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莉
(黎明職業(yè)大學外語外貿(mào)與旅游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論英漢散文翻譯的轉(zhuǎn)化策略
陳黎莉
(黎明職業(yè)大學外語外貿(mào)與旅游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英語散文與漢語散文同體現(xiàn)人類思想的深度與自然的和諧,同時由于處于不同的文化語境,兩類散文在語言方面各有千秋。翻譯當使譯文無譯文之斧鑿之跡,而似讀譯者所著之散文,似譯語完全入味,當能產(chǎn)生化境之效。英語散文翻譯成漢語時,需要實現(xiàn)幾個方面的轉(zhuǎn)化:散詞與四字詞的轉(zhuǎn)換、層級與流散的轉(zhuǎn)化、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轉(zhuǎn)化、背景與主題的轉(zhuǎn)化以及駢句的適當使用。
散文;翻譯;詞匯;句式;篇章
散文“在內(nèi)容上指那些由一件小事生發(fā)開去,信筆寫來,意到筆隨,揭示出內(nèi)中微言大義的文章,也指議論時政、評價文學現(xiàn)象的氣勢恢弘、洋洋灑灑的政論和文論?!盵1]1散文以其文質(zhì)兼?zhèn)?、形神相契而在文學的萬花筒中一枝獨秀,其迷人風韻在于文才斐然,思想精致,形象或活潑或清新或華麗或深厚或樸實,尤其關(guān)注人文思想,呈現(xiàn)人靈魂的質(zhì)感與深邃,也因此得以和小說、戲劇、詩歌并列成為文學的四大體裁。英漢散文都體現(xiàn)了人類對美的追求,于文思而言,兩種散文行文似蕩漾之流水,字字珠璣,有別于小說敘述之平實和流散之風;于質(zhì)感而言,兩種散文都有別于小說之別致的立意,字里行間或透露出人性的光輝、思考的智慧,讓人不禁掩卷沉思;或?qū)⒆匀蝗f物之大氣融于筆墨之間,抒發(fā)胸臆,讀來胸中充滿自然之氣,不入俗流,亦無圄于小說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吧⑽氖且环N靈活的文學體裁,題材多樣,語言修飾,藝術(shù)形象飽滿?!盵2]265散文的精髓在于無論是抒情散文還是敘事散文,都以人最本真的具有普適性的思想光彩觸動人心,讀之須有人生閱歷參與解讀,方能感作者之所感,恍然一悟個中妙趣。然英漢文化作為不同家庭的分子,其文化差異性亦賦予散文以不同的質(zhì)點。翻譯當入鄉(xiāng)隨俗,使譯文無譯文之斧鑿之跡,而似讀譯者所著之散文,似譯語完全入味,當能產(chǎn)生化境之效,需以圓融流暢的詞匯、句式和篇章結(jié)構(gòu)來完成語言的轉(zhuǎn)換。
漢語散文文辭優(yōu)美,常用四字詞、并列結(jié)構(gòu)等朗朗上口、結(jié)構(gòu)整飭的形式,英語散文也較小說更有整齊之美,比小說更具抒情色彩,相對較少連接詞,但和漢語比起來,連詞等的使用頻率也沒有脫離英語邏輯關(guān)系強的句子特點,所以英語散文措辭缺少漢語排比結(jié)構(gòu)詞匯的韻律之美。比起小說,漢語散文更具有詩意,更貼近漢語詩歌音美、形美、意美的意境。鑒于此,英語散文翻譯成漢語時,??紤]適當使用四字詞匯和整齊劃一的詞組、結(jié)構(gòu)來翻譯英語的某個或幾個非詞組的詞匯。
Beauty reassures us that we are exactly and wonderfully made for life on this glorious planet,in thismagnificent universe.
譯文:美使我們深信,如此絕妙天成的人類,原本就是為這煌煌星球、泱泱宇宙應運而生的。
以四字成語“絕妙天成”翻譯wonderfully,以“應運而生”翻譯exactly made,以兩個并列的四字搭配兼疊音“煌煌星球”、“泱泱宇宙”分別翻譯glorious planet和magnificent universe,以“絕妙天成”之小家碧玉般的雅致對比“煌煌星球”、“泱泱宇宙”的恢弘氣勢,措辭實屬難得之選?!敖?jīng)常出現(xiàn)四字詞組是漢語的一大特點。四字詞組比較精練,念起來順口,有節(jié)奏感,如運用恰當,可使文字生動活潑,增強修辭效果。”[3]136而修辭效果是散文追求的一大特色。
英語散文句子穿針引線,將流于外而連于內(nèi)的邏輯思想體現(xiàn)在層層修飾的句式,有虛詞將實詞串聯(lián),讀之了然于心,前因后果,轉(zhuǎn)承啟合,躍然紙上。漢語散文句子如流沙般散落一地,各走各路,以意統(tǒng)形,似流散而實凝練,沒有虛詞的華而不實,意境皆在不言中,體現(xiàn)中國意境朦朧之審美意蘊。“漢語常用散句、松句、緊縮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復句,以中短句居多……英語句子,尤其是書面語的句子,常常是環(huán)扣相嵌,盤根錯節(jié),句中有句?!盵4]64-65散文經(jīng)常直抒胸臆,更適合用短句以表達情感或者給描述帶上感情色彩。
It is a dull,dark,and soundless day in the autumn of the year when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the heavens.
譯文:是年秋天某日,天氣陰沉,昏暗而又寂靜,云層低壓,另人窒息。
這里描述天氣的語句,原文以三個形容詞修飾day,以when為連接副詞連接定語從句,這四個部分圍繞day做修飾成分,如眾星拱月,中心明確,結(jié)構(gòu)清晰,主次分明。譯文取漢語散文之“散”的特點,剔除虛義詞和連詞,將修飾成分處理成與主題day并列的形式,似無主次之分,實為體現(xiàn)意境的內(nèi)斂,雖無浩月之耀眼,卻如繁星點點,自有一番風采。
Some fishing boats were becalmed just in front of us.Their shadows slept,or almost slept,upon the water,a gentle quivering alone showing that it was not complete sleep,or if sleep,that it was slept with dreams.
譯文:眼前不遠,漁舟三五,凝滯不前,檣影斜映水上,仿佛睡去。偶爾微見顫動,似未嘗熟睡,恍若驚夢。
原文使用兩個that從句,譯文完全沒有從句的痕跡,而是以短句譯之,讀來節(jié)奏和意境都勝過原文。
散文翻譯當以求雅為準繩,英漢兩種語言的雅有不同的標準。英語的雅更多體現(xiàn)在書面語大量使用介詞、抽象名詞,而漢語的雅則體現(xiàn)在動詞的活潑動感。從方法論來說,“某些具有動作意義的英語名詞、由動詞派生出來的名詞以及動詞習語中表示動作意義的主體名詞,漢譯時需轉(zhuǎn)譯為動詞。英語中具有動作意義或動詞轉(zhuǎn)化而來的名詞可轉(zhuǎn)譯為漢語動詞”。[5]36王佐良對培根名散文“Of Studies”的翻譯被視為翻譯的典范,原文大量古樸幽雅的英語介詞、抽象名詞以漢語動詞譯之,顯得雅致古典,與原文互為伯仲: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譯文: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
原文35個單詞當中,只有1個動態(tài)動詞serve,卻有9個抽象名詞delight,ornament,ability,use,privateness,retiring,discourse,judgment,disposition,每個短句和修飾部分全都有介詞,共10個介詞,統(tǒng)計起來,35個單詞有19個抽象名詞和介詞,只有1個動詞,譯文則以大量漢語動詞譯之:足以、讀書、怡情、傅彩、長才、見、獨處幽居、高談闊論、處世判事,其中“足以”出現(xiàn)了3次,“見”字出現(xiàn)了3次。原文和譯文都是成功之作。譯者深諳兩種散文的語言特點,成功實現(xiàn)跨域轉(zhuǎn)換,方得佳譯。
散文翻譯當形散而神不散,以美譯美。漢語文句的美表現(xiàn)之一就是其邏輯思辯與英語相比,更注重時間上的連貫性,而非英語盤根錯節(jié)地將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描述雜糅一起,行成句中套句、時空互轉(zhuǎn)的圖片。漢語時間上安排更似流線型,英語更似環(huán)型。翻譯時必須能夠?qū)⒂⒄Z盤根錯節(jié)的時間關(guān)系理清,將過去作為背景先行鋪墊,繼而以現(xiàn)在承接,而后憧憬未來,以符合漢文對時間的布局模式。散文與小說相比,更不講究太多敘事技巧,即使是敘事散文,也是將敘事用作抒發(fā)情感的方式,所以漢語散文敘事更直接、簡單,重在抒情,敘事時間安排上更常用流水敘事,而少用倒敘、插敘等小說敘述方式。
I never questioned that this amtitious,intelligent woman,who had had a career before I was born and would eventually return to a career,would spend almost every lunch hour throughout my elementary school years just with me.
譯文:我母親既有抱負,又很聰明。在我降生之前,她有一份工作,而且她最終要重新謀一份差事??墒?,在我上小學那幾年,她竟然放棄了工作,幾乎天天陪著我吃午飯。她為什么要那樣,我從來沒有去想過,也絲毫不感到有什么奇怪。
這句從敘事散文摘抄的句子,原文將母親的個性融入我的議論當中,夾敘夾議,寫作的順序是:我沒有想過——我母親聰明有抱負——母親工作(我出生前)——我母親每天陪我吃午飯。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順序不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的自然順序,只能說是故事的敘事時序。而譯文則使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基本一致:我母親聰明有抱負——母親工作(我出生前)——我母親每天陪我吃午飯——我沒有想過。這樣的順序更加符合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敘述當中也符合自然事件發(fā)生的順序,而英語則更注重個人行為,所以有意無意地在寫作當中不謹從自然時序。
駢句即以字數(shù)、結(jié)構(gòu)、詞義對稱基本對稱的文句,“以其朗朗上口的聲韻、華麗典雅的辭藻、博古通今的典故和曲婉蘊藉的氣韻裝點了我國古代文學花園,提升了古典散文的藝術(shù)價值?!盵6]現(xiàn)代白話文的出現(xiàn),使?jié)h語駢句使用頻率遠不如以前,但卻無損它的美,甚至使它的美在白話文的淺白當中顯得尤為耀眼。所幸的是,駢句在白話文、洋文縱橫天下的今日,仍然在散文中占有一席之地,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優(yōu)秀的漢語散文譯作都在適當使用駢句,使譯文讀來如品清茶,書香味十足。
For those well-ordered motions and regular paces,though they give no sound unto the ear,yet to the understanding they strike a note most full of harmony.
譯文:其秩序井然之動作,其節(jié)拍分明之步武,于常人耳中雖悄無聲息,在好者心里乃和諧妙音。
以“其秩序井然之動作,其節(jié)拍分明之步武”為一組駢句翻譯For those well-ordered motions and regular paces,遠遠勝過原文簡單的兩個不對稱名詞短語,再加上“于常人耳中雖悄無聲息,在好者心里乃和諧妙音”這一組駢句,更顯步步為營、聲勢漸高,讀來波蕩起伏,相當有韻律。駢句尤其適合做景物描寫,因為景物描寫最有詩意,在散文翻譯當中,適當?shù)胤揭栽姼栊问匠霈F(xiàn),可以增強譯文的感染力。
散文不需要詩歌嚴格的節(jié)奏韻律和小說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但以其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完美結(jié)合而堪稱思想和藝術(shù)的瑰寶。英語散文翻譯過程中的“多半是譯者對原作的語言形式做某種程度的背離,由于原作形式的改變,原作的內(nèi)容在翻譯中也會有一定的流失,但譯文的和諧暢達彌補了原作形式上的缺陷和內(nèi)容上的流失。”[7]360英語散文的漢語譯文可以從幾個方面達到和諧暢達:以漢語優(yōu)美的四字詞譯英語的某個單詞或結(jié)構(gòu)、以漢語流散而凝練的句群翻譯英語層級清晰的長句、以動態(tài)活潑的漢語動詞翻譯英語大量靜態(tài)的介詞和抽象名詞、以背景和主題的分別描寫代替英語背景與主題的相融相契、以駢句再現(xiàn)漢語散文古樸幽雅之意境。歸納起來,就是以中國傳統(tǒng)散文之獨特韻味取代原文的風格。以這五種方法指導英語散文的漢語翻譯,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翻譯的優(yōu)勢競賽論,以漢語之優(yōu)勢使譯文媲美于原文,甚至超過原文,實現(xiàn)散文翻譯的文質(zhì)之美。
[1]趙秀明.英美散文研究與翻譯[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2]成昭偉.文學翻譯概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
[3]馮偉年.新編實用英漢翻譯實例評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連叔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賈柱立.實用英漢翻譯基礎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6]于開顏.兼顧中西方語言與文化差異的古文駢句英譯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2(5):387-391.
[7]鄭海凌.文學翻譯學[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林凡)
H315.9
A
1008—7974(2013)03—0084—04
2013—03—01
陳黎莉(1975-),女,福建泉州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教學研究。
福建省教育廳2012年度社會科學B類研究項目(項目號:JB12494S)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