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婷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常常造成局部流行, 對兒童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過去常采用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滴注紅霉素, 但該藥療程長, 尤其是胃腸反應(yīng)重, 加上穿刺部位疼痛明顯, 易發(fā)靜脈炎, 患兒及家長不易接受, 限制了該藥的臨床應(yīng)用。山東省禹城市人民醫(yī)院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 臨床療效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療的且病例資料完整的108例MP患兒, 其中, 男性59例, 女性49例, 年齡1.5~12歲, 平均年齡7.0歲;小兒MP的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兒科學》(第7版):臨床癥狀包括發(fā)熱、咳嗽,有的患兒伴有胸悶、氣喘、胸痛, 肺部可聞及干、濕性啰音。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滴度1:80者60例,1:160者38例,1:320者10例。采用隨機原則將患兒分為兩組, 阿奇霉素治療組和紅霉素治療組(對照組)各54例, 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癥狀體征、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滴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療前肝腎功能無異常、痰培養(yǎng)或深部咽試子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且治療前1周均未使用任何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基礎(chǔ)治療, 包括止咳、祛痰、濕化氣道、發(fā)熱明顯者給予物理降溫或適當應(yīng)用退熱藥物, 食欲不振者或進食少者給予葡萄糖口服或靜脈滴注。治療組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 劑量10 mg/(kg·d), 1次/d;對照組采用紅霉素靜脈滴注, 劑量30 mg/(kg·d), 1次/d。至患兒癥狀、體征基本消失, 肺部X線片提示病灶基本吸收后,再鞏固治療2~3 d, 但兩組療程均<14 d。治療期間, 觀察兩組患兒的一般情況包括體溫、癥狀、體征變化、藥物不良反應(yīng)(藥物注射部位疼痛、惡心嘔吐或腹瀉等胃腸道反應(yīng)、皮疹等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的幾率)、治療前后血、尿、糞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
1.3 療效評價 痊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消失, 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 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片好轉(zhuǎn);無效:治療7 d后仍有臨床癥狀, 10~14 d肺部體征和胸部X線片好轉(zhuǎn)不明顯。痊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s)表示, 采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采用χ2檢驗。P<0.05 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45例, 有效8例, 無效1例,總有效率98.1%。對照組治愈41例, 有效11例, 無效2例??傆行?6.3%。兩組療效比較, P>0.05, 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2 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顯著低于對照組, 發(fā)生率7.4%, 共4例(惡心2例, 嘔吐1例, 食欲不振1例)。對照組胃腸道反應(yīng)10例, 注射部位疼痛4例, 腹瀉2例, 肝功輕微異常1例。發(fā)生率31.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炎支原體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 它是一種接近細菌的微生物, 但它又沒有細胞壁。通常由飛沫-呼吸道途徑傳播, 當病原體進入呼吸道后, 于黏膜表面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緊密附著, 從而造成上皮細胞的破壞。因支原體無細胞壁, 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萬古霉素等干擾細胞壁合成的抗菌藥物均不敏感, 臨床上應(yīng)用也無效。目前臨床上藥物治療首選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1]。過去常用紅霉素, 但該藥副作用大, 尤其是胃腸道反應(yīng)明顯, 且注射部位常出現(xiàn)紅腫和局部疼痛、個別病例還會出現(xiàn)皮疹, 甚至肝腎功能損害,患兒及家長通常難以接受相對長時間的治療。近年來紅霉素的耐藥率也在不斷攀升, 也影響了其療效[2]。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 組織滲透性好,藥物容易積聚在病變組織,研究證實阿奇霉素在炎癥部位的濃度較非炎癥部位濃度高6倍以上; 遠超過它的最小抑菌濃度, 而且阿奇霉素在組織中的半衰期長, 有報道在用藥物后即使停藥3 d仍能保持較高的抑菌濃度, 不良反應(yīng)大大減少,消化道反應(yīng)輕微, 且很少出現(xiàn)局部疼痛以及皮疹等情況。此外阿奇霉素代謝不需要細胞色素P450的參與,對肝臟無明顯損傷[3]。因此與紅霉素比較, 阿奇霉素治療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少, 安全性高。本研究顯示治療組有效率98.1%。對照組總有效率96.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雖然兩種臨床療效無統(tǒng)計學差異, 但阿奇霉素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僅7.4%, 顯著低于紅霉素組。作者認為阿奇霉素治療小兒MP療效高, 不良反應(yīng)少, 安全性好, 是臨床值得推廣的藥物。
[1]R í os AM, Fonseca-Aten M, Me íjas A, et al.Microbiologic and immunologic evaluation of a single high dose of azithromycin for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5, 49(9):3970-3973.
[2]Kawai Y, Miyashita N, Kubo M, et al.Therapeutic efficacy of macrolides, minocycline, and tosufloxacin against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3, 57(5):2252-2258.
[3]To KK, Chan KH, Fung YF, et al.Azithromycin treatment failure in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Eur Respir J, 2010, 36(4):96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