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英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統(tǒng)癌癥中的發(fā)病率占第三位, 但死亡率卻占第一位。死亡率高是因為早期診斷較困難, 術(shù)后復發(fā)率高以及長期化療使癌細胞產(chǎn)生耐藥等原因造成的。
1981年, Bast等[1]從一名卵巢癌患者體內(nèi)獲得卵巢癌上皮細胞株OV CA 433, 用其制備了一種用于探測卵巢癌的鼠源單克隆抗體——OC 125。他們利用OC 125, 通過免疫學方法發(fā)現(xiàn)了新的腫瘤抗原, 因其與OC 125直接作用, 將它命名為CA 125。Bast等在隨后的研究中[1], 建立了血清CA 125的放射免疫測定方法。運用這個方法, 他們測定了888例正常獻血人員血清中CA 125的含量, 以35 U/ml為臨界值, 健康者假陽性為1.0 %;測定婦科其它良性病患者143人, 高于35 U/ml的為6.0 %;與之相對應, 101名經(jīng)證實患有卵巢癌的患者, 有82 %血清中CA 125的值高于35 U/ml;而跟蹤檢測45個手術(shù)后的病例, 有93 %的患者的血清CA 125水平隨著腫瘤的發(fā)展或消退而升降。由此, Bast等認為CA 125的水平可以在卵巢上皮癌患者的治療中起監(jiān)控作用。目前, 人們普遍認為, 抗原CA 125是重要的腫瘤標志物, 尤其是血清中CA 125值的升高可作為卵巢上皮癌的基本診斷依據(jù)。
CA 125在人體組織中分布廣, 免疫組化發(fā)現(xiàn)在胎兒消化道上皮細胞、羊膜, 成人胸膜、腹腔間皮細胞、輸卵管內(nèi)皮、子宮及宮頸內(nèi)膜中均有少量CA 125存在。但是正常人血清CA 125中的放射性免疫測定的陽性臨界值為35 U/ml[1]。
血清中CA 125的值還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降低, 正常成年女性的平均值高于正常男性及老年女性, 在月經(jīng)周期中血清CA 125水平有波動[2]。女性年齡和月經(jīng)狀況對CA 125的影響, 這表明該抗原的水平與卵巢的功能密切相關。
盡管在二十多年前, 就發(fā)現(xiàn)了抗原CA 125, 關于它的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的信息知道的卻很少, 研究表明, CA 125是一種高分子量的糖蛋白, 是由一些小的亞單位組成, 分子量介于 220~1000 kDa 之間[3]。
2001年, Yin 和 Lloyd等[4]成功的克隆了部分CA 125抗原蛋白的核心部分, 他們的研究表明, CA 125抗原的核心蛋白部分是由MUC 16基因編碼, 定位于染色體19 p 13.3區(qū)域。同時, 通過實驗推測CA 125/ MUC 16的氨基酸序列顯示, 它的氨基酸序列中絲氨酸(8.9 %), 蘇氨酸(12.5 %)和脯氨酸(8.8 %)的含量較高。在CA 125的序列中還包含由165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9個重復的區(qū)域(tandem repeats domain,TR區(qū))和C-末端由57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不重復區(qū)。絲氨酸和蘇氨酸殘基分散在整個序列中, 但是TR區(qū)中有明顯的成串的絲氨酸和蘇氨酸殘基, 通常附近還存在脯氨酸殘基,這都是O-糖基化位點的特征。這都表明CA 125是一種典型的糖蛋白。
有關CA 125的生物學作用機理還沒有確切的文獻報道。研究表明[5,6], 接種抗CA 125的鼠單克隆抗體可引起一部分卵巢癌患者對CA 125的免疫應答。對CA 125有免疫應答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可延長(19.9±13.1)個月。這表明CA 125可能會是一種腫瘤表面抗原, 相應的抗體與之結(jié)合,會引起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7], 從而達到殺傷腫瘤的作用;另外一種可能性是CA 125的生理學作用是在單純卵巢癌中促進癌細胞的發(fā)展[7], 抗體與之結(jié)合,會競爭性的抑制其作用, 從而減緩癌細胞的發(fā)展。
CA125是一種與卵巢癌相關的抗原, 它是卵巢上皮癌和子宮內(nèi)膜癌的標志物, 漿液性子宮內(nèi)膜樣癌、透明細胞癌、輸卵管癌及未分化卵巢癌患者的CA125含量均有明顯升高。術(shù)后CA 125的升降與腫瘤的復發(fā)與痊愈相關, 判斷符合率高達97 %[8]。因此, 抗原CA 125在臨床上應用很廣。
3.1 CA 125的臨床檢驗 CA 125作為卵巢癌的標志已經(jīng)被確立, 在臨床實驗中它的生物學標志的作用也得到廣泛應用。在診斷方面, 大約有50 %的I期卵巢癌患者和90 %的晚期的患者, 血清中都明顯有CA 125的聚集[3]。1989年, Bloch等[9]報道, 測定515個患者血清中CA 125的濃度, 這其中有良性腫瘤患者也有惡性腫瘤患者, 以35 U/ml為臨界值,CA 125對卵巢上皮癌的診斷靈敏度達54 %, 特異性為60.3 %。
雖然, CA 125的組織和腫瘤特異性不高[10]但迄今尚沒有發(fā)現(xiàn)更好的標志物來取代其作用, 因此, 在臨床上, 尤其是在卵巢癌早期診斷時, 仍以血清CA 125的測定值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在卵巢癌臨床監(jiān)測、手術(shù)預后以及復發(fā)預測等方面, 測定血清CA 125水平是很好的指標[1]。
癌癥外科手術(shù)后殘存灶是影響手術(shù)成功與否的關鍵, 正確判斷預后, 在臨床上可直接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 動態(tài)觀察血清CA 125濃度有助于卵巢癌的預后評價和治療控制。經(jīng)治療后, CA 125含量可明顯下降, 若不能恢復至正常范圍,應考慮有殘存腫瘤的可能。在外科手術(shù)完全切除所有的卵巢癌腫瘤后, CA 125的半衰期是大約6 d左右, 那些半衰期>20 d的患者往往預示著不好的預后[11,12]。95 %的具有殘存灶的患者血清中的CA 125濃度都>35 U/ml[13]。
測定血清CA 125還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腫瘤復發(fā)。對于大多數(shù)手術(shù)后血清CA 125值正常的患者, 血清CA 125水平突然升高也總是提示著卵巢惡性腫瘤的復發(fā)展、惡化。而當卵巢癌復發(fā)時, 在臨床確診前幾個月便可呈現(xiàn)CA 125增高, 尤其卵巢癌轉(zhuǎn)移患者的血清CA 125更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
3.2 免疫治療 1989年, Prederick等用柔毛霉素與CA 125的單抗 OC 125結(jié)合, 發(fā)現(xiàn)結(jié)合物在體內(nèi)可直接殺死分裂期卵巢癌細胞, 這提示以CA 125為靶抗原, 開發(fā)用于治療卵巢癌的單克隆抗體是可行的。研究表明, 在卵巢癌患者體內(nèi)產(chǎn)生的抗CA 125的抗體會延長他們的生存時間。這可能是因為,CA 125是卵巢癌的腫瘤表面抗原, 機體產(chǎn)生的抗CA 125的抗體, 與CA 125特異性結(jié)合, 可能會引起ADCC效應, 從而達到殺傷腫瘤的目的;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CA 125的生理學作用是在單純卵巢癌中促進癌細胞的發(fā)展[10], 抗體與之結(jié)合, 會競爭性的抑制其作用, 從而減緩癌細胞的發(fā)展。抗CA 125的抗體在部分卵巢癌患者體內(nèi)確實發(fā)揮了較好的效果, 這一結(jié)果為卵巢癌的針對CA 125的免疫治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綜上所述, CA 125作為卵巢癌相關的腫瘤標志物, 在卵巢癌的臨床診斷、監(jiān)測及手術(shù)預后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它的檢測方法簡便可行, 對卵巢上皮性腫瘤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因此, 在臨床上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1]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11-415.
[2]Lehtovirta P, Apter D, STENMAN U H.Serum CA 125 Level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1990,97(10):930-933.
[3]段濤.婦產(chǎn)科程序診斷.第1版.上海: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4:114-116.
[4]Yin B WT, Lloyd KO.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CA 125 Ovarian Cancer Antigen IDENTIFICATION AS A NEW MVC16.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1,276(29):27371-27375.
[5]Wagner U, kuhler S, Reinartz S, et al.Immunological Consolidation of Ovarian carcinoma Recurrences with Monclonal Anti-ldiotype Antibody ACA125:Immune Responses and Survival in Palliative Treatment see The Biology Behind:KA Food and M.Bhattacharya-Chatterjee,2001,7(5):1154-1162.
[6]Wagner U, Schlebusch H, kohler S, et al.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CA 15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Induced by the Murine Monoclonal Anti-idiotype Vaccine ACA125.Hybridoma, 1997, 16(1):33-40.
[7]Wong NK, RL, Panico M, et al.Characterizatien of the oligosaccharides associated with the human ovarian tumor maker CA 125.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 278(31):28619-28634.
[8]陳必良.婦產(chǎn)科實驗診斷學.第1版.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3:131.
[9]Bloch B, et al.S Afr Med J, 1989, 76(12):670-671.
[10]Meden H, et al.Int J Biol Markers, 1998,13:231-237.
[11]Nagele F, et al.Obstet Gynecol, 1995, 86:259-264.
[12]Rustin GJS, Bast RC Jr, et a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04,10:3919-3926.
[13]曹澤毅.中華婦產(chǎn)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