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腫瘤引發(fā)血栓是導致患者功能喪失、致殘、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病后由于長期臥床,活動減少使血流速度減慢,血液淤滯,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常見血檢有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腫瘤合并頸內靜脈血栓較為少見,本組研究中,對37例腫瘤合并頸內靜脈血栓患者進行護理,觀察其臨床療效,旨在為臨床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腫瘤合并頸內靜脈血栓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2.1±5.8)歲;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其中胃癌11例,直腸癌7例,乳腺癌6例,肺癌4例,食管癌6例,食管癌3例。發(fā)生血栓的靜脈位于左側20例,右側17例。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全部患者均經(jīng)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
1.3 方法 對全部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方法進行護理,形成檢查、宣教、治療觀察及實施等方式。首先詳細了解患者病情情況及治療方法,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表,內容包括治療方式、檢查情況、用藥情況、監(jiān)護情況、飲食狀況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護理方法,使之配合護理人員完成護理。每日按照護理表上的內容進行護理,并做標記,確定每日護理療效。根據(jù)患者病情情況給予用藥治療,保持臥床休息,適當進行身體鍛煉,保持血液循環(huán);保持患者衣物、病房室內整潔;靜脈給藥時注意盡量減少穿刺次數(shù)及留置時間,拔管動作輕柔,防止吸附的栓子掉落;護理過程中注意隨時觀察患者心理情緒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進行積極有效的疏導,減輕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因素,注意溝通過程中的語言及肢體語言,讓患者感受到溫暖,樹立治療信心。
給予飲食指導,注意高蛋白、高纖維食物的攝入,飲食以清淡、低脂、少油膩、無辛辣食物為宜,多飲水,減少富含維生素K食物的攝入,戒煙、酒,保持排便通暢。
本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35例患者溶栓成功,生命體征平穩(wěn),2例患者死亡,1例為溶栓后顱內出血死亡,1例為肺血栓,其他患者未發(fā)現(xiàn)肺癌及其他臟器器官栓塞等并發(fā)癥,臨床護理療效較為滿意。
血栓是惡性腫瘤常見并,靜脈血栓不常見但較為嚴重,也是癌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靜脈血栓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使用化療藥物及靜脈穿刺,致靜脈血管受損傷導致的。另外,患者因病長期臥床引起血流減慢,血液粘稠,使機體處于“易栓狀態(tài)”,這也是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素。靜脈血栓的發(fā)病造成患者治療方法的復雜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患者焦慮、不安等心理情緒的出現(xiàn)。加之由于長期患病,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安心理,致不愿配合治療,治療無依從性,影響臨床療效。
本組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首先根據(jù)患者病情情況制定護理表,對護理方法、每日目標進行確定,護理過程中每日進行標記,查看完成目標情況,以確定當日護理成效。在護理過程中,注意針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制定護理方案,由于患者多長期臥床,腫塊壓迫易出現(xiàn)血液淤滯,增加發(fā)生血栓的機率,因此對于病情較為穩(wěn)定,且可自理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適當運動,病情不穩(wěn)定、體質較弱患者可在床上行主動或被動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除飲食、用藥等護理,重點對患者心理情緒狀態(tài)進行護理,講解血栓發(fā)生的原因及自我防護方法,通過交流與溝通,全面調動患者的治療積極性,提高護理療效。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護理過程中注意細節(jié)的掌握,如拔管時動作輕柔,與患者溝通時注意語言溫和,保持室內、患者衣物整潔等,在細節(jié)上營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緩解患者不安情緒的出現(xiàn)。經(jīng)本組護理后,患者臨床療效較為滿意,對于靜脈血栓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1]儲春霞,季秀珍,陸雁.31例腫瘤合并頸內靜脈血栓患者的護理體會.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55-56.
[2]張為民.臨床護理在腫瘤合并頸內靜脈血栓患者中的應用.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0):85-86.
[2]董敏.惡性腫瘤合并深靜脈血栓栓塞的相關因素和護理對策.醫(yī)學研究,2011,25(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