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孝
本文回顧我科對于甲真菌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齡18~62歲,中位年齡38.2歲;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典型,經真菌直接鏡檢陽性和(或)培養(yǎng)陽性。其中全甲破壞型32例,遠端側位型24例;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8例,二組患者的病程、性別、甲損部位和嚴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伊曲康唑治療,200 mg,2次/d,早飯和晚飯后立即口服,連用1w,停藥3w為一個療程,指甲真菌病用兩個療程,趾甲真菌病用三個療程。對照組采用氟康唑治療,150 mg,1次/w頓服,指甲真菌病服3個月,趾甲真菌病服4個月。
1.3 療效判定[1]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病甲完全消退;顯效:病甲消退≥70%;有效:病甲消退≥25%。無效:病甲消退<2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2例;顯效8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9.29%。對照組治愈1例;顯效8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5.7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P <0.05。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發(fā)生胃腸道反應l例,頭痛2例;對照組胃腸道反應1例,轉氨酶輕度增高1例。
氟康唑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誘導細胞色素P450失去酶活性,導致真菌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合成受阻,同時還通過抑制過氧化酶和色素氧化酶,引起真菌內過氧化物蓄積,導致真菌死亡。伊曲康唑是一種合成的廣譜抗真菌藥,為三氮唑衍生物,抗菌譜與氟康唑相似。對深部真菌和淺表真菌均有抗菌作用。本組資料顯示,兩組患者近期總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伊曲康唑與氟康唑治療甲真菌病均療效滿意,安全性高,臨床上應選擇兩者中更為經濟的藥物推廣使用。
[1]宋韜,盛晚香,嚴月華.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聯合治療趾甲真菌病.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1,6,22(10):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