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展
喹乙醇是一類廣譜抗菌藥,但由于能使動物發(fā)生中毒或死亡,還會在畜產(chǎn)品中殘留,國家規(guī)定禁止用于家禽及水產(chǎn)養(yǎng)殖,只能限量用于體重低于35 kg豬的飼料。為了研制快速檢測飼料中喹乙醇的ELISA試劑盒(OLA-Kit),該研究用喹乙醇單克隆抗體(OLA-mAb)建立間接競爭ELISA方法,組裝OLA-Kit,并對試劑盒的性能進行評估。結果表明:OLA-Kit的標準曲線呈典型的反S型,相關系數(shù)R2=0.976 7,線性范圍為1~243 μg/L,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為(14.29± 3.75)μg/L,檢測限為0.79 μg/L,定量限為4.0 μg/L,臨界值(豬飼料)為83.37 μg/g,基質(zhì)對該試劑盒的檢測結果影響不大;豬、雞、魚飼料的不同濃度添加回收率均大于74.40%,平均批內(nèi)和批間變異系數(shù)均小于15%;試劑盒與喹胺醇的交叉反應率(CR%)為17.93%,與MQCA、QCA及其他喹喔啉類藥物幾乎無反應性,可在2~8℃保存6個月以上;OLA-Kit與HPLC法測定豬飼料中喹乙醇添加回收率沒有顯著差異(≥0.05)。本研究成功研制出敏感、特異、準確的喹乙醇ELISA檢測試劑盒,可用于飼料中該藥物的快速檢測和批量篩查。
本刊摘自:張景艷,王磊,李建喜,等.飼料中喹乙醇ELISA檢測試劑盒的研制及性能分析.畜牧獸醫(yī)學報,2013,44(8):1297-1304.
為了提高潛流人工濕地對畜禽養(yǎng)殖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該試驗通過改變濕地內(nèi)部結構構建了4個潛流人工濕地單元,選用灰磚塊和碎石做濕地填料,冬夏季輪作栽培齒果酸模和大狼把草,考察濕地運行期間對厭氧消化后豬場廢水的凈化效果。結果表明:濕地單元經(jīng)過80天的啟動,運行穩(wěn)定,有植物濕地比無植物對照濕地提前10天左右進入穩(wěn)定期。運行期間,各濕地單元對廢水中氨氮(ammonia nitrogen,NH4+-N)、總氮(total nitrogen,TN)、總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Cr)的去除率與氣溫變化均呈現(xiàn)顯著線性正相關。在水力停留時間(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為4天,進水中CODCr、NH4+-N、TN、TP濃度分別為520、 110、120、10 mg/L左右時,4個濕地單元對CODCr、TP的去除率分別在60%和70%以上,對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別為28%~67%和32%~58%,植物對CODCr及TP去除的貢獻分別穩(wěn)定在10%和4%左右,植物對氮的去除效果受氣溫影響較大,夏季對NH4+-N和TN去除的貢獻分別可達13%和12%。與一般潛流人工濕地比較,改進的波形潛流人工濕地對NH4+-N、TN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提高均在3%以上,對TP去除效果差異不顯著( >0.05)。該研究可為構建大規(guī)模的潛流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養(yǎng)殖廢水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本刊摘自:張彩瑩,王巖,王妍艷.潛流人工濕地對畜禽養(yǎng)殖廢水的凈化效果.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3,29(17): 160-168.
母豬跛行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與骨質(zhì)再建、軟骨代謝以及角質(zhì)物再生過程中的機能障礙有關,造成跛行的母豬蹄病變有多種(圖1)。本文討論了日糧組成尤其是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是如何影響骨、關節(jié)軟骨以及角質(zhì)物的生長過程。
對于骨重建過程中,糖類、蛋白質(zhì)和氨基酸的作用還不清楚。常量元素Ca、P和維生素D非常重要。Mg可能與Ca、P一樣重要。飲食缺陷或者攝入過多有毒礦物質(zhì)Zn、Cu、Mn和F可能不利于骨質(zhì)重建。
圖1 不同類型的母豬蹄病
關節(jié)軟骨的形成依賴于彌散性的營養(yǎng)供給。蛋白多糖和膠原合成缺陷是關節(jié)軟骨相關紊亂癥的前兆。添加氨基酸,尤其是結合使用微量元素Cu和Si可減少軟骨病的發(fā)生率,減輕病情嚴重程度,然而尚未有有力證據(jù)證明常量元素在關節(jié)軟骨形成過程中的特殊作用。攝入微量元素Zn、Mn和Fe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這些紊亂癥的嚴重性。
彌散性的營養(yǎng)供給對于角質(zhì)物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對于角質(zhì)化作用很重要。適宜的日糧、常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彌散性供給可直接或間接激活角蛋白和細胞間粘合物質(zhì)合成過程中所需的相關酶。補充生物素同時結合礦物質(zhì)有助于角質(zhì)物的生成。
總之,營養(yǎng)水平是母豬跛行的重要誘因,可影響骨、軟骨和角質(zhì)物的質(zhì)量,其調(diào)控機制是復雜的,尚不清楚。各營養(yǎng)組份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必須平衡供給。因為營養(yǎng)攝入不足或過量均會干擾骨、軟骨和角質(zhì)物的生成過程。(王亞輝編譯,譯自《畜牧業(yè)科學》)
譯自:Van Riet MMJ,Millet S,Aluwé M,et al.Impact of nutrition on lameness and claw health in sows.Livestock Science,2013,156(1-3):24-35.
本研究旨在評估PCV2疫苗和PRRSV疫苗聯(lián)合免疫對野毒感染豬的免疫保護效果。試驗選取4周齡的仔豬800頭,隨機分為4組,每組200頭。A組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同時接種PRRSV-1型毒株弱毒活疫苗和PCV2a型毒株重組Cap蛋白亞單位疫苗,B組和C組分別單獨接種PRRSV疫苗和PCV2疫苗,D組為佐劑對照組。臨床評分(發(fā)病率)、死亡率和平均日增重作為評價指標。分析了病毒血癥、病毒特異性ELISA抗體水平以及通過酶聯(lián)免疫斑點法(ELISpot)測定了IFN-γ分泌細胞介導的免疫力。PRRSV感染引起的臨床癥狀持續(xù)8周時間,而PCV2感染則持續(xù)了5個月之久。結果表明,聯(lián)合免疫減輕了臨床癥狀,增加了預防分數(shù)(40.4%)和平均日增重。在聯(lián)合免疫組,由于感染尤其是圓環(huán)病毒2型引起病毒血癥的豬只死亡率降低了3倍。接種PRRSV疫苗并不能減輕PRRSV引起的病毒血癥,但聯(lián)合或單獨接種PCV2疫苗可以降低PCV2病毒載量的水平。盡管有母源抗體存在,動物在接種疫苗和感染野毒后,仍然進行了快速的血清抗體轉(zhuǎn)化。另外,在單獨或聯(lián)合免疫組,母源抗體并不干擾動物特異性IFN-γ分泌細胞的反應。研究表明,在動物感染病毒后,同時接種PRRSV疫苗和PCV2疫苗,不會干擾特異性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不會影響臨床保護力。(王亞輝編譯,譯自《獸醫(yī)微生物學》)
譯自:Martelli P,Ardigo P,Ferrari L,et al.Concurrent vaccinations against PCV2 and PRRSV:study on the specific immunity and clinical protection in naturally infected pigs.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3,162(2-4):558-571.
豬痢疾一般是由呈強β-溶血的豬痢疾短螺旋體感染引起。然而,最近美國和加拿大報道,在豬痢疾臨床病例中分離出一種新的病原漢普森細螺旋體(B.hampsonii)。用微生物法來檢測臨床樣本中的短螺旋體是高度靈敏的,但培養(yǎng)過程需要數(shù)天,隨后還需進行分子水平上的分析。利用分子探針在經(jīng)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的組織切片上進行原位雜交,該方法可觀察、鑒定目標分子在細胞組織中的分布,簡單快速,無需微生物培養(yǎng)?;谏鲜鲈?,建立了檢測豬痢疾臨床樣品中B.hampsonii的熒光原位雜交方法。在對若干種短螺旋體進行基因序列比對分析后,設計了針對B.hampsonii 23s rRNA特異性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針Hamp 1210。對于臨床分離株,在GenBank中有相應的參考序列。應用探針Hamp 1210以及先前報道的針對病變結腸組織中B.hyodysenteriae的探針Hyo 1210成功檢測了人工感染豬和田間自然感染豬的體內(nèi)目標微生物,而且B.hampsonii的進化支I和II均可通過探針Hamp 1210檢出。然而在利用Hamp 1210探針檢測受中間短螺旋體感染的組織時,在一例樣本中出現(xiàn)了強陽性信號。利用探針Hamp 1210對豬痢疾B. hampsonii感染的豬結腸組織福爾馬林固定切片標本進行原位雜交測定,可以縮短從樣本送檢到病原鑒定的時間間隔。(王亞輝編譯,譯自《獸醫(yī)診斷調(diào)查雜志》)
譯自:Burrough ER,Wilberts BL,Bower LP,et al.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detection of"Brachyspira hampsonii"in porcine colonic tissues.Journal of Veterinary Diagnostic Investigation,2013,25(3):40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