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陳祖德講棋時首先講的就是“學下棋首先要學做人”,只有寵辱不驚,能進能退,方能應變自如
人生如棋局,每個人都有落子收官的那一天。11月1日,68歲的圍棋泰斗陳祖德走了。
有人把陳祖德譽為新中國圍棋的脊梁,這話毫不為過。他是新中國第一代國手,首創(chuàng)圍棋“中國流”布局,他是我國第一個戰(zhàn)勝日本職業(yè)圍棋九段的棋手,當圍棋要從中國體育項目中被取消時,他又與圍棋名宿王汝南、華以剛、羅建文、聶衛(wèi)平等聯(lián)名上書中央領導,呼吁保留圍棋項目。同樣還是他,創(chuàng)辦了當年的圍甲聯(lián)賽,為今天中國圍棋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人才輩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一生在黑白世界中呼風喚雨,堪稱一代傳奇,棋盤外的他又是一個與癌癥頑強抗爭的斗士?!冻阶晕摇肥撬淖詡鲿彩撬吷淖非蟆?/p>
生命斗士,戰(zhàn)斗不止
11月5日和7日這兩天,陳祖德悼念儀式和遺體火化分別在北京中國棋院和八寶山公墓舉行,數千名各界人士紛紛前往吊唁,向大師送行。
中國棋院二樓會場改成了追思會,花籃源源不斷地送來,作為中國棋院第一任院長,陳祖德的足跡踏遍了棋院的每一個角落,如今,遺照中的陳祖德,面容消瘦,目光親和。多年來,熟悉他的人無不稱他為人善良寬厚,待人處事毫無大師架子。陳祖德當年曾經帶給我們“力挫日本九段”的勝利喜悅,他更用自己的品格告訴了世人,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都會認為癌癥與死亡如影隨形,但對于陳祖德,整整32年他都與胃癌頑強對弈,不可思議的是,他一直是這場棋局的勝者。直到32年后的今天,當更兇惡的胰腺癌向他襲來,他終于倒下了。倒下并不等于失敗。正如他在《超越自我》一書中寫道:“人生在宇宙中是那樣短暫,不要說30多歲,就是100多歲、300多歲,不也是一剎那。從這點來說,生命是短促的。真正明白了這一點,就不再哀嘆生命的長短,而只著眼干人生的價值了。”陳祖德正是用這種參透著生命真諦的境界不斷地超越自我。
記者曾經多次看過陳祖德下棋,也面對面采訪過他,知道他一直都在與病魔抗爭。1980年,全國圍棋個人賽決賽在四川樂山舉行。“每天拉黑便,拉得很厲害。我知道拉黑便是拉血,但一心想把比賽下完了?!弊詈?,陳祖德屈居劉小光和馬曉春之后,奪取了第三名。緊接著“新體育杯”,第一天比賽結束,陳祖德晚上開始吐血,脈搏每分鐘超過130次?!按罂诘赝拢碌煤軈柡?,我被送到醫(yī)院急診室。后來又被送到北京,在協(xié)和醫(yī)院檢查出來,是癌癥!”那天晚上,陳祖德被推進手術室。10天后,他擊敗了死神。
不過這僅僅是第一次生死考驗?!?個月后出院,我到上海養(yǎng)病,不過剛到上海就又趴下了?!标愖娴峦蝗换忌狭思毙愿窝祝驗樽鍪中g時輸的血帶有肝炎病毒,“如果是正?;忌系母窝走€不要緊,可這種肝炎很危險,死亡率特別高?!标愖娴略俅巫≡航邮軗尵龋f自己命大,最終熬了過來。連續(xù)兩次打擊,直到1981年春夏之交,陳祖德才重新出院。
著名體育媒體人羅京生向本刊記者講述起當時的情形也是不勝惋惜,“陳祖德年輕時又高又壯,酒量無人能及??上菆龃蟛Z走了他3/4的胃,身體也隨之一落千丈?!?/p>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陳祖德繼續(xù)自己的圍棋事業(yè),直到2003年從中國棋院卸任,他依然活躍在棋界。近年只要空下來,他就會打開電腦,泡壺龍井,在網上和網友切磋棋藝。
與胃癌整整抗爭了30年后,去年1月病魔再次找上門來,這次陳祖德被確診為胰腺癌。誰也不知道,當陳祖德獲知這個消息時,是怎樣的心情,因為在1973年,他曾經那么近、那么直接地看到過胰腺癌給自己父親的打擊和折磨。那年國慶,陳祖德與乒乓名將鄭敏之登記結婚舉辦了婚禮,一個月后,陳祖德父親病危,患的是胰腺癌?!案赣H漸漸瘦得和以前判若兩人,以前那魁梧的體軀到后來成了個衣架子。”本以為胰腺癌奪走父親生命是個終結,沒想到,37年之后,它又向這個家庭,向這位儒雅的棋手襲來。
與鄭敏之結婚后,兩人有了一個兒子秋秋,記者曾經看到他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一張合影。不久兩人離婚了,關于離婚原因雙方都諱莫如深。陳祖德患病后一直是現在的夫人夏彩娟悉心照料。陳祖德和夏彩娟夫婦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平日里陳祖德非常顧家,據說他幾乎從不睡懶覺,每天早起后都會先做好全家人的早餐,然后再叫醒妻子和兩個兒子起床。
36歲時陳祖德因病被迫離開棋壇一線賽場。當時他一邊積極治療,一邊撰寫回憶錄,這也就是他后來出版的曾經激勵過一代人的名作《超越自我》。陳祖德寫這本自傳的初衷,是希望記錄中國圍棋的發(fā)展歷史,著作面世后引起了轟動,很多報紙連載,電臺的小說連載節(jié)目也開始廣播。通過收音機,無數國人聽到陳祖德的人生傳奇,被其中的勵志精神所感動。
因為影響巨大,8年后的1994年,《超越自我》獲得了人民文學出版社頒發(fā)的年度“人民文學獎”。當時剛好50歲的陳祖德在獲獎感言中說道:“一起獲獎的,都是大作家,像王蒙、宗璞、陳忠實,只有我一個是個下棋的……寫下這本書,如果哪一天,我的生命終結了,也算做了些事情……”如今,“超越自我”已經成為人們拼搏向上奮斗不止的代名詞,陳祖德自己也正是憑借著這種超越自我的精神,在與癌癥的抗爭中,重新回到紋枰之前,而后又在生命最微弱的時刻,為人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集中國圍棋經典大全的《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全套14冊,每冊介紹10局棋,全書1120萬字,圖譜11000多張。是一部凝結了陳祖德畢生心血的鴻篇巨制。
陳祖德一直有一個心愿,將中國古代圍棋名局挖掘整理出來并出版,不使它們埋沒于歷史滄海之中,但由于工作繁忙,這個心愿一直未能實現,直到他退休后才得以實施。2010年8月,古譜整理工作正式開始,由陳祖德講解,原八一圍棋隊女棋手黎劍和出版社編輯程天祥協(xié)助整理。開始是一周講兩盤棋,在陳祖德家里進行。2012年春節(jié),陳祖德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動手術切除三分之二胰腺后,曾70多天未進食,但身體稍有恢復,他就又繼續(xù)工作不止,只是將原來的每周講兩盤棋改為每周講一盤棋。
在與絕癥爭分奪秒搶奪時間的過程中,Ⅸ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前8冊陸續(xù)出版,全書非常精美厚實,不久,第九冊即將付印,后面的5冊也已進入校對收尾階段。10月28日是一個星期天,這一天,陳祖德為黎劍和程天祥講解第14冊的第10局棋,這也是《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這部巨著的最后一盤棋。黎劍說:“我們是上午9時到,10時離開。我們進入病房后,陳老大約給我們講了40分鐘的棋,這中間醫(yī)護人員進來三次查看陳老的病情,給他換了吊點滴的瓶?!?/p>
10月30日,陳祖德開始發(fā)高燒,不停說胡話,直到31日上午10時才略微清醒一些。清醒后的他突然說:“白棋第20手有問題?!睈廴讼牟示赀B忙將一疊棋譜拿給他看,陳祖德一邊翻看棋譜,一邊自言自語:“白20手有問題,白20手……”夏彩娟不忍看他繼續(xù)這樣折騰,打斷他說:“我不懂圍棋,你跟我說沒有用,等你好了再說?!标愖娴抡f:“來不及了?!毕牟示隂]有辦法,偷偷給黎劍發(fā)了個短信。黎劍趕來后,把棋譜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也沒有找到那個有問題的“白20手”。陳祖德還不放心,說:“快叫小光來,我要把這件事托付給他?!眲⑿」怙w速趕到醫(yī)院,明白了陳祖德的意圖后,說:“陳老您放心,我一定完成您交代的任務?!彼埿」鈳退麑徃?,再深入地擺一下棋譜。劉小光后來對記者說:“當時陳老虛弱得連音調都變了,不像正常人的發(fā)聲,我說完以后,他不再說話,只是瞪大眼睛一直看著我?!?/p>
就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鄭敏之也來到了醫(yī)院,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離婚后鄭敏之沒有再婚,一直住在上海北京西路的一幢老房子里。陳祖德留下遺囑,喪事從簡,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骨灰撒入黃浦江。
棋壇大師,傳奇不朽
陳祖德的姐姐,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陳祖芬說,人在世上,就該留下腳印。作為弈者,陳祖德給棋界留下的印記就是他在棋盤上創(chuàng)建的“中國流”,近半個世紀長盛不衰。
穿越時光,讓我們回到陳祖德九段那無比激昂的青少年時代
幼時的陳祖德與父親對弈時,他發(fā)現每次父親都坐在沙發(fā)上,而他坐在小板凳上。對此,不服氣的他向父親抗議:“憑什么老讓我坐小板凳呀,不公平!”父親笑著對他說,“只要你贏了,我們倆的座位便可對換。”不到兩個月,陳祖德便有了坐沙發(fā)的資格。不過,懂事的他還是執(zhí)意讓父親坐沙發(fā),自己高高興興地坐到板凳上。
由于圍棋方面超人的天賦,令陳祖德成為上海弄堂里家喻戶曉的“小神童”,而且后來還有幸成為老一輩國棋名手顧如水、劉棣懷的得意愛徒。陳祖德10歲時,顧如水曾帶他拜訪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一路上,顧如水一直叮囑弟子,“跟陳老總下棋要講禮貌,不能殺得太兇”。然而陳祖德坐在棋盤旁便渾然忘我,落子殺氣騰騰,步步緊逼,陳毅指揮若定,從容應對,但棋盤上局勢依舊緊張。無奈之下,顧如水等老前輩開始給陳毅支招,最后陳祖德惜敗,陳毅笑稱:“我這個司令如果沒有參謀,就要在這個小孩面前摔跤子了?!?/p>
隨后的晚宴上,陳毅叮囑陳祖德等棋手:“圍棋是我國的國粹,現在落后于日本了。應當趕上去,超過他們,不這樣就對不起我們的老祖宗。趕日本就要靠陳祖德這樣的下一代,你們老棋手要好好培養(yǎng)下一代。”
當時在中日兩國間,流傳著“日本九段不敗”的神話。中日棋界的對弈,往往總以中國失敗收場。就在陳祖德進入國家隊當年,一名54歲的日本五段女棋手伊藤跨海東來,打遍中國無敵手。比賽時,伊藤輕搖紙扇,不時離開棋盤,在場中散步。這一幕讓中國圍棋界刻骨銘心。
1962年,陳祖德作為中國圍棋代表團的一員,首次出訪日本。因中日邦交尚未正常,此前還從未有體育代表團出訪日本。圍棋背負打破外交堅冰的重任。那一次,陳祖德7戰(zhàn)4勝,擊敗了有“日本業(yè)余棋界天王”之稱的菊池康郎。
然而,日本圍棋九段仍是橫亙在中國圍棋前的高峰,直到第二年,陳祖德改造歷史。那一年,日本派出陣容強大的代表團訪華。團長杉內雅男九段有“棋仙”之稱。當時,在北海公園悅心殿內,19歲的陳祖德與杉內雅男對弈決戰(zhàn)。這場比賽被陳祖德稱為“一生中最艱苦的一局比賽”。比賽開始后,一向勢如破竹的杉內驚訝發(fā)現,他難以在中盤建立優(yōu)勢,而中盤戰(zhàn)斗則是陳祖德的強項。杉內屢屢避開陳祖德的進攻,雙方精力耗盡、時間耗盡,雙雙進入殘酷的讀秒。杉內也意識到讀秒是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使出渾身解數,陳祖德則保持了驚人的冷靜,最終,杉內經受不住緊張的氣氛,走出俗手。比賽進行了10個小時,此時雙方均已疲憊不堪。杉內沉著臉,凝視著棋盤許久才說道:“我認輸。”
日本九段不敗的神話,自此破滅。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這是陳祖德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陳祖德在圍棋方面的造詣絕非常人可比,而他對于這項運動精神的領悟也是遠超常人。陳祖德在講棋時首先講的就是“學下棋首先要學做人”,只有寵辱不驚,能進能退,方能應變自如。下圍棋首先要有一個平常心,淡看勝負,其實這和做人是一個道理,就是任何事情不能貪得無厭。
在陳祖德作為棋手的年代,日本圍棋占據著主導地位,在布局方面,其他棋手通常只能采用“日本布局”,這為陳祖德超越日本棋手造成了極大障礙。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陳祖德通過認真鉆研學習,最終開創(chuàng)了“中國流”布局。用陳祖德自己的話來說:要想獲得成功,就永遠不要只學別人,而是必須要有自己的風格。要想成為真正的“家”,就只有開拓自己的路,學習別人的精華,結合自己的特點,要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上世紀80年代病重時,他突然接到一封陌生來信。寫信的居然是香港著名作家金庸。金庸在親筆信中稱:“香港的冬天比較暖和,適于養(yǎng)病,你就到我這里來吧?!标愖娴聦鹩寡瞿揭丫?,便欣然前往。
一住半年,兩位不同領域的奇?zhèn)b對弈無數,相談甚歡。對于金庸小說里關于珍瓏棋局的描寫,陳祖德不僅大贊其想象力,甚至還親自擺過?!拔乙苍囍鴶[過珍瓏棋局,但是后來發(fā)現,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我問過金庸,他說那是他想象的。”陳祖德說。
“與圍棋愛好者交流總是令人愉快”,只要有圍棋愛好者,只要有圍棋的星星之火,陳祖德從不拒絕親臨現場,與大家交流圍棋。在中國乃至世界棋迷的眼里,陳祖德不僅是令人敬仰的圍棋泰斗,更是親切的長者,他所經之處,無不點燃了當地圍棋棋迷的火熱之心。“要知道中華民族有多智慧,圍棋古譜告訴你”。陳祖德在《中國圍棋古譜精解大系》叢書自序中寫道。在圍棋的優(yōu)美傳說中,在江浙一帶有一座爛柯山,傳說有一天兩位仙人在爛柯山設棋對弈,上山砍柴的樵童在旁邊觀棋,直到太陽移西棋還未遍局,樵童欲拿起斧頭準備回家時,發(fā)現斧柯(斧柄)已經爛朽了,原來樵童觀仙人下棋,悠悠不知歲月,人間已經過千百年了,樵童因喜愛圍棋、對圍棋執(zhí)著,歷時千年已成為仙人。后來,專門有人為這個傳說寫一首詩:“爛柯殘棋未遍局,山下移日千載西;樵童撫柯欲返居,無奈風蝕歸爛泥。”
在陳祖德辭世后,有網友追憶,“天堂里一定有一座爛柯山,大師此去,可忘憂手談……”今后,無數喜愛圍棋的人必將從中領悟到陳祖德給予我們的關于圍棋、關于生命、關于愛與力量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