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潔
(1.渭南師范學院 音樂舞蹈學院,陜西渭南714000;2.四川音樂學院聲樂一系,成都610021)
歌劇《埃爾納尼》是威爾第早期的一部偉大的名作。在這部早期歌劇中,威爾第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浪漫主義歌劇的藝術風格在劇中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作為威爾第浪漫主義歌劇的發(fā)軔之作,作品以追求愛情、榮譽為主線,令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的場面和對白,充滿了反封建、反壓迫的斗爭精神,洋溢著無拘無束向往自由、向往愛情的浪漫主義氣息。[1]23-24歌劇在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上有著顯著的浪漫主義因素。威爾第浪漫主義歌劇“輝煌唱法”的特質也在這部歌劇中得以繼承,其中許多經(jīng)典的詠嘆調唱段,直到現(xiàn)在還被大家在舞臺上反復地傳唱著。
威爾第是意大利19世紀中后期浪漫主義歌劇奠基人之一,也是意大利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他一生專注于歌劇創(chuàng)作,共寫作了26部歌劇。1813年10月9日威爾第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倫科爾村,他家境貧寒,父親是小飯館的老板。威爾第最初的音樂啟蒙是傾聽教堂里管風琴的音響和街頭流浪藝人的音樂,批發(fā)商巴雷吉發(fā)現(xiàn)他的天賦并支持他學習音樂,1832年,巴雷吉出錢資助年輕的威爾第去米蘭考音樂學院但被院方拒絕,這次失敗使威爾第終身難忘。但威爾第意志堅強,他繼續(xù)拜師自學音樂,威爾第幾乎將唐尼采蒂的歌劇總譜全部背熟,他以抄譜的學習方式來頑強地研究和學習德國及意大利當時有名大師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法。1836年威爾第完成他的第一部歌劇《羅徹斯特》(未上演),并正式開始了他的歌劇創(chuàng)作生涯。與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他既不是音樂理論家,也不是歌劇改革者。他出身農民并引以為豪,他廣泛地接觸和了解農民,并不斷地從當?shù)孛耖g音樂中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因此威爾第的歌劇始終在技法上保持著淳樸的鄉(xiāng)土氣息,且獨樹一幟。[2]10-111842 年,歌劇《納布科》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并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次成功使威爾第一躍成為意大利一流的作曲家。他的創(chuàng)作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1840年前后。這是威爾第的成名期。威爾第在意大利的米蘭開始了他的歌劇創(chuàng)作活動,當時的意大利正在遭受法、奧的占領。威爾第也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愛國運動,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的愛國歌曲占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歌劇。1839年初,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貝托》在斯卡拉歌劇院上演,觀眾和輿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秺W貝托》的成功在威爾第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打開了威爾第進軍意大利歌劇界的大門。此后,他便與斯卡拉歌劇院經(jīng)理莫雷利簽訂了創(chuàng)作合同。1842年,威爾第創(chuàng)作的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義情緒為主題的歌劇《納布科》,在首演后大獲成功,其中希伯來人合唱《飛吧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令人熱血沸騰,是威爾第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塊里程碑。
第二時期是1850年左右。這是威爾第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先后創(chuàng)作的《弄臣》《游吟武士》《茶花女》成為歌劇史上的典范之作。1851年初,威爾第僅用了40天就完成了《弄臣》的全部音樂。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首演一再被觀眾的歡呼聲和掌聲打斷?!杜肌泛推渲械哪懈咭粼侂p調《女人善變》不脛而走,傳遍了意大利各地。1853年2月19日,威爾第的歌劇《游吟武士》在羅馬首演。它所取得的成績和《弄臣》相似,大受人們歡迎。繼《游吟武土》之后,威爾第又立即著手歌劇《茶花女》的創(chuàng)作。令人驚訝的是這部作品僅僅花費了威爾第一個月的時間。1853年3月6日,《茶花女》在威尼斯首演,但是由于主要演員選擇不當,觀眾并未認可,直到一年以后重新演出時,才大獲成功,并很快風靡全歐。這三部歌劇作品的問世,奠定了威爾第在歌劇界的成就和聲望。他迅速超越貝里尼和唐尼采蒂,甚至連羅西尼都屈居其后,從此成為意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第三時期是1860年至威爾第去世。這屬于威爾第的晚期,這一時期,威爾第創(chuàng)作了他晚年的精品之作歌劇《阿依達》,并以驚人的精力創(chuàng)作了他晚期最偉大的兩部歌劇,即抒情悲劇《奧賽羅》和最偉大的喜歌劇《福斯塔夫》。1871年12月,以古埃及傳說為背景的歌劇《阿依達》在開羅首演。兩個月后,《阿依達》在威尼斯上演,這部卓越的歌劇,再一次掀起了人們對威爾第的狂熱。觀眾的情緒極其高漲,年愈60歲的威爾第不得不出臺謝幕高達40余次。1887年2月5日,《奧賽羅》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正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首演的場面激動人心,一些國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觀眾一起,如癡如醉地沉浸在劇情中,歡呼聲、掌聲震耳欲聾。74歲高齡的威爾第和主要演員的謝幕花費了15分鐘。演出結束散場后,歡騰的人群抬著大師回到住所,久久不愿離去。威爾第不得不多次到陽臺上與人們揮手告別,以表謝意。最后扮演奧賽羅的演員塔馬尼奧高聲清唱了一曲《歡騰吧》之后,熱情的觀眾才陸續(xù)散去。在以后的幾年,這位高齡的老人又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部杰作——《福斯塔夫》。這既是威爾第最后一部喜歌劇,也是他漫長而輝煌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1901年1月27 日,這位偉大音樂家與世長辭。意大利舉國哀痛。盡管威爾第在遺囑中表示自己的葬禮應該是“非常簡樸的”,但人們傾城出動,情不自禁地涌上街頭,在《飛吧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的合唱聲中,送別最偉大的歌劇藝術大師。[3]
威爾第的歌劇《埃爾納尼》創(chuàng)作于19世紀40年代,這部歌劇是他繼《納布科》后的又一成功之作,歌劇腳本是意大利劇作家皮阿維根據(jù)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1844年3月9日,歌劇《埃爾納尼》于意大利首演成功后,很快就在維也納和其他歐洲大劇院上演,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歌劇使得威爾第一躍成為了國際聞名的歌劇創(chuàng)作大師,而且其中的女高音詠嘆調《埃爾納尼,咱們逃走吧》也成為人類聲樂文獻寶庫中的傳世佳作。
歌劇《埃爾納尼》一共分為四幕:第一幕為《土匪》;第二幕為《客人》;第三幕為《仁慈》;第四幕為《化裝舞會》。全劇主要有四個主要人物:西班牙國王——唐·卡羅由男中音扮演;大公爵——西爾瓦由男低音扮演;貴族——埃爾納尼,又名阿拉貢的約翰由男高音扮演;西爾瓦的未婚妻——愛爾薇拉由女高音扮演。[4]45-47
歌劇《埃爾納尼》的故事大概發(fā)生在16世紀初的西班牙,埃爾納尼本是西班牙貴族子弟,他的父親哥維亞被當時的國王唐·卡洛的父親所殺害,埃爾納尼也被迫淪落為盜匪的頭目。他為了躲避國王唐·卡洛的追殺,在阿拉貢的山中隱居避難,后來成了反叛山民的首領。貴族小姐愛爾薇拉深深地愛戀著英俊的埃爾納尼,埃爾納尼也深愛著愛爾薇拉,雖然她與年老的西爾瓦大公爵已經(jīng)訂婚。國王唐·卡洛也愛上貴族小姐愛爾薇拉,并發(fā)誓要娶其為妻。一天夜晚,國王唐·卡洛來到愛爾薇拉的住處向她表白愛情,但遭到愛爾薇拉的斷然拒絕。當唐·卡洛正要以武力來征服愛爾薇拉時,埃爾納尼出現(xiàn)在她的臥室,正當埃爾納尼與唐·卡洛爭執(zhí)不下的時侯,西爾瓦大公爵來到了,面對未婚妻愛爾薇拉屋里的兩個陌生男人,公爵西爾瓦不免怒火中燒,當即向二人提出要生死決斗。國王唐·卡洛露出自己的王服,并謊稱埃爾納尼是他的部下,喬裝來訪,這才使埃爾納尼得以脫身。然而愛爾薇拉聽信了謊言,以為埃爾納尼已被國王逮捕并處決,她心灰意冷并答應與西爾瓦公爵舉行婚禮。這時埃爾納尼為躲避國王唐·卡洛的追殺,喬裝來到公爵西爾瓦的城堡請求借宿,西爾瓦按照當時西班牙的風俗,將其收留。當埃爾納尼得知自己心愛的愛爾薇拉即將同公爵西爾瓦結婚的消息時,他脫去了喬裝,要求公爵西爾瓦把他交給國王唐·卡洛,并表示寧愿死去也不愿同愛爾薇拉分開。公爵西爾瓦信守西班牙的傳統(tǒng)習俗,拒絕了埃爾納尼的要求,繼續(xù)把他留在城堡中,并保護其安全。他還親自去查看城堡的防衛(wèi)情況,準備阻止國王的搜查。這時埃爾納尼與愛爾薇拉終于有機會單獨相處,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并互吐衷腸。西爾瓦按照當時西班牙的傳統(tǒng)習俗,他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他仍將情敵埃爾納尼藏入自己家的密室里。國王唐·卡洛因找不到埃爾納尼把怒氣發(fā)泄在了西爾瓦身上,要懲罰他,但由于愛爾薇拉出面哀求,才使公爵西爾瓦免于一死。國王饒恕了西爾瓦,但卻把愛爾薇拉當做人質帶走了。等國王走后,公爵西爾瓦把埃爾納尼從自己的密室中放出,然后取出兩把寶劍,欲與埃爾納尼生死決斗。埃爾納尼實在不忍心與自己的救命恩人決斗,于是他把一個號角交給了公爵西爾瓦,并告訴公爵西爾瓦只要他吹響號角,自己將隨時迎接死亡,并獻出寶貴的生命。但是當務之急就是要先從國王那里救出愛爾薇拉。聽了埃爾納尼的勸告,公爵西爾瓦同意與埃爾納尼攜手共同去營救未婚妻愛爾薇拉,正當埃爾納尼抽中簽決定由他去暗殺國王時,外面的禮炮聲響徹四方,國王唐·卡洛當選為神圣羅馬查理曼帝國的皇帝,叛黨被全部抓獲。所有的人、官兵都來向查理曼帝國皇帝唐·卡洛致敬,愛爾薇拉苦苦懇求剛剛登基的唐·卡洛饒恕公爵西爾瓦和所有的叛臣,這時唐·卡洛回憶起了大帝的仁德,便答應了愛爾薇拉的請求,赦免并恢復了埃爾納尼的貴族爵位,并允許他和愛爾薇拉結婚。愛爾薇拉和埃爾納尼在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之后,終于舉行了婚禮。正當他們在埃爾納尼的城堡中度著最幸福的生活時,公爵西爾瓦吹起了那支致人死命的號角,埃爾納尼聽到號角,他以堂堂的武士氣概,毫不違背自己的諾言,當即來到西爾瓦的面前,接過西爾瓦遞過來的一把匕首,自刎在了公爵西爾瓦的面前,而愛爾薇拉看到這樣的場景也悲痛地自刎在埃爾納尼的尸體上。
1.對民族主義的倡導和對愛國主義的禮贊
19世紀初的意大利一直處在外國控制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所以,雖然當時的意大利以歌劇為代表的音樂的創(chuàng)作技法在很大程度上與先前的傳統(tǒng)一脈相承,但其在內容和思想上卻密切地與政治相關,與意大利當時的統(tǒng)一相關。威爾第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在創(chuàng)作上是一個真正民族主義的作曲家,他自己的精神也需要自由,就像意大利急切地需要獨立一樣。面對著貧窮落后、喪失主權的國家,意大利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解放意識此起彼伏。繼兩部成功的愛國主義歌劇(《納布科》和《十字軍中的倫巴第人》)廣受歡迎之后,由雨果的浪漫主義戲劇所改編的《埃爾納尼》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劇中任何有關反壓迫、反奴役、求解放的情節(jié),哪怕是小小的一點暗示和信號,威爾第都會配以激情盎然的旋律和極富感染力的戲劇場面,這些暗示和信號掀起了敏感的意大利愛國觀眾們的熱情。
2.對自由主義的張揚和古典主義的反抗
第一,古典主義有三大主張。其一是理性,其二是規(guī)則,其三是擁護王權。威爾第就針對這三點逐一進行了批駁,并在歌劇《埃爾納尼》的創(chuàng)作當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當時的三一律和悲喜劇之間要有嚴格區(qū)分,這些都是古典主義寫作的清規(guī)戒律,這些極大地束縛了作曲家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古典主義的“三一律”是指藝術作品要遵從時間、地點、情節(jié)三者的統(tǒng)一,一出戲只演一出戲,不能加入別的戲,故事的劇情也必須發(fā)生在同一地點、同一天內。這種要求必然使戲劇結構顯得呆板,也不符合現(xiàn)實邏輯。威爾第在歌劇《埃爾納尼》中,故事的地點和空間隨意轉換,不遵守時間的一致律,打破了古典主義的三一律,使得故事發(fā)展異常豐富,人物形象也形形色色。
第二,歌劇《埃爾納尼》在藝術上也打破了古典主義關于悲喜劇的嚴格界限。全面恰當?shù)剡\用了美丑對照原則,并把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巧妙的糅合在一起,彰顯出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擴大了歌劇藝術的表現(xiàn)領域,堪稱浪漫主義歌劇的杰作。劇中,埃爾納尼與國王唐·卡洛,埃爾納尼與公爵西爾瓦形成鮮明的美丑對比,男女主人公雙雙殉情的悲劇結局和區(qū)區(qū)綠林大盜竟敢教訓國王的喜劇經(jīng)過形成對比,有國王唐·卡洛和公爵堅守自己諾言的對比,所有的這些糅合在一起形成強烈的戲劇對比。
第三,在歌劇《埃爾納尼》的創(chuàng)作中,威爾第還顯示他反對古典主義一味擁護王權。古典主義始終擁護王權,并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威爾第在《埃爾納尼》里以反暴君為主題,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人民反對復辟王朝斗爭的迫切性和尖銳性。劇中對封建王權提出了抗議,也徹底顛覆了國王的形象,使其成了一個躲在柜子里窺探別人隱私的小人。
3.歌劇中先后反復出現(xiàn)一些特色的和辨識度高的音樂素材,逐漸發(fā)展為“準主導動機”的雛形,為整部歌劇旋律帶來了活力
第一,歌劇常常出現(xiàn)的“獵號”動機。這個鮮明特點的“獵號”動機,是第二幕中埃爾納尼將父親留給他的號角交給公爵西爾瓦并發(fā)出誓言時譜寫的旋律。它首先是出現(xiàn)在歌劇的序曲之中,是序曲包含的兩個重要主題之一(另一個是愛情主題)。埃爾納尼懷著對老公爵西爾瓦的愧疚,解下號角,并立下誓言:只要西爾瓦吹響號角,自己將隨時迎接死亡,并向他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歌劇的最后一幕中,當埃爾納尼和愛爾薇拉正幸福地享受著新婚的喜悅時,序曲中那個長笛和雙簧管奏出的主題很快就進入了我們的耳際,這個主題又很快地融入埃爾納尼向老公爵西爾瓦發(fā)誓的那段旋律,成為一個完整的行板。雖然這段音樂在半終止處就被愛爾薇拉的旋律打斷,但仍起到了提醒埃爾納尼以及廣大觀眾那個“致命的誓言”沒有被遺忘的作用。[4]悲劇的色彩也悄悄地做著準備。
第二,“上行跳進的六度音程”的頻繁使用。在歌劇《埃爾納尼》中,向上六度音的大跳象征著情感的飛躍、激情的迸發(fā),與劇本內容的熱情有很大的關聯(lián)。這一樂思在歌劇中留下很多印記,他生動地表達了人們要求掙脫封建束縛,強調個性解放,追求自由愛情的歌劇主題思想??梢哉f,正是受內心所要表達的這種青春洋溢的熱情所驅使,威爾第才使這種向上六度跳進的音樂動機多次出現(xiàn)在不同曲調的旋律中。這種典型的“上行跳進的六度音程”無疑象征著埃爾納尼意氣風發(fā)、積極向上,追求自由的愛情和堅守誓言的英雄氣概。同時它貫穿著歌劇的始終,盡管它總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但卻給全劇帶來了一股青春勃發(fā)、豪情萬丈的氣息。
4.性格鮮明的詠嘆調創(chuàng)作
威爾第在《埃爾納尼》中摒棄了早期意大利歌劇中將詠嘆調作為歌手炫耀技巧、嘩眾取寵的工具,造成劇情停滯不前,歌劇結構松散不連貫的弊病。這部歌劇中的許多著名的詠嘆調成為表現(xiàn)劇中人物心理情感和作品思想內容的重要手段。主要的詠嘆調有男高音埃爾納尼的《宛如鮮花上的露珠》、女高音愛爾薇拉的《埃爾納尼,咱們逃走吧!》、男低音老公爵西爾瓦的《多么不幸,你竟會輕信》以及男中音唐·卡洛的《等著瞧,大膽的老頭!》等等。在創(chuàng)作中威爾第巧妙地把精確的形式與一種不斷增長的情緒相結合。
5.場面緊湊,力圖營造戲劇性的演出效果
威爾第在歌劇創(chuàng)作中,想將早期的意大利歌劇中主題情感和表達方式都過于單一的弊病好好地加以改造。他曾經(jīng)毫不客氣地說過:“我認為,我們的歌劇最大的缺失就是單調?!倍诟鑴 栋柤{尼》中以勇莽的綠林大盜為主角,通緝犯、土匪、貴族、起義者各階層的人物均悉數(shù)登場,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曲折多變,充滿了反抗封建和追求自由的青春氣息。在如此紛雜的背景下,威爾第囑咐臺本作者皮阿維把場景寫得盡量短小精悍,文辭熱烈,真可謂是集浪漫歌劇典型情景之大成。威爾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的劇本作者皮阿維:“短小的戲劇、迅速的進展、飽滿的熱情——熱情至上!”[5]因此,威爾第歌劇中音樂能夠集中體現(xiàn)戲劇性的力量和無以倫比的熱情。他有著通曉情節(jié)和沖突方面——也就是戲劇方面——全部情感的豐富想象力,因而能使戲劇性場面充滿令人激動的表現(xiàn)力。他往往在創(chuàng)作之前對整個戲劇過程有著非常清楚的想象,總是胸有成竹。因此他的歌劇具有一個基本的特點——極具舞臺演出的戲劇效果。
在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劇史上,威爾第堪稱浪漫主義歌劇的杰出代表和不朽的大師?!栋柤{尼》作為他早期浪漫主義歌劇中的一部杰作,其對專制王權和異族侵略的反抗;對民族獨立和愛國熱忱的謳歌都反映在他那火熱的藝術之中。這部歌劇中鮮明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猶如春風拂面一般清新自然,它點燃了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的星星之火,從此以后浪漫主義歌劇如大火燎原一般迅速發(fā)展起來。在這部歌劇中,威爾第基本確定了他未來很多部歌劇在藝術風格上的走向。在歌劇《埃爾納尼》創(chuàng)作之前,威爾第的歌劇大多數(shù)的情節(jié)屬于腥風血雨的通俗劇,包含不真實的人物和荒唐的故事巧合。從早期歌劇《埃爾納尼》到歌劇《路易莎·密勒》,人物刻畫開始具有細致的心理區(qū)分,早期歌劇中生硬的人物感情也漸漸刻畫細膩了。到了歌劇《弄臣》,人物刻畫、戲劇統(tǒng)一和旋律創(chuàng)新都已經(jīng)相當出色。直至歌劇《茶花女》的成功上演,威爾第創(chuàng)作出了浪漫主義歌劇最為輝煌燦爛的杰作之一。旋律靈活、風格親切、人物刻畫細膩等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威爾第的浪漫主義歌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了怎樣的從萌芽到開始發(fā)展,再到一步步的發(fā)展,最后達到頂峰的全部過程。歌劇《埃爾納尼》不但精妙地展示了威爾第個人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更重要的是,它令威爾第蜚聲海內外,并立足于世界歌劇舞臺。威爾第和他的不朽名作歌劇《埃爾納尼》留給了后人無盡的音樂寶藏,開創(chuàng)了19世紀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的新紀元,指出了浪漫主義歌劇前進和發(fā)展的方向,為聲樂藝術的寶庫增添了光輝奪目的累累碩果,鼓舞和啟示了一代又一代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個人的藝術事業(yè)融入時代和民眾的需要,勇于開創(chuàng)符合時代精神、富于藝術激情的音樂藝術的新浪潮。
[1]劉詩嶸.歌劇大師威爾第[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俄]柳波夫·索洛甫嗟娃.威爾第傳[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美]古斯塔夫·科貝.西洋歌劇故事全集:第2冊[M].海德伍德,修訂,張洪島,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4]何新家.威爾第歌劇風格的特征分析與作品詳解[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7,(3):189 -191.
[5]音瑤.威爾第歌劇的演唱風格[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6,(S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