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1例喉痙攣導致梗阻性肺水腫臨床分析
李金鳳
喉痙攣是全麻拔管后嚴重的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不高, 但處理不及時可發(fā)生嚴重后果, 甚至并發(fā)肺水腫[1]?,F(xiàn)就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1例全麻喉痙攣并發(fā)梗阻性肺水腫病例介紹如下。
患者男性, 31歲, 68 kg, 175 cm。既往體健, 術前檢查無異常。因面肌痙攣擬在全麻下行左側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常規(guī)誘導:咪達唑侖2 mg, 芬太尼0.1 mg, 羅庫溴銨50 mg,丙泊酚140 mg。喉鏡下聲門顯露清楚, 插管順利(7.5 mm), 誘導及插管生命體征平穩(wěn), 芬太尼, 羅庫溴銨間斷給予。手術歷時2.5 h, 芬太尼共用0.25 mg, 羅庫溴銨70 mg, 入液量共2000 ml, 膠體1000 ml, 晶體1000 ml, 尿量600 ml, 術畢拮抗全量。拔管前潮氣量300 ml, 呼吸頻率10次以上, 有體動, 有嗆咳, 呼之無明顯反應, 第二次嗆咳劇烈時, 吸痰后拔管, 拔管后患者喉部有喘鳴, 胸廓起伏不明顯, 有三凹征, SpO2由100%開始下降, 面罩加壓通氣, 給丙泊酚30 mg, 之后SpO2回升至100%, SpO2最低60%, 從SpO2開始下降至回升100%歷時約1 min, 搶救后聽診雙肺明顯濕啰音, 給速尿10 mg, 地塞米松10 mg, 嗎啡3 mg入壺, 限制入液量, 抬高床頭, 面罩吸氧, 監(jiān)測生命體征, 患者清醒后能完成指令性動作, 嗆咳兩次, 咳出粉紅色泡面痰, 面罩吸氧(3~4 L/min), SpO2維持97%, 脫氧SpO2迅速降至80%, 于是吸氧監(jiān)護下回ICU, 術后訪視患者清醒, 無不良并發(fā)癥。
在正常情況下, 肺泡、毛細血管、肺組織間隙和淋巴回流之間保持液體動態(tài)平衡, 當上呼吸道發(fā)生急性阻塞, 患者用力吸氣致胸內負壓增高, 可引發(fā)急性肺水腫, 稱梗阻性肺水腫(POPE), 又稱負壓性肺水腫(NPPE), 圍術期喉痙攣發(fā)生率接近1%, NPPE發(fā)生率為1‰, 其中絕大多數是喉痙攣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阻導致。
當患者發(fā)生上呼吸道梗阻時, 呼氣受阻, 氣管內猶如一個自身的呼氣末正壓, 肺毛細血管內的液體還不能向肺泡內轉移;當梗阻解除后, 氣道內的壓力迅速下降, 過高的靜水壓促使肺毛細血管內的液體流向肺泡內, 發(fā)生肺水腫。
梗阻后肺水腫一般發(fā)生在梗阻解除后數分鐘, 患者表現(xiàn)為躁動, 呼吸困難, 急促, 咳粉紅色泡沫痰, SpO2下降, 血壓升高, 心率增快, 肺部可聞及濕啰音。一旦診斷為梗阻后肺水腫, 應積極治療。首先, 要充分給氧, 可以面罩加壓給氧,同時給予鎮(zhèn)靜, 利尿等輔助治療。同時適當的補液, 減少利尿劑引起的容量不足;激素的應用可以減少肺泡-毛細血管之間的通透性, 對疑有肺間質毛細血管損傷的患者有一定的益處;如經上述處理仍不能改善, 應及時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 通過增加肺泡內的通氣壓力, 減少肺泡內液體的生成, 使用peep機械通氣大多數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臨床工作中,醫(yī)務人員對這一現(xiàn)象應有充分認識, 主要以預防為主[2]。氣管插管時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 拔管時避免反復吸痰刺激誘發(fā)喉痙攣;麻醉也不要過淺, 避免患者嗆咳時拔管。
[1] 張莉, 焦阿妮, 殷雁斌, 等.全麻拔管后喉痙攣致負壓性肺水腫1例 .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2.22(9):931-931.
[2] 楊彥偉, 梁曉初.全麻拔管后喉痙攣致梗阻后肺水腫1例分析體會.中國當代醫(yī)藥, 2009, 6(12):113-113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y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