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慧嚴彩紅
湖北理工學院醫(yī)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湖北理工學院大學生心肺復蘇知信行調查
曹曉慧1嚴彩紅2
湖北理工學院醫(yī)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3
為了解湖北理工學院在校大學生心肺復蘇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基本情況,本研究依據(j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理論中的知信行模式,通過調查獲取在校大學生既往接受心肺復蘇知識健康教育情況、心肺復蘇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和主要需求等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湖北理工學院大學生對心肺復蘇的的專業(yè)知識了解的比較少,相關知識的知曉率比較低,需要健康教育干預。
大學生;心肺復蘇;知信行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將大學生作為普及心肺復蘇知識的切入點,不僅使大學生自己很快學會基本急救技能,成為大學特殊社區(qū)肺疾病高危人群目擊者中有效的施救者,還能通過他們對其周圍人群起到間接影響和幫助作用[1]。因此對大學生開展心肺復蘇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專家呼吁應對青少年的急救知識宣教給予更多的關注[2]。本研究依據(j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理論中的知信行模式,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在校大學生既往接受心肺復蘇知識健康教育情況、心肺復蘇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和主要需求等資料。
1.1 研究對象 針對對湖北理工學院電氣、化材、數(shù)理三個專業(yè),共抽取237人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由湖北理工學院醫(yī)學系領導、教師和護理本科學生組成課題組,對湖北理工學院237名非醫(yī)學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心肺復蘇知識、心肺復蘇技能的知信行情況調查,調查問卷自行設計。現(xiàn)場調查采用匿名自填問卷方式,由經(jīng)過培訓的人員負責,以班級為單位集中進行,答卷結束當場收回。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問卷收回后,統(tǒng)一格式,輸入計算機分析。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檢查,篩除廢卷,對合格問卷進行編碼,EXCEL程序,用SPSS12.0和SAS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2.1 既往接受急救教育的情況 從既往接受急救教育的情況來看,人群中有47.7%的學生在這次調查以前接受過心肺復蘇術,有47.2%的學生知道心肺復蘇術的作用,10.2%的學生在這次調查以前受過心肺復蘇術的培訓,1.4%的學生在真人身上實施過心肺復蘇術。
2.2 對急救知識的需求情況 從調查中對急救知識的需求情況來看,67.1%的人認為大學生應該掌握心肺復蘇術的操作;55.4%的人認為學校應該加大力度普及心肺復蘇術;71.5%的人愿意了解心肺復蘇術這方面的知識。
2.3 對急救知識及急救技能的了解程度 學生對有關心肺復蘇知識及心肺復蘇技能的回答結果共6個:①判斷心臟停跳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②心肺復蘇術的黃金時間段是多少?(五分鐘內);③胸外按壓的部位為?(胸骨中下部);④心肺腦復蘇的順序是(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⑤在心肺復蘇中,進行一個循環(huán)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比例是多少?(30∶2);⑥心肺復蘇成功的有效指標(①可觸及大動脈搏動②病人恢復自主活動③病人口唇、顏面部轉紅④自主呼吸開始出現(xiàn))。
項目 回答正確人數(shù) 回答正確率93 39.2% b 44 18.6% c 35 14.8% d 88 37.1% e 54 22.8% a f 67 28.3%
3.1 大學生對心肺復蘇知識既往知信行情況 本調查顯示大學生急救知識、急救技能水平低下。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大學生對相關專業(yè)知識的了解是非常不足的。
3.2 大學生對心肺復蘇技能的需求與興趣 大學生對急救技能的需求與興趣都非常高,對獲取急救知識和技能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他們渴望學習一些急救技能,了解一些最基本的醫(yī)療知識,認為學習并利用幾種急救技能不但能進行自我保護,在緊急情況下對他人也有很大幫助。本組資料顯示大學生在這方面的干預前景還是很大的。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應該采取必要的行動和措施對大學生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進行干預。
4.1 加強重視做好宣傳動員 大學生是一個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的群體,對在大學生中間進行心肺復蘇的普及成本低,收效好。但是急救知識的普及僅靠大學生本身來提高是不夠的,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把大學生這個資源利用好。為真正想接受這個培訓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4.2 開設相關課程提高普及率 意外隨時可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急救也關乎每個生命。所以本研究者認為,不管在醫(yī)學類還是非醫(yī)學類的專業(yè)開設相關的課程普及急救的知識時很有必要的。針對非醫(yī)學類的學生開展相關課程不必要很深,主要以大家掌握這項知識和技能就行。
4.3 采用多樣形式力收更好效果 通過本次活動后經(jīng)驗得出,運用多種形式,大家感興趣的形式能在一定的范圍內收到良好的效果。
[1]鄒圣強,許化溪,鄭金旭,等.綜合性大學開設《院前急救醫(yī)學》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9(27):794.
[2]關金保,溫新華,張雁等.青少年兒童普及急救知識技能的有效途徑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學,2001,7(1):31.
R473.2
B
1007-8517(2013)03-0066-01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