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華,尹發(fā)旺,熊忠平,辛培堯
(1.西南林業(yè)大學 生物多樣性保護學院/云南省森林災害預警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護局,云南 德宏 678400; 3.西南林業(yè)大學 林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紫溪山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西南約20 km,總面積約160 km2,海拔1 950~2 502 m,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帶,是楚雄市的重要水源林區(qū),也是云南重要的華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種源基地[1]。是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華山松、云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Master.)等天然林分布區(qū)。也有麻櫟(QuercusacutissimaCarr.)、栓皮櫟(Quercusvariabilis)、滇青岡(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等闊葉樹種。林下常見云南山茶(Camelliareticulata)、梁王茶(Nothopanaxdelavayi)、大白花杜鵑(Rhododendronspp.)等灌木分布[1-2]。
紫溪山林區(qū)植物種資源豐富,據(jù)統(tǒng)計,林區(qū)有種子植物153科723種[2],鳥類177種[3],大型真菌291種[4]。但對昆蟲資源尚未有詳細調查和研究,僅限于2004年舒金平等對楚雄紫溪山華山松球果螟(Dioryctriarubella)的生活史和各蟲態(tài)的生物學習性進行了研究[5],2001年伍建榕等對華山松枝、衰退與華山松球蚜(Pineusarmandicola)、云南松大蚜(Cinarapiniynnnanensi)及螨(Oligonychussp.)的危害開展過研究[6],以及2019年馮峻等對紫溪山華山松種子園病蟲調查,種子園內9種病蟲害中,鱗翅目僅華山松球果螟和云南梢斑螟(Dioryctriayuennanella)2種[7]。本研究在2016—2018年期間采集了楚雄紫溪山鱗翅目昆蟲標本,通過種類鑒定、多樣性分析,查明紫溪山鱗翅目昆蟲資源,為進一步研究該林區(qū)鱗翅目昆蟲及其它類群昆蟲的研究奠定基礎,為該林區(qū)鱗翅目害蟲的預測及防治提供依據(jù)。
2016—2018連續(xù)3年,于每年6月末至7月初選擇天氣晴朗的夜晚,開展5~8 d定點燈誘,收集蛾類昆蟲標本。白天用網捕采集蝶類標本。采集到的標本用三角紙袋包好,帶回實驗室統(tǒng)計、分類鑒定。
對采集到的鱗翅目昆蟲標本,以形態(tài)特征為重要依據(jù),參考朱弘復等[8-11]、蔡榮權[12]、方承萊[13]、周堯[14]等編著的分類學專著進行種類鑒定。
多樣性分析采用物種Patrick(帕特里克)豐富度指數(shù)、Shannon-Wiener(香農-威納)多樣性指數(shù)、Simpson’s(辛普森)指數(shù)、Pielou’s(皮盧)指數(shù)為指標。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15]。
(1) Patrick豐富度指數(shù)
D=S
式中:S為調查到單位面積內的物種種類數(shù)。
(2)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
H′=-∑pilnpi2
式中:pi是樣本中第i個物種的個體的比例。
(3)Simpson’s diversity index辛普森指數(shù)
D=∑pi2
式中:pi是樣本中第i個物種的個體的比例。
(4)Pielou’s species evenness index皮盧均勻度指數(shù)
Jsw=(-∑pilnpi)/lnS
式中:pi是物種i的個體占全部個體的比例,S為物種數(shù)。
楚雄紫溪山所采集到683頭鱗翅目昆蟲,經鑒定分屬15科、74種(表1)。
表1 紫溪山鱗翅目昆蟲種類
續(xù)表1
由表1知,夜蛾科(Noctuidae)16種,天蛾科(Sphingidae)13種,大蠶蛾科(Saturniidae)11種,燈蛾科(Saturniidae)9種,尺蛾科(Geometridae)6種,刺蛾科(Eucleidae)4種,粉蝶科(Pieridae)3種,蛺蝶科(Nymphalidae)2種,舟蛾科(Notodontidae)2種,鳳蝶科(Papilionidae)2種,蠹蛾科(Cossidae)1種,虎蛾科(Agaristidae)1種,斑蛾科(Zygaenidae)1種,斑蝶科(Danaidae)1種,籮紋蛾科(Brahmaeidae)1種。
紫溪山所采集到683頭鱗翅目昆蟲,鑒定出的15個科中,其中74種為鱗翅目昆蟲,其多樣性分析結果見表2、圖1、圖2。
表2 紫溪山鱗翅目昆蟲多樣性概況
圖1 紫溪山鱗翅目昆蟲豐富度
圖2 紫溪山鱗翅目昆蟲多樣性指標
15個科豐富度指數(shù)從高至低依次是夜蛾科>天蛾科>大蠶蛾科>燈蛾科>尺蛾科>刺蛾科>粉蝶科>蛺蝶科>舟蛾科>鳳蝶科,斑蝶科、斑蛾科、蠹蛾科、虎蛾科和籮紋蛾科均為1種。
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H′)與物種的豐富度(S)基本一致,除粉蝶科和蛺蝶科外,S越高,H′越大。粉蝶科和蛺蝶科均為3個種,但粉蝶科的個體數(shù)量大于蛺蝶科,所以粉蝶科的H′小于蛺蝶科H′。種數(shù)占比超過10%的科包括夜蛾科(21.62%)、天蛾科(17.57%)、大蠶蛾科(14.86%)和燈蛾科(12.16%)。其中,夜蛾科昆蟲個體數(shù)量占總昆蟲數(shù)量的22.70%、天蛾科占17.57%、大蠶蛾科占18.01%,此3個科昆蟲個體數(shù)量占了所有鱗翅目昆蟲總數(shù)的58.28%,這3個科為紫溪山林區(qū)鱗翅目優(yōu)勢類群。斑蝶科、斑蛾科、蠹蛾科、虎蛾科和籮紋蛾科各為1種,此5個科為稀有類群。
5個稀有類群外,剩余10個科的辛普森指數(shù)(D)分析結果為:粉蝶科(0.395 6)>蛺蝶科(0.341 6),夜蛾科(0.097 9)>天蛾科(0.088 9);其它科的變化與H′及S變化呈相反的趨勢,即,H′、S越大,D越小。
在非稀有種中,皮盧均勻度指數(shù)(Jsw)從高至低為舟蛾科(Jsw=1)>蛺蝶科(Jsw=0.988 2) >天蛾科(Jsw=0.966 2)>大蠶蛾科(Jsw=0.962 6) >尺蛾科(Jsw=0.938 8) >粉蝶科(Jsw=0.919 0) >鳳蝶科(Jsw=0.918 3)>夜蛾科(Jsw=0.894 6) >刺蛾科(Jsw=0.892 9) >燈蛾科(Jsw=0.791 9)。較其它幾個指標,在10個非稀有類群中,Jsw差異不明顯,10個科的均勻度相當。
2016—2018連續(xù)3 a,在楚雄紫溪山共采集到683份鱗翅目昆蟲標本,經鑒定分屬15科、74種。其中,夜蛾科、天蛾科、大蠶蛾科為優(yōu)勢類群,斑蝶科、斑蛾科、蠹蛾科、虎蛾科和籮紋蛾科為稀有類群。本研究中,是于6月底至7月初開展的調查,在滇中地區(qū),此時間段屬多數(shù)鱗翅目林業(yè)害蟲的羽化期,因此可以收集到絕大多數(shù)鱗翅目昆蟲標本。但也有些鱗翅目昆蟲可能因其生物學習性差異及受季節(jié)、物候的影響,羽化期并未在此采集時間內,因而未收集到這些種類的昆蟲標本。如已有報道的華山松球果螟、云南梢斑螟[4,6]在本次調查中并未采集到;曾在云南昭通危害較普遍的鷹翅樺尺蛾(Bistonfalcata)[15]、云南松毛蟲(Dendrolimushoui)等林業(yè)重要食葉害蟲也未在紫溪山采集到[16]。據(jù)報道[5],華山松球果螟的越冬代成蟲在4月上旬開始羽化,第一代成蟲于6月上旬羽化;此外因電源等因素的限制,燈誘均采用定點采集,一些鱗翅目昆蟲可能因飛行距離有限等因素而未能收集到;鷹翅樺尺蛾也有可能在紫溪山沒有分布。今后的調查中需要考慮各類昆蟲的生物學習性、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與寄主的物候等關系,需擴大調查范圍與采集時間、優(yōu)化采集方法,進一步補充調查結果。
鱗翅目昆蟲是重要的林業(yè)害蟲[16],紫溪山作為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重要的華山松良種基地和城市水源林區(qū),對該地區(qū)林業(yè)害蟲的預測、防治工作也很重要。本研究結果表明:優(yōu)勢類群中個體數(shù)量較大的昆蟲種類有枯安鈕夜蛾(Anuacoronata)、艷葉夜蛾(Eudocimasalaminia)、落葉夜蛾(Ophideresfullonica)、黃目大蠶蛾(Caligulaanna)等,這些在數(shù)量上相對有優(yōu)勢的種類,對華山松等林木具有一定潛在危害風險,應加大監(jiān)測力度,開展其生物學、生態(tài)學的深入研究,掌握其發(fā)生規(guī)律[17],將林業(yè)有害生物的預防措施貫穿于林木撫育管理、種子園管理等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