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昌渠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200030
早在1974年國外醫(yī)療器械在滬展出,其中一張英國豪斯菲爾德顱腦CT成像照片引起醫(yī)療器械研究所陳明進等的極大興趣,強烈地感到影像技術的革命性時期的到來。然后立即向所長畢金康報道這一劃時代的醫(yī)療喜信,強烈要求成立CT成像項目。經所長兼書記的畢金康幾年的努力,顱腦CT國家重點項目終于在1979年在上海醫(yī)療器械研究所立項,被列為當年上海兩個重點姐妹項目(顱腦CT與桑塔納汽車)之一。
經過艱苦調研后,有的同志卻知難而退,先后三次正式打報告要求不搞。但畢金康所長卻采取知難而上的態(tài)度,委任剛從越南火線上回來的我負責該項目。當時我對CT這項技術一點都不知,而是以一種革命的滿腔熱忱接受了這一解放以來最大、最難的科研項目。畢金康所長全力支持,他要求我們要有中國人的骨氣,為全國人民的健康、為上海、為研究所的同行們干吧!
CT這一國家重點項目,此時已不是研究所的項目,而是全國、全市、全所、全中國人民健康的項目,因此我們向全國人民向在世界各國的華民提出8項難點求助,并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
2.1 人員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很快參加到CT項目組來,如歐玫華(計算機)、范理正(軟件)、楊世奇、陳更華(來自美國)等六十位的到來,正式成立CT攻關組,包括協(xié)作單位的人員,約200人。
主要協(xié)作單位:(1) 北京清華大學圖像專業(yè);(2)5703廠飛機精密制造專業(yè);(3) 復旦大學數(shù)學系;(4)上海電線廠;(5) 上海醫(yī)療器械九廠;(6) 上海計算機研究所;(7)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8) 華山醫(yī)院;(9)上海長海醫(yī)院;(10) 上海江南造船廠。
2.2 CT樣機樣機是研究CT的關鍵,當時全國第一臺顱腦CT由華山醫(yī)院從日本進口,國務院直接指派交通部負責出資以60萬美元外匯高價買入。華山醫(yī)院院長陳公白、陳星榮為了中國的CT早日實現(xiàn),全方位提供CT樣機。幾乎將這樣昂貴的高質的CT交給我們拆裝、研制,這是一般人所無法做到的,這樣的度量感動了研究所全體攻關人員。
2.3 機械掃描5703廠是國產軍工飛機精密制造廠。在機械掃描設計制造方面給予了全力的支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幫助設計和加工的任務。
2.4 元器件硅酸鹽研究所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換能晶體,從而保證了采樣的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保證了成像的清晰(當時我們的圖像比美國GE公司第一臺CT的圖像好)。
2.5 軟件軟件方面,范理正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解決了數(shù)字成像軟件,負責編制全機的控制軟件。
2.6 數(shù)字圖像處理當時不要說彩色圖像處理,就是黑白的也沒有實現(xiàn),在清華大學圖像組和郭偉民的圖像小組的努力下,及時解決了圖像攻關,保證了成像的清晰度。
2.7 進口部件除計算機外,當時進口元器件是很難,如A/D轉換器件等均是外國對中國(當時稱為三K國家)禁運的。北京進出口公司通過各種途徑解決了我們上千種器件,這又是項目的關鍵之處。
全體攻關小組自1979年年底成立以來,靠各方協(xié)作單位的全力支持,靠領導的全力信任、支持,靠全體攻關人員及家族的支持,兩年來夜以繼日的工作,常常攻關到天明,小病不下火線,大病好一點接著干。當時確實體現(xiàn)了不怕死不怕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互相支持、互相祝賀,200來人的攻關團結成一個集體,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就出了圖像。
當時我們將研究所食堂作為掃描基地,華山醫(yī)院的醫(yī)生天天來值班給病人做CT檢查,兩個月就獲得十幾萬元的收入(當時每掃描一人收60元,與進口CT同價,因圖像達到進口的水平)。
顱腦CT研制成功的消息一時吹遍全國,直到世界各國。1983年召開了鑒定會,并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公報,當時美國華爾日報全文發(fā)表。我們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自行制造CT的國家,進口CT價格立即降低20%。此信息傳到到美國GE公司,GE公司派了總裁來到上海,要求和我們協(xié)作或購買我們的技術。說我們的“圖像好清楚”。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合作未成功。
此后,上海醫(yī)療器械廠曾仿制日本島津的腦CT,研制成功JD21CT,組裝西門子CT,并研制了中華一號CT等。