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玲 曾衛(wèi)平
(1.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長沙 410076; 2.湖南城市學院 湖南益陽 413000)
體育教學評價是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學習評價的改革是關系到體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多年來,普通高校健美操課學習評價內容和標準缺乏科學性,評價主體不夠突出,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過分強調統(tǒng)一性標準,一般都是采用教師一次性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設計有助于學生進步和發(fā)展的評價方法,用全新的觀念要求,構建一套健美操課程評價體系,對于當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隨機抽取長沙理工大學4個健美操教學班為研究對象,共計120人,在抽取的班級中隨機抽取2個為實驗班,其余2個班為對照班。
(1)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有關教育評價、學習評價的文獻資料和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
(2)調查法。調查湖南省較有代表性的12所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及評價情況,就有關健美操技能評價的具體實施情況向從事教育評價和健美操教學方面的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
(3)實驗法。運用對比實驗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實驗前后比較。
(4)數理統(tǒng)計法。將所得數據運用Excel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理統(tǒng)計。
(5)邏輯分析法。依據統(tǒng)計數據分析健美操課教學評價體系的作用和意義,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做出分析與判斷。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專項運動基礎和身體素質情況
表2 健美操課學生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和權重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體育成績、技術考核成績T檢驗分析結果表(n=120)
選取長沙理工大學4個健美操班進行教學對照實驗(2個實驗班,2個對照班),每班30人,進行一個學期(共計15周)的教學實驗,實驗班與對照班由同一個教師上課,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實驗班采用新構建的評價方案,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評價方案進行評價。實驗前曾測試,兩組學生健美操基礎與身體素質表現(xiàn)基本一致(見表1)。
兩組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上課教師均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案,實驗組教學計劃和安排分為理論課、健美操基本素材教學、成套動作的學習、小組創(chuàng)編操、創(chuàng)編操表演等幾個方面。采用分組教學模式,把學生隨機分成幾個小組,由體育骨干擔任組長,課堂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糾錯、測評、創(chuàng)編操及表演等。健美操課的考試和評分也改變傳統(tǒng)的一次性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采用師評、學生組內互評、學生組間互評、學生自評、師生共同評價等方法,及時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同時根據新構建的評價指標和權重,不定時的分階段將測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中,將進步幅度作為評分要素之一,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有效性。
體育課程評價是促進課程目標實現(xiàn)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建立多元化評價內容、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評價體系是體育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體現(xiàn)[1]。在體育多元化評價中,評價因素決定評價結果,因而確定評價因素是構建評價體系的關鍵。結合健美操特點、學生學習的本質特征和外在表征確定評價指標的內容,選擇從事教育評價和健美操教學方面的專家,發(fā)放評定指標體系的調查表,然后將結果作統(tǒng)計處理,得到權重系數,將健美操課學生學習評價指標進行歸類、合并、篩選,同時再根據可操作化原則,用簡單易測的指標代替復雜的或看似精確但難以操作的指標,得到最有代表意義的指標,設計綜合評分指標表(表2)。
表5 學生自我評價心理素質及社會適應性情況和對教學評價內容滿意程度統(tǒng)計(%)
表4 實驗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行為能力分析結果表(n=120)
教學實驗后,采用新評價體系,計算出實驗組每位學生體育成績綜合得分,并與對照組成績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體育成績和技術技能分數均有顯著差異(P<0.05)(表3),表明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于學生的健美操學習產生了不同影響。教學中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高于對照組。新構建的評價體系體現(xiàn)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與健美操課程目標相一致,注重評價內容多元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既注重過程評價,又注重效果評價,充分體現(xiàn)了層次性、選擇性、個體性和人文關懷,鼓勵和支持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
從表4可以看出,新的評價法可以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驗班在身體素質、行為能力、課堂表現(xiàn)、自覺參與課余鍛煉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班,此外把“參加校內外公開表演、比賽”作為附加分,激勵了學生更加主動地努力學習與提高,從表4可知,實驗期間實驗組有14人參加過學校集體表演或比賽,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實驗組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建立起長期的健康體育意識,樹立終生體育觀。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而言,除最重要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外,還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5]。從表5可知,實驗組學生在心理素質、社會適應性上的自我評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是典型的應試教育下的產物,與現(xiàn)代素質教育思想相違背。而實驗組的學習評價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學生在自評、互評中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評價觀,提高了自評、合作與鑒賞能力,在教師評價中培養(yǎng)了學生不怕挫折,精益求精,力爭優(yōu)秀的競爭精神與意識,為形成健康的心理,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
從表5中可知,實驗班級學生對健美操教學評價內容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班。說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健美操教學特點構建的健美操教學評價體系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深受學生的歡迎。新評價體系在重視技術技能的同時,強化參與及效果;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情感態(tài)度評價,對學生實施個體化評價,以進步幅度評價學生體育成績,從而激勵學生,使學生健美操學習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健美操課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注重學生個性與能力的發(fā)展,強調學生創(chuàng)造性與實踐能力,重視情感、態(tài)度、行為表現(xiàn),實施個體化評價,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教育思想[2]。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與綜合素質,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2)評價指標的選擇具有代表性,標準設計符合普通高校學生健美操學習水平,評價內容符合教學評價目的和學生的身心要求,具有普遍意義,對豐富和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具有現(xiàn)實意義。
(3)學習評價方法改革成功之處在于轉變了評價觀念,由重技術到重身心健康發(fā)展,評價內容轉向多元化評價,評價方法采用客觀與主觀相結合,終結性與過程性相結合,評價主體由單一的教師轉為教師主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三者結合起來,較全方位地評價了學生的運動習慣、知識技能、學習態(tài)度、進步幅度、交往與合作能力等。
(1)健美操課教學評價指標設計最基本的問題是指標設計的原則、內容和思路等。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還須逐步完善規(guī)范化指標體系和個性化指標體系評價,如何設計科學客觀的、量化的、便于操作的健美操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是體育教學改革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有待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2)對情感、態(tài)度、學習過程等非學業(yè)評價指標體系的方法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探討,進一步明確其作用,有效發(fā)揮其對教學系統(tǒng)的綜合功能。加大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主體綜合能力的評價,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3)為了淡化成績評價中的甄別、選拔功能,建議本評價系統(tǒng)確定的最終體育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制,即:將成績評價中的百分制轉換為優(yōu)(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4個等級。
[1]張曉瑩,劉志宏,王立平,等.體育院校健美操普修課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0):1388-1391.
[2]林萍,崔英敏.健美操課程學生體育成績綜合評價的實驗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1(2):48-50.
[3]莊斌.對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課學習評價的調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4]賴錦松,余衛(wèi)平.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武術課學習評價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4):105-107.
[5]瞿林.大學體育課程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1):57-59.
[6]張孟紅.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健美操課程評價方法的改革實驗[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6):104-106.
[7]宋文波.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課程學習評價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9).
[8]楊小帆.基于徑向基模糊神經網絡模型的體育學習評價研究[C].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