率還低,可見本校圖書館在這兩種類型資源建設中重點不突出,對學科的實際需求把握不夠準確。
表5 高頻引文保障與平均引文保障對比
1.樹立面向學科的資源建設觀
學科文獻資源建設照搬統(tǒng)一模式顯然無法很好地保障學科的細化需求,面向學科建設,通過對學科需求的深度挖掘,掌握學科的隱性需求規(guī)律和需求動向,同時,引入學科館員制度,優(yōu)化采購業(yè)務流程,突出學科館員在資源建設中的角色地位,建立個性化的學科資源建設機制,準確地響應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采集和補充,以降低資源建設的盲目性和學科資源保障的不平衡性。上述挖掘分析顯示,一方面,本校應用化學學科需求呈現(xiàn)資源類型、語種單一以及對國際前沿追蹤遲緩等特征;另一方面,數(shù)字資源與實體資源對學科的保障互補性不強、重復建設多,對不同類型的文獻需求保障不平衡。毫無疑問,圖書館應及時調整該學科資源建設的策略,進一步優(yōu)化資源保障格局,以滿足學科的現(xiàn)實需求。
2.優(yōu)先保障高被引學科資源
館藏資源在絕對數(shù)量和質量上滿足所有的引文資源需求的理想資源保障狀況是基本不存在的,尤其是在經(jīng)費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只能獲得相對理想的情況。[7]追求廣而全的保障方式固然很好,但對于經(jīng)費不寬裕的普通院校圖書館,理想的保障方式應優(yōu)先滿足學科利用率高的資源的需求。本實例中對于高被引資源的保障并不樂觀,對于英文期刊和中文圖書的保障顯然存在脫節(jié),有必要對館藏建設策略進行動態(tài)調整。因此,挖掘出重點需求對資源建設尤為重要,通過分析讀者行為挖掘適合學科的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等[8],建立學科核心資源備選庫,以縮小資源選購范圍,保證學科重點資源建設的可靠性。
3.平衡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建設
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協(xié)調發(fā)展是館藏建設的大趨勢,電子資源以資源更新快、使用便捷、易于編輯等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圖書館的追捧,事實上豐富的電子資源確實能讓圖書館館藏保障力大幅提升,從本實例中電子資源對本校應用化學學科資源需求的保障貢獻也可以看出。同時,本實例中反映的電子資源重復建設,硬件環(huán)境要求高,使用成本高等問題應予以重視。因此,對于電子資源的引進與建設需要慎重思量,一味追求資源規(guī)模,盲目跟風,大量引進各種數(shù)據(jù)庫,而電子資源的使用環(huán)境建設卻跟不上,造成資源利用率不高是得不償失的。電子資源的過渡建設勢必影響對紙質資源的投入建設,造成實體館藏保障嚴重滯后,本實例中圖書館對應用化學學科需求的紙本外文期刊配備相當少,與電子資源和紙質資源配比不合理不無關系。因此,合理配置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在電子資源與紙質資源建設以及資源對學科覆蓋面和專業(yè)契合度上尋求平衡點,是實現(xiàn)讀者利益最大化,優(yōu)化學科館藏保障體系的最佳路徑。
通過對河池學院應用化學學科文獻資源保障的實證分析,驗證了引文分析和數(shù)據(jù)挖掘應用于館藏評估中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將結合讀者借閱信息挖掘等行為挖掘分析以期更全面地掌握學科的實際需求,進而為學科資源建設提供更多的決策信息。
[1]覃勇榮,覃擁靈.[EB/OL].[2013 -06 -16].http://222.218.130.77/huasheng/list.php?fid=45.
[2]劉良璧.從碩士學位論文引文分析透視重點學科文獻保障情況[J].圖書館建設,2010,(4):58-61.
[3]潘云濤,馬崢.200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與分析[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
[4]寧蒙.學校學報引文分析與館藏管理[J].現(xiàn)代情報,2006,(9):144 -147.
[5]莫霄,孫逸玲.從引文分析看重點學科文獻需求及資源建設——廣西大學重點學科論文引文統(tǒng)計與分析[J].圖書館界,2004,(3):14-16,19.
[6]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7]焦坤,夏秋菊,李正龍.面向學科的SCI論文的引文數(shù)字資源保障分析[J].情報雜志,2012,(7):72-75,90.
[8]唐吉深.高校圖書館館藏學科“核心出版社”評測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3,(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