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成日
(延邊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延吉133000)
歷代對小柴胡湯的研究及論文、論著甚多,是所有傷寒方中數(shù)量最多的方劑[1]。默默不欲飲食是小柴胡湯證當中八大主癥之一[2]。但很多醫(yī)家對小柴胡湯治療不欲飲食方面的論述或醫(yī)案較少。由錢超塵,溫長路主編的《張仲景研究集成》里有關小柴胡湯證的論文中沒有專門針對食欲不振的[3]。熊曼琪主編的《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類證辨析當中,把不欲食包括在不能食里邊[4]。雖然在鑒別診斷及治療上有很高的指導價值,但我認為,應把不欲食和不能食單獨列出來。通過2例急診內科治療的病案介紹,討論用小柴胡湯治療食欲不振方面上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例1 金某,女,72歲,該患因情緒低落,食欲不振2個月,在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等科室治療多天,未見效果而來就診。詳細詢問病史得知,她是上韓國后發(fā)病的。韓國醫(yī)院診斷是抑郁癥,治療過一段時間,病情越來越重而回國?;颊弑砬榈?很少主動說話,但能回答提問,述嚴重食欲不振,基本上女兒強迫給她喂才能吃幾口,因進食差已有2個多月,所以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很差,消瘦,面色皓白,伴口苦,口干,睡眠欠佳,大便幾天1次?;灲Y果見低鉀,低鈉,輕度貧血,肝功、腎功未見異常。因西藥治療未見效果決定試試中藥治療。該患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飲食,符合小柴胡湯證,決定給予小柴胡湯原方,柴胡30 g,黃芩10 g,半夏15 g,黨參 10 g,生姜10g,灸甘草 10g,大棗10 g。7付水煎早晚2次服。該患用完藥后,女兒過來述患者心情改善,主動說話也多了,偶爾也有笑,食欲逐漸改善,患者及家屬非常高興,囑患者繼續(xù)鞏固1周。之后約半年病情穩(wěn)定,情緒也好。后去韓國3個月后患者又出現(xiàn)上述癥狀,在韓國治療還是沒有效果,回國后再次用小柴胡湯仍有效果。
例2 患者女,74歲,眩暈,惡心,嘔吐 1周加重2 h為主訴,到急診內科就診。該患病程1周左右,眩暈、惡心同時有極度食欲不振,口苦,勉強吃點就惡心。在基層醫(yī)院治療2 d,用藥時好一點,第2天又如故。各種檢查結果,鉀低以外,其余都正常?;鶎俞t(yī)院進行過改善腦供血,神經營養(yǎng)及補液、補鉀等治療。病情未見好轉而轉入我院。這個患者跟一般眩暈患者的不同點是病程較長,伴有食欲減退,患者述看什么食物都沒有胃口,勉強吃飯就像嚼蠟、嚼沙子一樣,因進食少,1周內體質量下降近5 kg。這種情況單用西醫(yī)的方法治療眩暈,效果欠佳,而且沒有根本解決食欲問題,時間一長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該患有目眩、口苦、不欲飲食、喜嘔4個小柴胡湯主癥。經詢問患者要不要試一試中藥,雖然曾經是西醫(yī),患者同意用。就開5付小柴胡湯原方。用完藥后患者復診,述服藥3 d后開始有食欲;眩暈的癥狀也明顯減輕。見藥已對證,屬患者繼續(xù)服1周鞏固治療,病痊愈。
第1例患者情緒低落與食欲不振同時存在,即默默與不欲飲食同時存在,符合小柴胡湯證,用藥見效快。第2例目眩與不欲飲食同時存在,用小柴胡湯以后也很快治愈。本人因在西醫(yī)醫(yī)院急診科工作,在臨床能見到很多食欲不振的患者,但是食欲不振往往不是患者的主述,導致醫(yī)生不太重視這個癥狀,重視的時候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病程,患者明顯地消瘦、體質量下降以后才開始采取措施。西醫(yī)治療方法一般也就是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補充氨基酸及脂肪乳等。小柴胡湯證的不欲飲食,在很多情況下西醫(yī)檢查方法來下不了明確診斷,所以治療效果特別差,病程拖延很長時間?;颊卟∏檫t遲不能好轉,時間長往往導致全身營養(yǎng)不良,老年人從此無力、臥床、全身衰竭而走向死亡。
飲食問題,事關人體的后天之本,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詳細描述了各種能食、不能食、不欲食、食不下等等癥狀及它們的治療方法。小柴胡湯證里的不欲飲食癥狀,一般老年人及少兒多發(fā)。對老年人食欲下降家屬一般重視不夠,以為上了年紀都會那樣。開始癥狀隱匿,不采取措施很難自行緩解,好轉以后有可能復發(fā),所以臨床上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應用小柴胡湯的時候,不欲飲食可能不是主述的癥狀,但醫(yī)生一定要了解患者的食欲情況。一旦有食欲不振的癥狀,一定要把這個癥狀做為主癥之一,重視和努力治療好。應把食欲改善情況做為,方證是否相應,病情是否改善的重要判斷依據,給予重視。伴隨患者食欲的改善,飯量增加,體質的好轉,其他癥狀都會有好轉,病情也會痊愈。
小柴胡湯做為傷寒雜病論當中第一名方,它的功效所覆蓋的疾病譜極其廣泛[5-7]。我們有必要繼續(xù)深入挖掘和實踐小柴胡湯在治療食欲不振當中所蘊藏地巨大潛力,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做出貢獻。
[1]宋俊生.傷寒論方循證醫(yī)學研究[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1:603.
[2]劉度舟,錢超塵.傷寒論校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99.
[3]錢超塵,溫長路.張仲景研究集成[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4:23.
[4]熊曼琪.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傷寒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55.
[5]李絢,劉公望.劉公望教授臨床應用小柴胡湯合方經驗舉隅[J].吉林中醫(yī)藥,2008,28(8):558.
[6]楊小翠.小柴胡湯新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4):581.
[7]孔衛(wèi)平.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治療梅核氣47例[J].吉林中醫(yī)藥,2007,2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