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從古代買賣物品的交易市場說起。
一般認為,最早的交易行為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后期,不過當時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在野外遍地進行。
后來出現(xiàn)了城,城中一般有固定的買賣貨物的地方,這也是城之所以稱“城市”的原因,“市”指交易市場。西周時大封諸侯,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建城高潮,從周天子到諸侯及卿大夫,都建有城邑,而城中都有市場。
西漢時,在都城長安的東面和西面建起兩個交易市場,分別稱“東市”和“西市”。后來雖然也有在都城的南北建立市場的,但主要還是在東西建立,這種制度直到唐代還沿用著。這樣一來,購物就一定要到東市或西市去。久而久之,到市場去購物,就稱為“買東西”了。并且本來表示方位的“東西”一詞也出現(xiàn)新義,泛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
(選自《咬文嚼字》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