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年 朱文革 朱漢橋 劉立軍 盧紅松 楊尚武
茭白延秋栽培關鍵技術
李茂年 朱文革 朱漢橋 劉立軍 盧紅松 楊尚武
導讀:武漢地區(qū)茭白延秋栽培,可對水田作物合理輪作換茬,提升單位面積的生產效益。利用秋季溫差大的特點,可提升茭白品質,豐富菜籃子品種。其關鍵技術是注意選用優(yōu)良一季茭品種,合理育苗定植,加強肥水管理和田間耥田、去雜、去劣、割殘株,及時采收上市。
茭白延秋栽培主要是提升茭白品質,豐富市場蔬菜品種,緩解茭白傳統(tǒng)的單季栽培一次性采收后單位面積產量低、經濟效益也難以實現(xiàn)最大化的難題,現(xiàn)將延秋后茭白栽培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秋茭白10月中旬上市,11月下旬結束,667 m2產量900 kg,均價2.5元/kg,667 m2產值2 250元。
2.1 品種選擇
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耐高溫、商品性好的一季茭品種。
2.2 育苗
在4月下旬將選好的良種,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35 cm,窄行20 cm,穴距30 cm,每穴3~4株苗,用快刀將母株分開,分墩定植在空白田。
2.3 定植
在7月下旬將種苗田中生長過旺、過弱或特別嫩綠、整齊度不好的茭墩剔除后,將種墩上的茭葉超過1 m以上的部分割去,減少葉片蒸發(fā),將種墩從田間挖出并用快刀縱劈成小墩,每小墩帶茭苗2~3株。按寬窄行進行定植,寬行60~70 cm,窄行40~50 cm,株距25~30 cm,每667 m2定植4 000穴左右。
2.4 施肥管理
在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人糞尿3 000~3 500 kg作基肥。定植成活以后開始追肥,栽后10~12天,667 m2施45%高氮高磷三元復合肥30 kg;第二次追肥在前次施肥后的15~20天,667 m2施高氮高磷三元復合肥30~50 kg或其他相應肥料;第三次在8月底9月初,667 m2施45%高氮高鉀三元復合肥20 kg;第四次,當3%~5%的茭白采收后,視葉色巧施催茭肥,一般667 m2施45%高氮高鉀三元復合肥15~20 kg,葉色濃綠的田塊可以不施。
2.5 水深管理
一般按淺-深-淺-露-深-淺的原則進行。插苗時淺水;插后深水返青;淺水促蘗;8月下旬9月初茭白封行前,進行露地擱田,控制無效分蘗,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孕茭時深水護茭,但灌水深度不超過茭白眼;采茭結束后淺水活根,促進茭白地上部的營養(yǎng)回流至地下部;越冬期間,保持田間1~2 cm水深,防止茭苗冬芽凍傷。
2.6 耥田、清理枯老茭葉
茭白定植成活開始至封行前,每隔7~10天耥田除草1次,共3~4次。第一次靠近根旁,以后逐次選離6~7 cm,以免傷根。第一次耥田除草時,可結合施肥、補缺,同時摘除抱莖的枯鞘葉,做到拉葉不傷苗,行間無倒苗,促進茭白早發(fā)。
2.7 去劣、去雜及割殘株
10月中下旬采茭時,發(fā)現(xiàn)有雄茭、灰茭及變異株的茭墩時,做好標記后清除干凈,以便來年提純茭白種性和提高產量,秋茭收獲后,在冬季將田間植株、殘留莖葉齊泥割除并燒毀。
2.8 病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有二化螟、長綠飛虱,可用5%銳勁特(氟蟲腈)1 000倍液加10%吡蟲啉1 000倍液防治,并兼治長綠飛虱。主要病害有銹病、胡麻斑病、紋枯病,可分別使用15%三唑酮1 000倍液,50%撲海因1 000倍液、5%井岡霉素500倍液防治。三唑酮只準在苗分蘗期防治1次,禁止在孕茭期使用。
2.9 采收
當茭白3片外葉長齊,心葉短縮、孕茭部分膨大,葉鞘由抱合而分開,并露出白色茭肉1~1.5 cm時,即可采收上市。秋茭早期采收,2~3天1次,后期氣溫低,茭白老化慢,可以4~5天采收1次。采收時不要踩傷鄰近的幼茭;并追施1次速效肥,以促進二茬茭的發(fā)育膨大,提高單產。
李茂年,朱文革,劉立軍,武漢市蔡甸區(qū)蔬菜科技推廣站,430100
朱漢橋,蔡甸區(qū)農業(yè)行政執(zhí)法大隊
盧紅松,楊尚武,蔡甸區(qū)侏儒原種場
201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