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銀川市西夏區(qū)寧夏育才中學勤行學區(qū) 銀川 750021
上海育才中學的特級教師李強老師在評課中講到一個教學案例,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他說,一位教師在教學中用了這樣的兩句話來評價學生:“據(jù)說,運用比喻表達思想的人是聰明的。”“看來我對你的評價是錯誤的,你不但是聰明的人,而且是個智者。”被點評的學生心花怒放,聽到點評的學生深受啟發(fā),之后在整個學校刮起一股運用比喻表情達意的熱潮。
是什么讓這位教師的評價具有如此大的魔力?
1)評價的語言是準確而又得體的。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了評價,貼切、客觀地指出了學生的長處。
2)新穎而又生動。比起簡單的“非常棒”之類的評價性語言,教師巧妙地引用,兩次評價又巧妙地照應,看似對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了非正面的評價,卻是意味深刻,與眾不同,充滿了智慧,閃動著思想的火花。如此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召力的語言,學生怎么不會受感染呢?怎么不會大受激勵呢?可以說,教師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3)獨特、幽默,富有鼓勵性。教師對學生獨特地進行評價,給了學生內在的驅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幽默的語言推動了教學,使教學顯得那樣風趣而高雅,并最終達到了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境界。
課堂上教師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評價的形式將學生生命的內質呼喚出來,去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并且促進他們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時刻關注課堂生成,調整教學,實現(xiàn)教學的實效性。有時學生的思維開闊,常常會提出更為深刻的見解,有時學生所持意見與教師的大相徑庭,這都是不可多得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若是“失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學的深入。反之,教師要給予高度的關注、及時的引導。
當教師發(fā)出指令后,期待學生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fā)言,期待學生的發(fā)言促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任務的完成。教師腦子里想的更多的是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往往就容易對學生的發(fā)言做簡單而無效的評價,諸如“好”“不錯”“說得對”“不準確”,僅僅是就答案的正確與否做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即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對文本、對作者的誤解,教師評價的著眼點應該在于指出學生產生誤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誤解并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有針對性的評價。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的和諧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做一個善于傾聽的人,用心去體悟,用實際行動主動參與到學生的發(fā)展中去。
激勵性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受益。教師常常做出“你說的很好”“你的發(fā)言很精彩”之類的評價,殊不知看似鼓勵性的評價用得多了就失去了效應,學生聽得多了也就不為所動了,教師抱怨學生沒反應,也就不奇怪了?!叭绻谡Z言上加以錘煉就更好了?!薄叭绻梢該Q一個詞,你覺得換哪一個詞更好呢?”諸如這類點評中有引導,引導中有激勵的評價應該是教師加強學習的。語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課程,多一些豐富多彩的語言,多一些肯定和激勵,就促成學生多了些對語文的興趣和愛好。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評價要發(fā)揮其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做課的幾位教師的評價而言,他們都重視激勵,意在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敢地表現(xiàn),而上海的劉俊江老師除此以外,就發(fā)言的質量、角度、方式等做了更為細致的點評。
新課程在評價方式上提倡多樣化、開放式的評價方式。多元性的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準”,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課堂上靈活、多樣的評價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教師評價學生外,還可以是生生互評、小組互評、學生評價教師。長期以來,教師總是害怕評價權下放,耽誤上課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擔心學生說不到點子上,總是不敢也不愿放手,總是獨攬評價權。其實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師在評價時,其他學生未必當回事認真體會,如果換個方式,學生會給教師意想不到的驚喜。正如李強老師說:“評價是思維動起來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p>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看似是教師的臨場發(fā)揮,卻根植于深厚的教學積淀和文化修養(yǎng)中。語文教師應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課堂評價行為,研究課堂評價的策略,不斷改進課堂評價語言,在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努力的過程中享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