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妮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藝術研究
莫扎特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及技術處理
宮 妮
(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莫扎特的作品風格多樣、特色鮮明、旋律優(yōu)美、結構嚴謹,在某些抒情表現(xiàn)的處理上顯得細致入微。他創(chuàng)作的一些經(jīng)典歌曲在藝術歌曲史上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價值。他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完美結合,賦予藝術歌曲超凡脫俗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該文通過對莫扎特聲樂作品的分析來闡述其演唱風格及技術處理上的技巧。
莫扎特;藝術歌曲;演唱風格;技術處理
莫扎特藝術歌曲講求規(guī)范、準確、音準、節(jié)奏要一絲不茍,不可過于隨意。不能像演唱浪漫派作曲家的一些作品那樣,從一個音到另一個音采取滑進式。另外,莫扎特的風格決定了演唱者應該有控制、有節(jié)制,無論從音量上還是感情的抒發(fā)上,要具備含蓄、典雅的特點,但同時又是十分自然而非做作的。這樣的演唱讓人聽起來似乎不是用歌喉在唱,而是在用心向人們表達著自己最美好的情感。
所謂風格,也就是藝術個性,是一個藝術家在藝術造詣上成熟的標志。不同的作曲家風格必然不同,受到時代、環(huán)境、教育以及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有的充滿戲劇性,曲調(diào)優(yōu)美;有的積極樂觀,朗朗上口;有的充滿幽默,歡快活潑。
(一)語言、體裁的豐富性
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歌曲中主要采用意大利語和德語、法語這三種語言。這種在語言方面的豐富性是與莫扎特所處的時代和地理位置、種族有關的。這些語言由于發(fā)音的不同決定了歌曲演唱的風格與表達的不同。但從他最被稱道的幾首藝術歌曲來看,它們均是用德文來演唱的,而且也具備了德國藝術歌曲的特點——含蘊優(yōu)雅、多變而不失自然,歌詞搭配恰當,堪稱早期德國藝術歌曲的典范。他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是譜寫出優(yōu)秀歌曲的前提。
莫扎特藝術歌曲體裁豐富,有的是18世紀意大利風格的,如《親切的平靜》;有的類似于歌劇詠嘆調(diào)風格,如《魯意絲燒毀情書》、《在孤寂的村里》等;有的更像是民歌,如《小紡紗女》;有的是像孩童般的活潑與純真,如《渴望春天》、《在初春》和《兒童游戲》等;有的歌曲具有宗教般的肅穆與和平采用了頌歌的體裁,如《歡樂頌》;有的又充滿了人生的惜別、哀嘆、眷戀、幽默的情景,如《離別之歌》、《鳥兒喜歡換地方》、《老太婆》等。
(二)內(nèi)容的多樣性
莫扎特藝術歌曲內(nèi)容多樣,有的是意大利式的歌曲;有的像歌劇的詠嘆調(diào);有的則是兒歌;還有的運用詩人的韻文,使得他的藝術歌曲內(nèi)涵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風格。意大利歌曲風格。作品《親切的平靜》(Ridente la calma)是一首采用意大利語演唱的歌曲,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平靜和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各區(qū)旋律優(yōu)美,音樂線條流暢,是許多著名歌唱家音樂會所演唱藝術歌曲的保留曲目。歌劇詠嘆調(diào)風格。作品《宰孤寂的村里》(Dans un bois soliteire),敘述了一個在森林里散步的少年,不小心把沉睡的愛神吵醒,為了懲罰他,愛神一箭射穿了少年的心,讓他從此為愛而憂傷。莫扎特用不同的速度變化把該曲寫得更像一首充滿悲劇色彩的詠嘆調(diào)。兒童風格。莫扎特藝術歌曲中著名的三首兒歌《渴望春天》、《在初春》和《兒童游戲》。這三首兒歌均創(chuàng)作于1791年,歌曲明朗、歡快、充滿童心。尤其是《渴望春天》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童聲合唱團的保留曲目。詩人風格。在莫扎特藝術歌曲中,最令人稱道的還是那首被認為是詩與音樂完美結合的作品《紫羅蘭》(Das Veilchen),這首歌曲的詞是歌德的一首短詩。該曲的鋼琴伴奏首次脫離了歌聲的旋律,運用擬人的手法。歌曲風格含蓄優(yōu)雅,歌詞與音樂搭配恰當,堪稱早期德國藝術歌曲的典范。
(三)旋律和聲的獨特性
莫扎特是古典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其優(yōu)美的旋律,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古典主義時期特有的典雅和高貴。莫扎特在旋律上注重音樂的流動感,他以無比流暢細膩的音樂線條,表達了他的精神面貌——自然安詳、高貴純凈。他把旋律和人聲的曲線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合,體現(xiàn)了最為和諧的一種關系。莫扎特大多數(shù)的歌曲旋律都是以弱起開始,有的歌曲連前奏都沒有。莫扎特的歌曲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裝飾音,這些裝飾音是來增加音樂的靈活性,同時表現(xiàn)出華麗、浪漫的藝術風格。
(四)音色的特殊性
莫扎特生活在18世紀中葉封建政權的時期,當時社會基本沒有工業(yè),人們在物質(zhì)生活相對單薄而寧靜的環(huán)境中生活,沒有浪漫主義時期人們那種由于思想的解放而產(chǎn)生強烈的追求和豐富的理想。因此,人們的聲音顯得更加輕柔、甜美。此外,當時宗教在人們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宗教的情感表現(xiàn)往往是單一、協(xié)和、柔美的,對宗教的崇敬使人們追求心靈純凈、柔美和諧的聲音,這些都影響著作曲家們創(chuàng)作的審美取向和思想標準。音色的運用也常常與調(diào)性有關,當音樂從大調(diào)轉(zhuǎn)為小調(diào)時,演唱者在處理時應把明朗歡快的音色轉(zhuǎn)為較暗的或略帶柔和的音色。因此,純凈優(yōu)美的音色、以適量的音量控制和巧妙的聲音色調(diào)變化是體現(xiàn)莫扎特風格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特點。
(五)表情記號的準確性
莫扎特聲樂作品中的表情記號極其重要,而事實上,莫扎特作品中所標記的表情記號少之又少。在他的藝術歌曲中,往往只在開頭標記一個速度表情記號。莫扎特生活在工業(yè)革命以前的歐洲,那時生產(chǎn)力落后,生活節(jié)奏較慢,速度符號要與后世的作曲家區(qū)別對待。一般表示Allego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鐘介于68~78,而標志Andante的作品速度通常每分鐘在60~70,倘如有一些小型的花腔,則相當于100左右,更快或更慢的速度都比較少見。莫扎特的聲樂作品中幾乎沒有力度表情標記,但并不表明演唱時可以隨心所欲。
(一)演唱時聲音的把握
演唱莫扎特藝術歌曲時要有連貫的聲音,莫扎特古典音樂以優(yōu)美、典雅、流暢、明朗為主要風格特點,而連貫的聲音要求正是美聲唱法的精髓。演唱莫扎特藝術歌曲對演唱者提出較高的要求。例如,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致克羅?!肥且皇纵p快的小詠嘆調(diào),混合了一些莫扎特最常用的旋律。當時他不僅沉浸在失去父親的悲痛中,同時又面臨著生活上的貧窮交迫的窘境,但他樂觀的天性并未因此而受到壓抑。《致克羅?!愤@首歌從頭到尾歡樂、俏皮,音樂表達了一個多情溫柔的小伙子對心愛姑娘的愛意,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它的旋律流暢,富有動感。特別是第一部分末尾的五度上行給人一種挑逗的感覺,活靈活現(xiàn)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一位美麗、清純、俏皮的少女形象。演唱時要注意聲音的柔美,氣息平穩(wěn)中略帶點跳躍的感覺。樂句第二部分表現(xiàn)了小伙子的溫柔情懷,與前一部分相比,音樂更顯激情,旋律進行多采用四、五度大跳與音節(jié)進行,表現(xiàn)了小伙子內(nèi)心躁動不安的心情。在演唱中,聲音的強度可以略有增強,音階的下行必須平穩(wěn),圓潤,再往下是第三部分的加花出現(xiàn)。第三部分在原來的基礎上,聲音力度可以作稍弱的處理,表現(xiàn)一種更為內(nèi)在的柔情。之后,一連串的八分休止與四分音符交替出現(xiàn),形象地刻畫了小伙子內(nèi)心難以克制的熱情,這時的氣息要處理成稍帶急促的感覺。接著,又回到了第一部分的感覺聲音柔美、俏皮。全曲這樣處理,基本上體現(xiàn)出莫扎特這首藝術歌曲獨特的抒情風格。
(二)演唱時氣息的運用
演唱莫扎特藝術歌曲時要有良好的氣息支持,莫扎特的藝術歌曲要唱得平穩(wěn)而有節(jié)制,這對演唱者氣息的運用和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現(xiàn)的快速、密集型的音程級進和跳進,要很好地控制氣息的力度分配,增加聲音的動力感,使聲音在氣息流動的狀態(tài)下發(fā)出。還要特別注意句法、句與句之間的連貫、統(tǒng)一和平穩(wěn)的過渡。
例如,《離別之歌》是一首傾述失去愛情的哀歌,也是莫扎特歌曲中演唱時間最長的一首,史米特(K·E·K·Schmidt)的詩詞共有七節(jié)。莫扎特在f小調(diào)上譜寫的音樂都非常凄婉、悲傷,前四節(jié)音樂沒有太多的變化,用分節(jié)歌的形式譜寫,第五、六節(jié)則類似通譜歌,音樂旋律不斷發(fā)展、調(diào)性頻頻轉(zhuǎn)換,直到第七節(jié)才回到主調(diào)。莫扎特使用的這種“分節(jié)—通譜”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也是非常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而且運用得自然、巧妙。歌曲的旋律哀怨、柔美,時而伴有大跳的音程,演唱時要盡可能的保持氣息的連貫、聲音的均勻統(tǒng)一。并不用刻意的去表現(xiàn)悲傷,運用連貫的氣息來表達音樂的悲傷。
(三)演唱時速度的掌握
莫扎特藝術歌曲具有生動的節(jié)奏,掌握莫扎特藝術歌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極其重要的。任意變化的速度與力度都有損于莫扎特的音樂風格。歌曲演唱速度的把握對歌唱表演是至關重要的。例如,莫扎特藝術歌曲《快樂的預感》是一首歡快的的歌曲。該曲的速度標記是Andante moderato,即行板,每分鐘76拍。再演唱這首歌曲時,如果唱得過快,達到80—90分鐘,就完全失去了莫扎特音樂典雅、平穩(wěn)的風格。莫扎特時代的生活節(jié)奏不同于現(xiàn)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和思維節(jié)奏,因此音樂速度也比現(xiàn)代實際速度要慢一些,如將該曲速度定在每分鐘72拍,則更能感受到與唱的過快完全不同的韻味,也更符合莫扎特作品的演唱風格。
(四)演唱時樂句的處理
演唱莫扎特藝術歌曲,聲音都應干凈利落,樂句的處理要清楚而有層次,尤其是那些短小的音符,輕重對比要交代得清楚而不能含糊不清,這種輕重對比增強了旋律的律動感。在演唱旋律音程的上行樂句時要比較含蓄、柔和,用中等的音量。莫扎特作品中,常出現(xiàn)許多裝飾音來增加音樂的靈活性,同時表現(xiàn)出華麗、浪漫的藝術風格。
例如,莫扎特藝術歌曲《安詳?shù)奈⑿Α肥且皇滓獯罄牡母枨?。?nèi)容是贊美內(nèi)心的平靜和幸福的愛。歌曲旋律優(yōu)美,音樂線條流暢,沒有太多的對比。從風格上說完全沒有所謂德國藝術歌曲風格而更接近意大利歌曲的風格。歌曲的中間部分旋律音程出現(xiàn)了上行樂句,演唱時要用平穩(wěn)、中等音量來演唱,這樣能加強旋律的律動感。樂句的結尾處還帶有裝飾音,演唱時裝飾音的時值要加長一倍,這樣才能符合莫扎特作品的演唱風格。
(五)演唱時情感的表達
在演唱莫扎特藝術歌曲時,即使在高潮樂段中的高音部分,其時值也要比莫扎特之后的音樂短很多,這就必須設法在這一較短的時空里集中同樣的感情強度以獲得有如較長高音的效果。莫扎特藝術歌曲最重要的是他對詞與曲之間關系的敏銳感覺,卓有成效地表達了歌詞的情緒和意味,在演唱時掌握這種情緒和意味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晚年的心情》中接近尾聲的一句這一句有兩個f音,從發(fā)聲的角度來講,f2的這個音比f1容易唱的響、強度大;而從句法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讓聽眾覺得后面一個f更踏實,因為和聲上這里也需要滿足感和肯定感。所以,聲音的強度和音高在這里是成反比的,從c2到f2的音程要唱得像微風中飄揚著的絲帶,甚至這個f音可以出來得比實際時值稍略晚一點,而決不能有任何“沖撞”或“死板”的感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這一句演繹得“美侖美奐”。這一時期的莫扎特正被兩個問題所纏繞:離別、死亡?!锻砟甑男那椤肪腕w現(xiàn)了父親死亡的悲痛,按常理來說,死亡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恐懼、緊張,這在許多音樂作品中都有相應的體現(xiàn),然而在這首歌曲中,我們聽不到任何激烈的情緒。在演唱上,這首歌應該由純凈、柔和的音色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
最后,莫扎特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有良好配合的能力。力求達到人聲、音樂、詩歌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好的藝術歌曲鋼琴部分本身就是可以獨立演奏的優(yōu)美樂曲,人聲和琴聲在多數(shù)時候都是合二為一的。
[1]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錢仁康.莫扎特的歌曲創(chuàng)作[J].音樂愛好者,2001(4).
[3]楊海源.藝術歌曲教學初探[J].草原藝壇,1995(2).
[4]周楓,徐朗.外國藝術歌曲17-18世紀[M].北京:世紀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5]周凡夫.莫扎特童年與少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價值[J].音樂與音響,1988(2).
(責任編輯:品風)
J616.2
A
1008—7974(2013)03—0096—03
2012-12-05
宮妮(1980-)女,遼寧省沈陽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