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山李 溥李文忠劉 毅任 一陸耀宇
1.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貴州 都勻 558000;2.貴陽中醫(yī)學院2009級骨傷專業(yè)研究生,貴州 貴陽
水族止痛膏治療Colles骨折初期疼痛的療效研究
胡建山1李 溥1李文忠1劉 毅2任 一1陸耀宇1
1.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貴州 都勻 558000;2.貴陽中醫(yī)學院2009級骨傷專業(yè)研究生,貴州 貴陽
目的:探討水族止痛膏治療Colles骨折初期疼痛的臨床療效并探討其鎮(zhèn)痛的作用機制。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60例Colles骨折初期疼痛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入院后均立即行手法復位石膏托外固定,成功固定后2小時治療組給予水族草藥止痛膏外敷;對照組給予基質(zhì)膏 (安慰劑)外貼。兩組給藥方式均為每日1次,療程均為6天。分別于用藥前及用藥后2、4、6天分別觀察患者疼痛的變化情況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并于同期抽取靜脈血液檢測血清中5-HT含量。結(jié)果:治療組30例:臨床治愈17例(56.67%),顯效7例(23.33%),有效6例(20.00%),無效0例(0.00),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30例,臨床治愈4例(13.33%),顯效5例(16.67%),有效14例(46.67%),無效7例(23.33%),總有效率為7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用藥后2、4、6天時VAS值和血清中5-HT含量水平分別與對照組相同時間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水族草藥止痛膏外貼治療Colles骨折初期疼痛具有很好的鎮(zhèn)痛效果,其機理可能與降低患者血清中致痛因子5-HT的含量水平有關。
水族;止痛膏;Colles骨折;療效評定
Colles骨折(橈骨端伸直性骨析)初期疼痛屬于急性疼痛的范疇,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癥狀。目前臨床上治療骨折初期疼痛大多以西藥為主,但由于西藥鎮(zhèn)痛藥多有成癮性、耐藥性等不良反應。如何有效地緩解Colles骨折初期疼痛,一直是骨傷科臨床研究熱點。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中醫(yī)藥在治療骨折初期疼痛方面顯示出很大的優(yōu)越性。本研究應用我院挖掘整理的水族民間止痛膏治療30例Colles骨折初期疼痛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骨傷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1]、高等醫(yī)學院校教材 《外科學》[2]以及參照 《疼痛學》[3]中關于Colles骨折及骨折初期疼痛的診斷標準。
1.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有明確的外傷史,局部癥狀,典型的 “餐叉”畸形。體征為疼痛、腫脹、壓痛、功能障礙,X線攝片確定Colles骨折。
1.1.2 中醫(yī)辨證標準 Colles骨折初期致局部疼痛,壓痛、功能障礙、舌質(zhì)淡紅或紫暗,脈弦澀或弦緊,為氣滯血瘀型患者。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Colles骨折初期疼痛的患者;中醫(yī)辨證為氣滯血瘀型;②采用手法閉合復位石膏托外固定方法;并且復位成功者;③骨折后8小時內(nèi)就診者;④年齡最小18歲、最大65歲;男女均可。⑤受試前未接受過任何與本病相關的治療者;⑥在實驗療效評價期間能夠不接受其他任何治療;并能自愿接受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完成全部研究者;⑦無智力及精神障礙,語言表達能力正常,對自身疼痛及一般狀況有判斷能力,且能合作評價疼痛程度者;⑧疼痛強度在重度疼痛以下 (VAS)評分<7;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SAS標準分<50。
1.3 排除標準 ①年齡<18歲或>65歲;②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確判斷疼痛程度者;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SAS標準分≥50,疼痛強度為重度疼痛(VAS評分)≥7;③術(shù)前及治療觀察期間使用其他鎮(zhèn)痛藥者;患肢出現(xiàn)張力性水泡、骨筋膜間室綜合征者;④合并上、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或橈腕關節(jié)脫位者,或手法閉合復位石膏托外固定失敗者;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骨折者;⑤橈骨遠端開放性骨折及伴有神經(jīng)損傷者;患肢嚴重腫脹者及皮膚破損者;⑥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⑦已知對本藥過敏者;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⑧其它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1.4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2011年7月~2013年1月在貴州省黔南州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門診或住院的60例Colles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5.47±10.08)歲。病情分級:輕者6例,中者21例,重者3例,損傷部位:左手13例,右手17例。病程為2.5~7小時,平均病程為(5.03士1.33)小時。用藥前S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35~49分,平均為(41.03士4.35)分。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7.03±9.661)歲。病情分級:輕者7例,中者21例,重者2例,損傷部位:左手14例,右手16例。病程為3.0~7.5小時,平均病程為(5.01士1.33)小時。用藥前Sung焦慮自評量表(SAS)標準分:37~48分,平均為(41.23士2.94)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分級、損傷部位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2.1 藥物 (1)水族草藥止痛膏:由蚯蚓、水冬瓜根皮、酸咪咪、野葡萄根皮、鬼針草、芭蕉根、接骨尾、大小血尾、五加皮、野花椒根皮、小仔雞 (以剛出殼為好)等15味水藥組成,其藥物以 《水族醫(yī)藥寶典》標準為準[4]。藥物膏劑制作除蚯蚓70℃干燥粉碎過120目篩得細粉備用外,上述其他水藥加8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回收乙醇并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60℃)的稠膏;取上述稠膏,依次加入由聚丙烯酸鈉、明膠、甘油、甘羥鋁、尼泊金乙酯制成的基質(zhì)中,攪拌均勻后,涂布,蓋襯,切片,制成膏劑,規(guī)格:7.5cm× 7.5 cm,由本院制劑科生產(chǎn)。(2)安慰劑(基質(zhì)膏):僅由基質(zhì)組成,其規(guī)格、大小加工過程與水族草藥止痛膏相同。
2.2 治療方法 兩組手法復位成功后,于患肢橈背側(cè)行掌屈尺偏位石膏托外固定,固定范圍為肘下3cm至手背掌指關節(jié)。成功固定后在患處掌側(cè)剪開一個約6.0cm×6.0cm大小的洞,用膏藥外敷于洞處。治療組給予水族草藥止痛膏貼于患處;對照組給予基質(zhì)膏貼于患處,兩組治療均為每日外貼1貼,療程均為6天;
2.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分別于用藥前、用藥后2、4、6天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簡
稱VAS)進行評定。(2)5-羥色胺(5-HT)測定:采用ELISA法(試劑購置于德國IBL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20930)。(3)安全性觀察:分別于用藥前、用藥后6天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胸悶、皮膚過敏反應及實驗室檢測肝功能(ALT)、腎功能(BUN、Cr)、血尿常規(guī)檢查。
2.4 療效評定標準 按文獻推薦的VAS加權(quán)值的計算方法[5]進行療效評定。(1)臨床治愈:VAS的加權(quán)值≥75%;(2)顯效:50%≤VAS的加權(quán)值<75%;(3)有效:25%≤VAS的加權(quán)值<50%;(4)無效:VAS的加權(quán)值<25%??傆行剩剑ㄅR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資料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0例:臨床治愈17例(56.67%),顯效7例(23.33%),有效6例(20.00%),無效0例(0.00),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30例:臨床治愈4例(13.33%),顯效5例(16.67%),有效14例(46.67%),無效7例(23.33%),總有效率為7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用藥前,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2、4、6天,治療組疼痛程度 (VAS值)分別與對照組各時段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用藥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用藥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 用藥前 用藥后2天 用藥后4天 用藥后6天治療組 30 4.27±0.67★3.03±1.13★0.87±0.56★0.55±0.27★對照組30 4.33±0.47 6.03±0.86 4.61±0.96 2.16±1.15
3.3 兩組血清中5-HT含量比較 用藥前,兩組血清中5-HT含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2、4、6天,治療組血清中5-HT含量分別與對照組各時段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中5-HT含量比較(ng/ml,±s)
表2 兩組血清中5-HT含量比較(ng/ml,±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例數(shù) 用藥前 用藥后2天 用藥后4天 用藥后6天治療組 30 134.33±9.22★122.23±9.29★89.19±5.33★76.44±6.14★對照組30 134.89±7.81 152.16±11.14 138.72±8.38 115.89±7.91
3.4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不良反應發(fā)生。
中醫(yī)學認為,外傷引起骨折初期疼痛多由于人體筋骨脈絡的受損,血離經(jīng)脈或壅阻于脈中,瘀積不散,而成瘀血,致使脈絡受阻,氣機運行失常,從而導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臨床表現(xiàn)為:疼痛固定于患處,多為刺痛、拒按,局部多有瘀血腫塊。正如 《圣濟總錄.傷折惡血不散》說:“若因傷折,內(nèi)動經(jīng)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血瘀結(jié)不散,則作腫作痛。”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骨折使受損組織遭到強烈的傷害刺激,導致受刺激細胞或神經(jīng)末梢釋放致痛因子,與相應的受體結(jié)合,使傷害性感受器激活或興奮性增強,組胺、Ach、5-HT和ATP等是直接從受刺激或損傷細胞中溢出,代謝產(chǎn)物堆積,作用于游離神經(jīng)末稍,產(chǎn)生痛覺傳入沖動,進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引起痛覺[5]。本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用藥后2、4、6天時VAS值和血清中5-HT含量水平分別低于對照組相同時間點的VAS值及5-HT含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水族止痛膏是從水醫(yī)外用專治跌打損傷的組方中挖掘整理出用于治療骨折后疼痛的方劑,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研究結(jié)果表明,水族止痛膏具有明顯緩解Colles骨折初期疼痛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與水族止痛膏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血液回流,減少5-羥色胺致痛物質(zhì)的釋放[6],提高痛閾有關。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1.
[2].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58-759.
[3]韓濟生主編.疼痛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2,3-570.
[4]中共三都水族自治縣委員會,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水族醫(yī)藥寶典[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7,7-189.
[5]徐建國主編.疼痛藥物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59.
[6]Jones SL.Descending control on nociception.In:LightAR eds,Theinitial processing of pain and its descending control spinal cord and trigeminal system[J].Basel Karger,1992:295.
R683
A
1007-8517(2013)12-0077-02
2013.04.25)
貴州省中醫(yī)藥民族醫(yī)藥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QWF2012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