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櫻青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浙江余姚315400)
·論 著·
全憑靜脈麻醉與靜脈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李櫻青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浙江余姚315400)
目的探討全憑靜脈麻醉與靜脈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肝葉切除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肝葉切除術患者63例,隨機分為2組,試驗組采用靜脈麻醉加用硬膜外阻滯,對照組采用靜吸復合全麻,記錄2組患者術中血壓、心率、手術時間、患者清醒拔管時間及麻醉藥品的用量。結果試驗組較對照組清醒拔管時間呈明顯縮短(P<0.05),麻醉用藥總量明顯降低,術中血壓、心率等指征更穩(wěn)定。結論靜脈復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葉切除術,可以減少靜脈麻醉藥物用量,并且術中血壓、心率穩(wěn)定,術后蘇醒拔管迅速,更有利于肝癌肝葉切除患者的手術。
肝切除術;麻醉,靜脈;麻醉,硬膜外
部分肝葉切除術是肝臟外科常見手術方式,其創(chuàng)傷大、應激反應強烈,引起神經內分泌反應,血管收縮,時間過長將造成組織損傷和細胞死亡而損害肝功能。因此穩(wěn)定的循環(huán)功能和保護肝臟功能是手術的關鍵,這就要求選擇麻醉方式達到鎮(zhèn)痛完好,肌肉松弛良好,避免缺氧和長時間低血壓。本文比較全憑靜脈麻醉與靜脈復合硬膜外麻醉的臨床效果,以尋求更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肝葉切除術的患者63例,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齡30~66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學會全身狀態(tài)Ⅰ~Ⅱ級,隨機分為靜脈復合硬膜外麻醉組(試驗組)和靜脈麻醉組(對照組)。試驗組34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51.7±4.1)歲;對照組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齡(52.1±3.4)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2h均常規(guī)口服安定5mg,術前30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3mg,患者入手術室即開放靜脈通道,輸注乳酸鈉林格液6~8mL/kg。試驗組先行硬膜外阻滯,T5~7硬膜外穿刺,經硬膜外導管注入2%利多卡因4mL,測出平面后行誘導插管,插管后經硬膜外導管注射1%羅哌卡因50mg,每2h追加4mL。2組均采用咪達唑侖0.1mg/kg+芬太尼2μg/kg+維庫溴銨0.1mg/kg全麻誘導插管,術中維持采用丙泊酚3~6mg·kg-1·h-1,芬太尼0.1~0.2μg·kg-1·min-1持續(xù)靜脈泵入,維庫溴胺0.05mg/kg間斷靜脈注射。
記錄患者一般情況、手術種類、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停藥至自主呼吸恢復的時間)、睜眼時間(停藥至呼之睜眼的時間)、拔管時間(停藥至拔除氣管導管的時間),記錄術中心電圖、平均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心率變化等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用藥量:試驗組術中芬太尼、維庫溴胺、丙泊酚用量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麻醉藥品用量比較(xˉ±s,mg)
2.2 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麻醉前2組平均動脈
壓和心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插管后、切皮時、拔管后的平均動脈壓、心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麻醉前相比,對照組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在拔管后明顯增高(P<0.05),試驗組各時段平均動脈壓和心率與麻醉前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同時間段MAP、HR的變化情況(xˉ±s)
2.3 清醒時間比較:試驗組患者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拔管時間比對照組差異明顯縮短(P<0.05),見表3。
*P<0.05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
手術對肝功能影響的關鍵在于麻醉用藥、麻醉技術和手術操作對肝血流的影響,而決定肝血流的最根本因素是α受體介導的交感神經功能。硬膜外阻滯是一種不完善麻醉方式,術中牽拉臟器等可能會導致內臟的大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傳導出現不良刺激而產生阻滯作用,易引起術中心血管反應[1]。全憑靜脈麻醉技術可控性好,是臨床手術主要麻醉方法之一[2],但麻醉用藥量多,不良反應大。不能完全阻斷手術區(qū)域傷害刺激所引起激素合成及分泌向中樞傳導,血漿兒茶酚胺和血管緊張素增高,術后疼痛加劇,麻醉風險明顯增高[3]為滿足手術肌肉松弛和無痛要求,就需要增大麻醉藥用量,這將帶來更大不良反應;若減少藥用量,鎮(zhèn)痛不完善,患者清醒時可因切口疼痛而至血流動力學的劇烈波動,誘發(fā)危險。全麻與硬膜外復合應用可綜合2種麻醉方法的優(yōu)點,明顯減少全麻藥用量及肌肉松弛藥的殘余作用,血壓、心率平穩(wěn),縮短患者術后蘇醒時間,也減少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干擾[4];利于早期下床活動。并且硬膜外麻醉還可以阻斷交感神經-腎素-腎上腺髓質軸反應,抑制α受體介導的交感神經功能,減少兒茶酚胺的釋放,穩(wěn)定血液動力學。本研究試驗組在插管后、切皮時、拔管后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明顯低于對照(P<0.05),與麻醉前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試驗組的血流動力學較對照組更穩(wěn)定。
本結果證實試驗組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胺用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發(fā)現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可以減少全麻藥用量[5],考慮硬膜外阻滯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降低傳入神經電興奮而致中樞鎮(zhèn)靜催眠閾值降低,使對麻醉藥品的敏感性增加引起。同時,減少靜脈麻醉藥物的用量,從而使患者從停藥致清醒拔管的時間明顯縮短,本研究表明術后試驗組睜眼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比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支持上述結論。
[1]李知平,林永鋒,黃文鋒.全靜脈麻醉與靜吸復合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yī)院,2010,10(6):51-52
[2]章艷君,劉金柱.全憑靜脈麻醉下小兒腹腔鏡手術對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17(1):45-47.
[3]賈建民.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在老年人上腹部手術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9,16(6):472-473.
[4]李小鋒,王霞,陳星,等.雷米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老年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09,16(9):31-32.
[5]BIGLER DR.Lung function changes during anesthesia and thoracic surgery[J].Ugeskr Laeger,2009,165(3):232-233.
(本文編輯:趙麗潔)
R614.2
B
1007-3205(2013)03-0344-02
2012-02-27;
2012-03-24
李櫻青(1978-),女,浙江余姚人,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臨床麻醉學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