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楊瑛
急診科患者的特點是起病急且變化多端、病情重且病種多、發(fā)展快且病因復雜。急診護士多在搶救中需快速完成靜脈輸液和采血,進行補液、用藥和檢驗。為了減少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提高搶救效率,節(jié)約護士的操作時間和工作量,降低護理人員的職業(yè)暴露率;我科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采用安全型靜脈留置針聯(lián)合采血針先進行靜脈采血、后進行靜脈輸液的方法,既縮短護士的操作時間、保證血液標本質(zhì)量,又降低護士的職業(yè)暴露率,減輕患者的痛苦,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以上時間段急診新入院患者1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種、血管條件和護士的操作經(jīng)驗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1)。選擇的靜脈有手背靜脈、橈靜脈、肘正中靜脈和大隱靜脈。檢驗項目有血液電解質(zhì)分析、血常規(guī)、血凝四項、心肌酶、交叉配血等。
1.2 方法 對照組分別備齊靜脈采血用物和靜脈輸液用物,行靜脈采血后,找人按壓數(shù)分鐘,再另找血管進行靜脈輸液穿刺。觀察組是備用物和靜脈采血針,按靜脈輸液程序先行排氣備用,再進行選擇血管(最好選擇彈性好,易暴露,血流豐富的粗直血管,注意避開關(guān)節(jié)、靜脈瓣、外傷、感染處的靜脈),常規(guī)皮膚消毒待干后,扎止血帶,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留置針與皮膚呈15~30°角進針,進針速度易慢,以免過快刺破血管后壁,見回血后降低10°與皮膚平行,再沿血管前進2~3 mm右手固定針芯,左手推外套管送入靜脈,同時將針芯回抽到后保護套中,徹底分離針芯與軟套管,透明輔料固定;消毒肝素帽,右手持真空采血針頭插入肝素帽內(nèi),另一端插入各個采血管內(nèi)留取血標本;采血完畢后,松止血帶,分離采血針頭入利器盒內(nèi)。再次消毒肝素帽,將輸液器上的針頭插入留置針的肝素帽內(nèi)、固定、進行靜脈輸液。觀察這兩種方法中護士平均操作時間、患者血標本的溶血發(fā)生率以及平均穿刺次數(shù)。
2組操作時間和穿刺數(shù)及患者溶血情況
2.1 第一組對照組,采用人數(shù)95人穿刺操作時間每分(6.17-1.03)~(6.17+1.03)之間,溶血7人,平均穿刺次數(shù)2.156。
2.2 第一組觀察組,采用人數(shù)95人穿刺操作時間每分(4.76-1.34)~(4.76+1.34)之間,溶血1人,平均穿刺次數(shù)1.010。
注P均<0.01
3.1 給患者減少了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安全型靜脈留置針接真空采血針先采血再輸液,實現(xiàn)了一針兩用的目的,避免了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懼,同時也保護了血管減少了并發(fā)癥,體現(xiàn)了人性化護理服務(wù)理念,患者樂于接受,減少了不必要的護患糾紛。
3.2 確保了血標本的質(zhì)量。留置針尾端接真空管采血,血液會自動勻速緩慢地流入各個試管,當管內(nèi)負壓到一定程度時會自動停止,達到血液與試管內(nèi)抗凝劑配比準確;而且可以一邊采血一邊搖試管,混勻抗凝劑,防止凝血,提高了檢驗結(jié)果。
3.3 操作容易、節(jié)約時間。在急診搶救患者中,靜脈采血和靜脈輸液是護士首先必做的事情,如果分開做,護士就面臨兩次找血管,準備用物,操作等;采血過程中,由于患者循環(huán)較差,浪費時間較長,會延誤搶救及診斷時間。而此方法一人一次穿刺輕松完成靜脈采血和輸液兩個操作,則縮短了時間、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龐溯擯,郭冬梅,蒙國照,等.靜脈留置針對血管物力刺激與靜脈炎關(guān)系的實驗研究.護理研究,2003,17(5A):502-503.
[2]徐瑩.淺靜脈留置針在急診急救中的應(yīng)用進展.全科護理,2009,7(9A):2331-2333.
[3]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chǔ).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92.
[4]李麗娟,沈美娟.靜脈留置針聯(lián)合真空采血器在急診患者中的應(yīng)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