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730010) 魚建英
“山谷中突遇山洪、泥石流災害時逃生路線的選擇”實踐活動設(shè)計
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高級中學(730010) 魚建英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自然災害與防治(地理)》(選修五)中,關(guān)于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教材講述的逃生路線是 “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又如近年來關(guān)于自然災害考查的一道練習題:讀圖回答:
乙圖為甲圖中某地等高線的一部分,實線為等高線(單位:米),虛線為泥石流路線,某游客此時位于O點,則其正確的逃生路線是圖中①~④中的哪一條路線: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參考答案給出的是B,即②。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選擇B的原因是基于教材中“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這個原理。
有山區(qū)生活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要上山、要向高處“跑”是不太容易的,何況是在濕滑泥濘的山坡上向高處“跑”就更不容易。蘭州地處黃河谷地,學生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提出了質(zhì)疑。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jié)綜合實踐課,驗證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突遇山洪和泥石流災害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的現(xiàn)實可能性,讓學生學會正確選擇逃生路線。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野外的山谷中對選定的“垂直于山谷線方向”、“沿與等高線呈45。方向”和“沿等高線方向”三條線路進行逃離對比實驗,選擇最佳逃生路線。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和鼓勵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通過地理實踐讓學生明白理論與實際存在差異。
1. 學生參與校外地理綜合實踐課的安全風險不可控。
2. 真實環(huán)境不可模擬。
3. 逃生的人存在身體、心理和技能差異,特別是心理素質(zhì)。
1. 教師要首先選擇好地點,對實地進行踏勘。
2. 準備秒表、卷尺、水平尺、自制測角儀、紅旗(標志物)、大白灰、口哨、設(shè)計記錄表、計算器。
3. 選擇25名學生,男生15人,女生10人,將學生分成4組,每組3男2女。再選擇7位學生組成計時組,擔任發(fā)令員、計時員和記錄員。
4. 提醒學生著運動服和運動鞋。
5. 告知學生集合地點,集體乘車。
6. 設(shè)計各條線路的用時記錄表(表1)和用時匯總表(表2)。
表1 山谷中突遇山洪、泥石流災害時各逃生路線用時記錄表
表2 山谷中突遇山洪、泥石流災害時各逃生路線各組用時匯總表
表1可以清楚地反映同一組在不同線路中所用的平均時間,有利于比較不同線路的用時長短。表2能反映四條線路的用時情況,更具有廣泛性。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進行一次地理綜合實踐,主要的目的是驗證大家對課本中講的遇到泥石流災害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的質(zhì)疑,同時也可以實踐地形圖的相關(guān)知識。首先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準備。
(二)準備工作
利用地形模型教具給學生指出山谷線,說明山谷線與洪水和泥石流的路徑基本一致。在地形模型教具中用白板筆畫出山谷線,講述并演示四條線路的確定方法(下圖)。學生活動安排:
準備工作既讓學生實踐地形圖的相關(guān)知識,又為下一步活動的進行做好準備,還讓學生充分地熱身,防止在活動過程中受傷。選50米長的路線,主要是驗證在同距離的情況下哪一條線路最省時間。
1. 第一組:在山谷中確定山谷線,并用大白灰描出山谷線。
2. 第二組:用水平儀測定水平線,即某一等高線,量50米長度,用大白灰描出路線①。
3. 第三組:用自制測角儀確定與山谷線垂直的方向,量50米長度,用大白灰描出路線②。
4. 第四組:用自制測角儀確定與等高線呈30。的方向,量50米長度,用大白灰描出路線③。
5. 第五組:用自制測角儀確定與等高線呈45。的方向,量50米長度,用大白灰描出路線④。
6. 計時組練習秒表的使用、發(fā)令員練習口令、記錄員完成各組成員的姓名登記。
(三)活動規(guī)則
1.各組均按線路④③②①的順序進行輪流測定,記錄每組每位成員的時間。
2.五個小組,從第一組開始各組依次進行線路實踐。
3.給計時組強調(diào):這是一個活動,既要公平公正、又要科學準確。(保證時間的準確)
(四)展開活動
1.第一組學生先進行線路④實踐。
2.第二組學生準備。
3.計時員明確:固定每位計時員負責記錄一位(同學都相互認識)。
4.發(fā)令員在起點組織第一組的五位成員準備出發(fā),并負責與終點的記錄員聯(lián)絡,確認終點準備好時,給出出發(fā)的口令(吹一聲口哨)。
5.記錄員等到每組成員全部到達后,按姓名分別記錄每位學生的成績。
6.各組輪流在每一條線路上實踐。
每組都從同一線路開始,并且順序相同,這樣能使結(jié)果更趨于真實;每組輪流進行,各組都有休息的機會;從線路④開始,依次進行,把水平的路線放在最后,可能更有利于反映“水平”和“向上”路線的難易;記錄組的固定和分工,更利于保證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五)結(jié)果統(tǒng)計
記錄組在線路實踐結(jié)束后,及時計算各組在每一條線路中的平均時間,并匯總四條線路五個組的總平均時間,給出初步結(jié)論。
1. 各組對本組成員在實踐活動中優(yōu)點和不足進行小結(jié),并提出此活動中的不足和改進措施,完成各組的綜合實踐課總結(jié)。
2. 各組對記錄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提出最佳逃生路線,并闡述理由,完成實踐報告。
大家通過此次活動,經(jīng)歷了不同逃生路線,感受到了逃生路線選擇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種自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