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國,王佐偉,田 斌,劉克祿
(甘肅綠星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
近年來,隨著日光溫室建造技術的進步和設施條件的改善,日光溫室反季節(jié)辣椒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種植效益也得到很大提高,2011年僅武威市涼州區(qū)日光溫室反季節(jié)種植的辣椒收入達37.5萬~45.0萬元/hm2。辣椒已成為甘肅省各地日光溫室反季節(jié)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但生產上尚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我們通過多年栽培實踐,總結出了甘科5號日光溫室辣椒反季節(jié)栽培關鍵技術,現(xiàn)介紹如下。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育苗,苗齡60 d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0—11月開花結果,采收期從10月下旬開始至翌年6月下旬結束。這一茬口的特點是生育期長,當年12月至翌年1月經歷2個月的嚴冬期,在北方地區(qū)低溫、高濕、短日照下,辣椒在溫室內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不形成經濟產量,立春溫度回升后再次進入正常生長發(fā)育和開花結實,產量前后兩頭高。
秋延后越冬早春二茬栽培即在上茬結束前或結束后清除老植株更換成新植株,提前轉作早春茬栽培,因此必須分期分兩批育苗。第1批育苗在7月上旬,苗齡60 d;9月上中旬定植,10—11月開花結果,采收期從11月中旬開始至翌年元月中下旬結束。第2批育苗在10月中下旬,苗齡100 d左右,翌年元月下旬適時定植轉作早春茬栽培。這一茬口的特點是上茬生育期短,產量低,但正逢元旦、春節(jié)兩節(jié)期,售價高,產值高;下茬生育期長,植株生長旺盛,病害輕,產量高。上茬一般要求門椒、對椒、四門斗及八面風四層辣椒全部掛果老熟,根據市場價格的高低適時采收或延期集中采收(在溫室內辣椒植株上保鮮過冬)。
11月上中旬育苗,苗齡80~90 d,翌年2月上旬定植,3月上旬至7月開花結果,供應早春及春夏季市場。
2.1.1營養(yǎng)缽育苗 育苗床采用半地下式,床面離地面15 cm,寬1.5m,長5~6m,踩實用木板刮平后即可。選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肥沃田園土,與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細綿沙分別過篩后按3∶2∶1的比例混勻,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g/m3、磷酸二銨2 kg/m3(切勿使用碳酸氫銨、尿素、雞糞) 配成營養(yǎng)土,裝入8 cm×8 cm塑料營養(yǎng)缽中,整齊排放到育苗床上,缽與缽之間擠緊勿留空隙。
2.1.2 穴盤育苗 采用72孔穴盤(52 cm×27 cm),用寧夏魯青蔬菜育苗基質。先將育苗基質用水灑濕,每袋基質(40 L)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50 g,用塑料薄膜覆蓋悶1 h以上,控制基質的含水量,以手緊握時結塊成形但不滴水為宜。將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板刮平并壓出1 cm深的播種穴。
精選種子后暴曬2 h,用紗布包好,先在100 g/kg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放在55~60℃水中恒溫燙種15min,瀝去水分;再用10 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min,用清水沖洗干凈,在20~30℃水中浸種8 h,然后在25~30℃恒溫條件下催芽72 h,每12 h淘洗1次,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營養(yǎng)缽育苗時,播種前1 d澆透水,將催芽露白的種子播于營養(yǎng)缽中央,每缽2粒,播完后上覆潮濕營養(yǎng)土1 cm,并用地膜覆蓋。穴盤育苗時每穴播2粒種子,上覆基質1 cm,播完后將穴盤整齊排放到苗床上。
2.4.1 營養(yǎng)缽育苗 7月份育苗正值高溫季節(jié),應全程實行防蟲網育苗,采用遮陽網遮蔭降溫,并在育苗床上扣防蟲沙網,密切注意觀察苗床中蚜蟲、薊馬發(fā)生情況,一旦發(fā)生,應及時噴殺蟲劑,防止傳播病毒。溫度控制為白天25~30℃,夜間18~20℃,70%的幼苗頂土后及時揭去地膜。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期間育苗時,天氣寒冷,應在溫室內實行增溫保溫措施。增溫的方法是鋪地熱線,100m長地熱線可育10m2約3 500~4 000個苗,可供一個0.04 hm2的溫室使用。苗床上覆蓋小拱棚,用塑料或無紡布覆蓋,出苗前晝夜加溫,保持地溫在30℃左右。出苗后根據情況可不加溫或間斷加溫,白天揭去覆蓋物盡量多曬太陽,溫度保持25℃以上,夜間覆蓋保持溫度在10℃以上。育苗期間禁止?jié)菜?,嚴禁噴施任何葉面肥及激素類藥物。
2.4.2 穴盤育苗 出苗前每天早晚灑水1~2次,溫度控制在25~30℃。苗出齊后適當控制灑水量和次數(shù),其余管理同營養(yǎng)缽育苗。育苗后期結合灑水適當補充N、P、K肥營養(yǎng)液。
采用高壟全膜覆蓋暗灌技術,做壟前重施底肥,施入優(yōu)質農家肥105 000~150 000 kg/hm2、油渣4 500 kg/hm2、磷酸二銨7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深翻30~40 cm后起壟。秋延后越冬一大茬栽培壟寬90~100 cm,壟高20~25 cm,水溝寬20~25 cm,全膜覆蓋,暗灌;秋延后越冬早春二茬栽培及早春茬栽培實行高壟栽培,壟寬70 cm,壟高25~30 cm,水溝寬40 cm,地膜覆蓋。定植前2 d先在壟上打定植穴,以放出土壤中的有害氣體。秋延后越冬一大茬宜稀植,以利通風透光,每穴雙苗,株距50 cm;或單株定植,株距35 cm。秋延后越冬二茬可適當密植,雙株定植時株距可減小到40 cm,以提高產量。早春茬可雙株定植,株距45 cm,也可單株定植,株距33 cm。定植后澆定植水。
定植后緩苗期約10 d,水溝內可操作時及時中耕,中耕時將苗子扶正,用土封好膜口。門椒開花前抹去門椒以下所有側枝。對植株長勢強、結果后期易倒伏的品種必須用竹竿搭架,也可用繩子牽引吊起。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間16~20℃,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最高溫度不能高于30℃。開花結果初期嚴格控制澆水,促進結果。門椒、對椒全部掛果后及時澆水,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或硝胺225~300 kg/hm2,復合肥300 kg/hm2。
育苗時嚴防苗床帶菌,對營養(yǎng)土進行徹底消毒。高溫季節(jié)全程采用防蟲網進行防蟲育苗,降低育苗期溫度。定植后要經常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發(fā)病中心,及時進行徹底清除,并加強預防措施。定植至開花結果初期要防止長期出現(xiàn)30℃以上的高溫。秋延后越冬栽培進入低溫季節(jié)后要加強溫室濕度管理,用暗溝澆水,保持大溝表面干燥,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采用高壟栽培時禁止大水漫灌和根部淹水,或采用隔離法將病株隔開,澆水時防止串水。
用10%速可靈煙劑,或10%百菌清煙劑3 750~4 500 g/hm2熏蒸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多種病害的發(fā)生。疫病發(fā)生時選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或1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霜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灌根或噴灑地面及葉片,間隔7~10 d噴1次,連續(xù)2~3次。灌根每次不少于100mL/株?;颐共“l(fā)生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10 d噴1次,連噴3次。病毒病發(fā)病時用20%病毒A可溶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600~1 000倍液加1.65%正打反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和薊馬發(fā)生時可用2.5%溴氰菊脂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65%正打反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