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新鄉(xiāng)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舞蹈藝術美是舞蹈家從自己的審美理想出發(fā),在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反映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果說生活美是美的客觀存在形態(tài),那么舞蹈藝術美則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的產物,是美的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形態(tài)。舞蹈美的功能有兩個基本特征,就是美的功利性和美的愉悅性。認識和把握這兩個基本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對于如何進行舞蹈創(chuàng)作和審美鑒賞,對于如何豐富人民群眾的舞蹈文化生活,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舞蹈美的愉悅性特征,是和舞蹈藝術的本質相聯系的。兩千多年前荀子在他的《樂論》中寫道:“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fā)于聲音,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贝笠馐钦f,在古代由舞蹈、詩歌融于一體被稱為“樂”的表演形式,實際上和歡快娛樂的“樂”是一個意思。樂,是人們感情上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所以人們在生活中不能沒有它。人歡樂時就情不自禁的會唱起來、跳起來,而這些唱出來的聲音,跳出來的動作,就充分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另外古人還有“蓋樂心內發(fā),感物而動,不覺手足自運,歡之至也。”(《律呂精義,論舞學不可廢》)“中心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白虎通,禮樂篇》等等,這些論述都是我們民族舞蹈美學觀的反映,其不僅闡明了人類社會產生和發(fā)展舞蹈的本質原因,還特別強調指出了舞蹈是人們在心情快樂時的自然流露和必然反映。正由于舞蹈善于表達一種愉悅歡快的情緒,所以它才能長期地廣泛地存在和發(fā)展于人民生活之中;正由于舞蹈能以美妙的形態(tài)、強烈的情感,通過視覺直接作用于欣賞者的思想情緒,給觀眾帶來審美快感,這才吸引了千百萬人走進劇場,甚至把許多人直接卷入舞蹈的行列。反之,如果舞蹈不能滿足欣賞者希望得到愉快、喜悅、娛樂的審美需要的話,那么舞蹈的功能就會喪失,甚至連這門藝術本身的命運都將岌岌可危。所以可以說舞蹈美的愉悅性是舞蹈生存發(fā)展的條件,舞蹈藝術團結人、鼓舞人的力量,首先在于它能向人們提供審美享受。不過,社會主義舞蹈藝術的娛樂性同一切剝削階級沒落的文藝所宣揚的腐朽的情調不同,它是健康、生動、樂觀、詼諧情趣的流露,它培養(yǎng)人們鮮明的愛憎感情、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使觀眾從歡笑愉悅中獲得教益、鼓舞和藝術享受。
美的功利性在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美學觀相反,唯物主義者從大量的調查研究中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勞動先于藝術(包括舞蹈藝術),功利先于審美。舞蹈藝術美也是遵循這個規(guī)律的,正因為剛開始因為它“有用”,所以后來才逐漸產生美感。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原理從審美觀念的產生,揭示了舞蹈美的功利性和美的愉悅性的必然聯系,為研究這二者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的古人也很注意舞蹈美的功利性。古代封建統治者常常利用賞心悅目的舞蹈來宣揚他們的“文德”和“武功”,勞動人民則通過舞蹈來團結自己,慶賀豐收和斗爭的勝利。到了近現代社會,舞蹈的功利性也無時不在,關于舞蹈美的功利性,其曾說“文藝確實起一些消閑的作用,但主要不是為了消閑?!?《要做一個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這句話就明確的指出了舞蹈的美不單單在于愉悅人們,還在于其所蘊含的深層次的功利性。舞蹈美的功利性主要體現在舞蹈在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社會價值。當今中國舞蹈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固然可以是他們本人人生觀、藝術觀、藝術思維自由的物態(tài)化表現;但是,他們的作品又絕對不可以只是單純?yōu)榱吮砺秱€人的心聲,只是為了“實現自我”,而理當作為一種有意義的精神產品,提供給廣大觀眾欣賞,和廣大群眾進行“對話”,以期達到彼此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此外,舞蹈欣賞活動是將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聯系起來的紐帶,只有經過舞蹈欣賞活動才能使舞蹈作品成為現實的藝術作品,如果舞蹈作品不成為欣賞活動的對象,舞蹈作品的社會價值就無從談起。一個舞蹈創(chuàng)作出來后,如果只是關起門來在排練廳里跳,除了作者,別人誰也看不見,還不能算是現實的舞蹈作品。一部舞蹈創(chuàng)編完成后,只有通過演員的表演,將其公之于眾,讓人看到,才能算是現實的舞蹈作品,隨之成為一種社會存在成為一種精神產品,才能在社會人群中發(fā)揮或積極、或消極的作用,至此,這部舞蹈作品的藝術生產的全過程才算終結。
近幾年來,舞蹈創(chuàng)作的主流是好的,對于舞蹈美的探索活動發(fā)展也是健康的,出現了不少內容美和形式美相結合,愉悅性和功利性相統一的好作品。但是,在繁榮發(fā)展,生機勃勃的大好局面中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一)反映現實生活,塑造社會主義時代,揭示社會主義新人心靈美的作品還太少,這恐怕是忽視了舞蹈作品應當具備內容美的表現;(二)不論題材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能給人的精神以極大的鼓舞,以崇高、壯美的形態(tài)出現的作品還不多,這說明舞蹈美的形態(tài)還不夠豐富;(三)不是通過對愛情生活的描寫,來展露人物的心靈、情操和示社會生活的本質,而是把宣揚低級庸俗的情調當作迎合少數審美趣味不高的觀眾的手段,因此,給人以不良感官刺激的誘惑舞幾乎成了某些舞劇必備的“調料”。這都表明對舞蹈美的功能缺乏正確的理解。盡管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某種意義上看,都可以說是舞蹈美學的貧乏和混亂。
總之,舞蹈藝術是對人民進行審美教育的。但是舞蹈的審美作用只有通過群眾的藝術欣賞才可能實現。發(fā)揮美的愉悅性是為了達到美的功利性;離開美的愉悅性,也就不能實現美的功利性。因此在我們創(chuàng)造舞蹈美的時候,應當努力追求真善美的統一,功利性和愉悅性的統一,這樣才有真正的意義。
[1]崔景秋.淺談形體舞蹈審美中的內容美.企業(yè)導報,2012-01-15
[2]李春花.舞蹈中的語言藝術.劇作家,2009-05-20
[3]席慶香.淺談舞蹈藝術對現實生活的作用[N].貴州民族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